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90)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航余正洪刘新敏田锐唐颖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悬液
  • 1篇疏水
  • 1篇疏水作用
  • 1篇紫色土
  • 1篇无机
  • 1篇无机离子
  • 1篇离子
  • 1篇黄壤
  • 1篇胶体稳定性
  • 1篇红壤
  • 1篇比表面
  • 1篇比表面积
  • 1篇NA^+
  • 1篇SDBS
  • 1篇表面电场
  • 1篇表面电场强度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篇李航
  • 1篇朱华玲
  • 1篇高晓丹
  • 1篇唐颖
  • 1篇田锐
  • 1篇刘新敏
  • 1篇余正洪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红壤黄壤及紫色土表面电荷性质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运用带电颗粒表面性质联合分析法,测定了不同pH值条件下(pH7和4.5)下红壤、黄壤和石灰性紫色土的表面电荷性质.结果表明:在相同pH值条件下,石灰性紫色土比可变电荷土壤有较高的表面电位、表面电场强度、表面电荷数量和比表面积,且3种土壤的表面电场强度都可达108 V/m的数量级;随着pH值的降低,3种土壤的表面电荷数量和表面电荷密度显著减小;pH值为4.5时,红壤和黄壤的表面电位和表面电荷数量接近.
余正洪刘新敏李航
关键词:表面电场强度比表面积
SDBS/Na^+对红壤胶体悬液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土壤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离子与土壤胶体颗粒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中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选取红壤胶体作为对象,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Na+作用下红壤胶体颗粒的凝聚过程,并结合体系的pH和Zeta电位分析了SDBS/Na+与土壤胶体颗粒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①相同浓度Na+作用下,随着SDBS浓度的升高,土壤胶体悬液稳定性增强.例如120 mmol·L-1Na+作用下,随着SDBS浓度从0 mmol·L-1升高到10 mmol·L-1,凝聚体有效粒径从702 nm下降至193 nm,总体平均凝聚速率从28.6 nm·min-1减小到3.36 nm·min-1;②相同浓度SDBS作用下,随着Na+浓度的升高,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降低,凝聚体有效粒径逐渐增大,凝聚速率逐渐加快;③仅SDBS作用下,随着SDBS浓度的升高,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从47.6 mV增加到62.2 mV,体系pH从6.17升高到6.76,但均小于土壤胶体悬液本身的pH(6.89).因此,SDBS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吸附于土壤胶体颗粒表面,增加了颗粒表面的负电荷数量,降低了作用于胶体颗粒表面的有效Na+浓度(SDBS疏水长链的空间阻碍和高浓度SDBS所形成的胶束结构对Na+的吸附),使得胶体悬液稳定性增强,需要添加更多的Na+才能发生凝聚.
唐颖李航朱华玲田锐高晓丹
关键词:无机离子疏水作用胶体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