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无)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胜祥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土地情结
  • 1篇农民
  • 1篇情结
  • 1篇问卷
  • 1篇产权
  • 1篇产权制度
  • 1篇产权制度创新

机构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陈胜祥

传媒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被引量:2
2010年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界反复提到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问题,但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搜集整理近十几年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发现中国农民普遍存在土地所有权幻觉,表现为谁干预了农地产权,农民就将其视为所有者,无人干预则认为自己是所有者。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并非现行法律文本知识传播的结果,而是农民依据产权干预环境自主建构农地所有权认知即形成所有权幻觉的过程。新一轮农地制度创新应积极利用和保护农民的所有权幻觉,在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的法律框架内赋予农民永久期限的农地使用权与对抗外部干预的救济权,达到明晰产权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
陈胜祥
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经济意义——基于1149份问卷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土地情结正处于变迁之中,但它的经济意义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为此,本文基于1149份问卷数据系统研究了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经济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土地情结已经由传统社会时期"生作耕、死作葬"式的一元形态,转变为传统与现代杂陈的多元形态;这种变迁的经济意义表现为,土地情结越浓厚的农民,越期待私有土地产权,并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愿也越强烈,但离土创业的动机却越弱。由此给土地管理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即土地情结浓厚时有利于保护耕地质量,却阻滞了土地流转;淡化时有利于土地流转,却又对耕地质量保护不利。要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有待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陈胜祥
关键词:产权制度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