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0141)
-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际娟徐静刘慧颖黄莲芝刘晓玉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连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产品中原多甲藻酸类贝类毒素AZA1、AZA2和AZA3
- 建立了贝类产品中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Azaspiracid 1(AZA1)、Azaspiraeid 2(AZA2)和Azaspiracid 3(AZA3)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选用具有基质代表性的扇贝、牡蛎和...
- 孙兴权李一尘肖珊珊曾明家赵红玲曹际娟
-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双壳类水产品中原多甲藻酸类贝类毒素被引量:6
- 2013年
- 建立了双壳类水产品中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Azaspiracid 1(AZA1)、Azaspiracid 2(AZA2)和Azaspir-acid 3(AZA3)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选用具有基质代表性的扇贝、牡蛎和杂色蛤为研究对象,样品经80%甲醇-水混合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氯仿反提萃取并旋转蒸发浓缩后,MAX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反相吸附固相萃取柱净化,Luna C18色谱柱(150 mm×2.0 mm,5μm,Phenomenex公司)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乙腈和0.1%甲酸溶液组成的流动相梯度洗脱,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和确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原多甲藻酸类贝类毒素均在4 min内出峰,检出限均为1.5μg/kg,在0.3~3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8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n=6)。
- 孙兴权郑秋月庞艳华李一尘肖珊珊徐静曹际娟
-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我国常见的几种脂溶性贝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6年
- 近年我国沿海有毒赤潮的发生频次和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产生的藻毒素沿食物链传递并在贝类体内累积转化生成更为复杂的贝毒素,威胁贝类水产品食用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其中大部分贝毒的极性较低,易溶于脂类化合物,被称为脂溶性贝毒(lipophilic shellfish toxins,LST)。目前我国的养殖贝类正面临多种脂溶性贝毒的污染,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蛤毒素(pectenotoxin,PTX)、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氮杂螺环酸(azaspiracid,AZA)及环亚胺类毒素(cyclic imine,CI)中的gymnodimine(GYM)等几大类毒素。现就这些脂溶性贝毒的化学结构、来源、毒理学特征、食用安全限量及检/监测方法等内容做了系统总结,同时,对我国脂溶性贝毒的来源与贝类染毒状况做了简要概括,并对今后我国脂溶性贝毒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李美慧李爱峰曹际娟卲筠乔
- 关键词:贝类养殖
- 腹泻性贝类毒素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5年
- 近些年来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赤潮频发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毒素对贝类产品大面积污染,这不仅直接影响海洋产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更加阻碍了海洋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解决海洋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对海洋生物毒素分析检测的研究已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主要特征、主要毒素成分及毒理效应,并对小鼠生物测试法、酶联免疫检测法、胶束电动色谱法、酶活力抑制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常用的检测方法作以综合性评价,并对其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 刘晓玉徐静黄莲芝卲筠乔刘慧颖曹际娟李丹丹
- 关键词:贝类腹泻性贝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