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J2007-1)

作品数:20 被引量:230H指数:10
相关作者:史保平张景发谢富仁姜文亮焦孟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地震
  • 4篇裂带
  • 3篇断层
  • 3篇断裂带
  • 3篇多尺度
  • 3篇小波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应力
  • 2篇地震危险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地震危险性分...
  • 2篇多尺度分析
  • 2篇应力
  • 2篇视应力
  • 2篇郯庐断裂
  • 2篇郯庐断裂带
  • 2篇危险性分析
  • 2篇小波多尺度分...
  • 2篇面波
  • 2篇近断层

机构

  • 17篇中国地震局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装备...
  • 1篇国家电力公司
  • 1篇北京勘察技术...

作者

  • 8篇史保平
  • 6篇张景发
  • 3篇焦孟梅
  • 3篇张广伟
  • 3篇谢富仁
  • 3篇姜文亮
  • 3篇张健
  • 2篇马干
  • 2篇李丽梅
  • 2篇颜蕊
  • 2篇杨勇
  • 2篇李彦恒
  • 2篇杨树新
  • 2篇杜晨晓
  • 2篇雷建设
  • 2篇黄忠贤
  • 2篇陈丁
  • 2篇路晓翠
  • 2篇张鹏
  • 1篇刘修国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3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煤炭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OpenGL的海底DEM构建
2009年
海洋世界是一个特殊的地理的空间环境,海底DEM又是表征海洋世界的重要空间信息。本文以预处理后的水深测量数据作为海底DEM的格网数据,采用双线性内插算法,对基于规则格网分布采样点的DEM进行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处理了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了海底DEM的精度,并且通过实例对同一组数据生成的海底DEM进行了分析比较。理论与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三维可视化效果。
焦孟梅张景发孙中昶颜蕊
关键词:水深空间信息可视化
自由表面对地震辐射能的影响:以逆冲断层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从震源辐射的能量表象定理出发,以逆冲断层为例,定量地分析了自由表面对逆冲断层地震波辐射能量计算的影响,利用准静态有限尺度逆冲断层位错模型,准确地计算了当断层处在不同倾角、距自由表面不同深度的情形下,断层面上和自由表面位移场和应力场变化.结果表明,当断层接近地表,且倾角很小时,考虑断层同自由表面相互耦合作用的地震波总辐射能(ER)远大于由断层本身滑动位移所释放出的辐射能量(EF),后者也就是通常用于地震波能量估算的辐射能.随着断层与自由表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自由表面与断层间的耦合作用也随之减小,总的辐射能与断层面上的辐射能之比(ER/EF)接近于1.目前的结果可对地震观测中存在的远场和近场视应力不一致的现象提供了部分解释,而且该成果对于近场强地面运动的准确定量计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彦恒史保平张健
关键词:表象定理逆冲断层视应力
联结(copula)函数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介绍了一种成熟的已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估计不确定性的方法——copula函数方法,并推广了n重的Frank’s copulas;在实际应用中,本文采用了俞言祥和美国西部由Boore等人给出的两个衰减模型,针对其中存在的模型不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构造出概率意义上联合的copula分布函数,并将其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对比于传统逻辑树中所用的线性结合方法,copula将两者带来的概率分布写成一个联合概率分布,能够很好地考虑双方不尽相同的意见.另外,由于copula函数可采用各种各样的边际分布函数来获得联合概率分布,且在金融风险投资评估已有大量的应用,因此在现代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将有着广泛的前景.
李彦恒史保平张健
关键词:不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数正态分布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精细结构与汶川大震发震机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了约69180人死亡、17406人失踪和1000万人无家可归,是我国自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之后最具破坏性的地震。该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在地壳深部形成300km长的大断裂,...
雷建设赵大鹏苏金蓉张广伟李凤
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介绍面波反演得到的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并与S波分裂的结果作初步的定性比较.不同周期瑞利波群速度的方位各向异性图像呈现显著的横向变化,与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的构造分块和垂直分层结构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等稳定地块中,岩石圈地幔到160 km深度都保持比较一致的显著各向异性;而在发生过岩石圈减薄的华北克拉通东部,大约80~150 km深度范围内基本没有探测到方位各向异性,可能说明岩石圈减薄过程抹去了原有的各向异性印迹而且没有显著的水平构造运动造成新的方位各向异性.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面波的反演结果是如此,而S波分裂测量所表现的离散性,也可能是由各向异性的分层差异和倾斜的各向异性对称轴等因素引起.采用多层的各向异性模型,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定性地解释面波反演和S波分裂结果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的工作要求增大面波的探测深度和改善分辨能力,获取更多的S波分裂测量资料,从而建立定量或半定量的三维各向异性模型.
黄忠贤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面波方位各向异性S波分裂
