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2009J1009)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戴李宗许一婷曾碧榕罗伟昂杨仓杰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低表面能
  • 1篇自组装
  • 1篇吸水
  • 1篇吸水率
  • 1篇笼型
  • 1篇笼型倍半硅氧...
  • 1篇接触角
  • 1篇金属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功能化
  • 1篇共聚
  • 1篇共聚物
  • 1篇硅氧烷
  • 1篇含氟
  • 1篇含金属
  • 1篇倍半硅氧烷
  • 1篇
  • 1篇表面能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许一婷
  • 4篇戴李宗
  • 3篇罗伟昂
  • 3篇曾碧榕
  • 2篇杨仓杰
  • 1篇廖翌滏
  • 1篇何宁
  • 1篇林苏娟
  • 1篇陈江枫
  • 1篇刘杰
  • 1篇蒋妮娜
  • 1篇袁丛辉
  • 1篇蔡建坤
  • 1篇韩国彬
  • 1篇张良俊
  • 1篇邓远名
  • 1篇谢聪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化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的控制合成、自组装及功能化被引量:1
2011年
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是当前国际前沿研究课题之一.特殊结构的聚合物可以通过分子间特殊相互作用,在纳米尺度上自发地组装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形态的集合体,这类材料在新材料、电子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国内外,特别是厦门大学在双亲性分子及嵌段共聚物的模板自组装、基于POSS单体纳米构筑单元以及POSS嵌段聚合物自组装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模板控制导电高分子材料纳米形态构筑等领域材料的可控合成和组装,与此同时对相关材料的性能及功能化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许一婷袁丛辉邓远名蒋妮娜杨仓杰陈江枫刘杰罗伟昂曾碧榕何宁韩国彬戴李宗
关键词:自组装功能化
含金属笼型倍半硅氧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倍半硅氧烷作为催化剂载体硅胶表面结构与性能研究的模型,可以通过表征其表面反应性质来直观认识硅胶负载型催化剂的作用机制。过去几十年来,倍半硅氧烷的研究呈现飞跃式的发展态势,开发出许多新化合物和新合成方法,并在一些催化过程中得到应用。将倍半硅氧烷作为金属化合物的配体,极大地丰富了元素化学的内容。本文重点介绍了合成含金属笼型倍半硅氧烷的相关进展,同时介绍了含金属笼型倍半硅氧烷在聚合物材料应用中的研究。
曾碧榕许一婷罗伟昂戴李宗
关键词:笼型倍半硅氧烷金属功能材料
含氟硅低表面能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11年
将丙烯酸六氟丁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甲基)丙烯酸(酯)进行共聚,合成含氟硅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A)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共聚物膜的吸水率及对水和油的接触角。XPS结果表明,共聚物膜表面的F和Si元素相对物质的量明显高于150 nm深处,同时共聚物膜对水和油的静态接触角分别达到110°和80°以上,说明F、Si元素自组装迁移,形成了低表面能表面;TGA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膜的热分解温度从195℃提高到226℃,升温过程中分解速率明显降低。该含氟硅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低的吸水率和良好的疏水防污性。
张良俊廖翌滏林苏娟蔡建坤谢聪许一婷戴李宗
关键词:接触角吸水率
含POSS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2012年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具有特殊的笼状结构,可从纳米尺度上起到对聚合物的改性作用。通过不同的方法将POSS分子引入到聚合物体系中去,以改善聚合物性能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从聚合方式上对含POSS聚合物的制备进行介绍,包括传统自由基聚合、活性聚合、缩聚聚合和开环聚合,并对合成的含POSS有机/无机聚合物的性能进行相关介绍。
曾碧榕杨仓杰许一婷罗伟昂戴李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