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044119751)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袁耀宗田怡张晓红刘建生吴云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溃疡性结肠炎与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关系及丹参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肠黏膜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变化及丹参对其影响,并探讨丹参治疗UC疗效。方法UC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0例,常规治疗组(B组)39例。A组常规治疗+丹参静脉给药,B组常规治疗。2组治疗前后测定血、肠黏膜中NO和SOD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肠镜检查的情况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同时期选健康者20人(C组)作对照。结果UC时血、肠黏膜中NO增高、SOD减少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治疗后A组血、肠黏膜中NO和SOD恢复常态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临床症状改善率、肠黏膜征象复常率和住院天数缩短也明显优异B组(P<0.01)。结论UC患者血、肠黏膜中NO和SOD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有效治疗UC与其拮抗NO、氧自由基机制有关。
- 刘建生田怡张晓红冯莉刘进付极吴云林袁耀宗
-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一氧化氮活性氧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血、肠黏膜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变化及丹参对其影响。方法予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含30 mg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50%乙醇溶液0.85 ml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造模7 d后,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入0.9%NaCl溶液1 ml/d;丹参治疗组每天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2 ml·kg^(-1)·d^(-1)。通过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NO、SOD含量测定评估疗效。结果丹参治疗组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NO含量减少、SOD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健康对照组NO含量仍增高和SOD含量减少(P<0.05)。结论UC大鼠血、肠黏膜中NO和SOD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有效治疗UC与其拮抗NO、氧自由基机制有关。
- 刘建生田怡张晓红刘海玲孙菁袁耀宗吴云林
-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一氧化氮超氧化歧化酶
- 溃疡性结肠炎与血小板激活的关系及丹参治疗作用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和血小板激活状态的关系及丹参对其影响,并探讨丹参治疗UC疗效。方法UC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支持、对症常规治疗及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加用丹参静脉滴注。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用SH93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ELISA法检测P-选择索和血栓素B2(TXB2),并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肠镜检查情况和住院时间。选择同时期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和TXB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和TXB2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肠黏膜血管征象改善率(83.3%)、总有效率(83.3%)和住院时间[(41±9)d]也明显优于观察组[分别为34.3%、54.3%和(57±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可有效治疗UC,与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和抗氧化机制有关。
- 刘建生田怡张晓红袁耀宗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P选择素血栓素B2
- 溃疡性结肠炎时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及益生菌对其影响机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时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益生菌(复合乳酸菌胶囊)对其的影响,探讨益生菌治疗UC的疗效。方法UC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复合乳酸菌胶囊,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肠镜检查情况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另选择同时期行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且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者20例(C组)作为对照。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肠黏膜中NO增高、SOD减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临床症状改善率、肠黏膜征象改善率和住院天数也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UC患者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益生菌治疗UC有效,其机制与其调整肠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抑制NO及氧自由基产生有关。
- 刘建生田怡张晓红刘进马铭袁耀宗林健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益生菌
- 丹参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预防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丹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预防机制。方法予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含30 mg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50%乙醇溶液0.85 ml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丹参预防组,造模前先用丹参从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2 ml.kg-1.d-1连续3 d。造模7 d后,正常对照组、丹参预防组和造模组尾静脉注入0.9%NaCl溶液1 ml/d;丹参治疗组每天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2 ml.kg-1.d-1。通过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歧化酶(SOD)含量测定评估疗效。结果丹参预防组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NO含量减少、SOD含量增高,与丹参治疗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NO含量仍增高和SOD含量减少。结论丹参有效预防大鼠UC发生和发展,可能丹参具有拮抗NO、氧自由基机制有关。
- 刘建生田怡张晓红祝子华孙菁袁耀宗吴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