钻孔与探槽揭示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发震构造晚第四纪强震活动被引量:17
2011年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匹配探槽开挖是获取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多次活动地质依据的有效途径.本项研究跨唐山市1976年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实施了3条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及1个大探槽开挖,取得以下3点主要认识:(1)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大于47km,自唐山市市区南部向南过丰南县稻地镇孙家楼西侧至丰南县西河.(2)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几何展布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地表垂直位移为西升东降;南支地表垂直位移表现为东升西降,兼具右旋走滑.这种断层活动方式无法用单一的正断层或逆断层的活动给予解释,而与断裂带右旋走滑活动产生的垂直位移场吻合.研究获得的钻孔和探槽资料证实晚第四纪时期唐山断裂存在这种持续的活动方式.(3)探槽揭示的断面和钻孔揭示的地层断错现象表明,晚第四纪时期唐山断裂带曾发生多次断层活动事件.在1976年唐山地震之前3次断层活动的时间分别为距今7.61~8.13,〉14.57和24.21~26.57ka,连同1976年唐山地震在内这4次强震的时间间隔约为6.7~10.8ka.在3条钻孔测线中,牛马库钻孔测线距今75.18ka以来9次事件断层活动的平均间隔为8.4ka.同时文中根据地层测年结果讨论了唐山市南北侧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差异.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关键词: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多期活动探槽
卫星重力发展及应用
2008年
卫星重力资料在恢复地球重力场方面具有全球高覆盖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和高时间重复率等优点,为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简要回顾了卫星重力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四种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三颗重力卫星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对卫星重力在地球科学中的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
焦孟梅张景发姜文亮颜蕊
关键词:重力场地球地球科学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构造被引量:14
2012年
本文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对位于苏鲁地区郯庐断裂带的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进行了场源分离,同时结合功率谱并与地质构造环境相联系,深入研究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的地壳深部空间展布.研究发现在布格重力场和区域场中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总体表现为一条明显的重力异常梯级带,而这条梯级带又具有分段性排布的特点;在局部场中反映莫霍面深度的5阶小波变换细节的重力梯度带边缘和大的构造带边界基本吻合;麦坡地震断裂带至今仍然活跃着.
路晓翠张景发朱鲁陈丁张鹏李丽梅
关键词:小波多尺度分解郯庐断裂带分段性布格重力异常功率谱
最小能量准则用于1995年河北沙城M_L 4.1地震序列破裂性质的探讨
2008年
运用变分原理,我们得到了最小地震波辐射能量约束准则并用于研究震源的物理过程.通过研究1995年ML4.1河北沙城地震序列主震和余震的动力学过程,可知主震和余震震源的动态破裂过程明显不同;ML4.1主震的破裂速度与瑞利波速相近,约为剪切波速度的0.89倍;而28个余震的破裂速度远远小于剪切波速度,大约是剪切波速度的0.05到0.55倍.根据裂纹扩展模型,计算得到其余震的地震波辐射效率多在10%以下,这也说明了余震的地震效率较低.我们认为余震震源的动态破裂过程应与断层内部新生裂纹的扩展有关,而非简单的岩体间的相对滑动.余震震源的动态破裂传播与破裂能占主导地位的小地震有关.这些小震所带来的破裂能也导致了断层的进一步扩展.在对该地震序列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主震与余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在能量分配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当地震断层尺度相当小时,破裂能的贡献不能忽略,它的大小将显著地影响地震波辐射能的大小.
刘博研史保平
1976年M_S7.8唐山地震断层动态破裂及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特征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美国南加州地震委员会(SCEC)Steven Day博士提供的三维有限差分断层瞬态破裂动力学模型(3DFDM),以1976年唐山Ms 7.8地震为例,从简化的断层双侧破裂模式出发,对该地震发震断层的动态破裂过程及近断层地表运动特征进行了仿真模拟和计算.研究区域为围绕发震断层200 km×140 km×40 km(深度)的长方形块体组成,模拟计算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200 m和0.012 s,形成的空间网格节点数为1051×701×201.在DELL小型工作站上,我们实现了对源程序的移植和并行计算.同时,通过引进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对模拟数据进行了3D/4D解释分析.另外,在对源程序修改过程中,实现了对京津唐地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嵌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地震波传播以及地面运动模拟的真实性,并讨论了地震破裂的方向性对近断层地表运动的影响.最后根据初步研究结果结合京津唐地区活动断层构造特征,对唐山M_S7.8级主震后随之而来的1976滦县M_S7.1级余震及宁河Ms6.9级余震的动态触发机制提出了新的解释.由于受主震破裂方向性作用的影响,使得主震对后续两个较大余震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的峰值在断层的走滑方向上较大,为2~3 MPa,在逆冲方向上较小,为0.1~0.2 MPa.即唐山主震的发生使得其周边的应力场有一个瞬态的应力调整,唐山主震对后续余震的发生有促发作用.
杜晨晓谢富仁张扬史保平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