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54)

作品数:15 被引量:422H指数:10
相关作者:郭腾云董冠鹏徐勇马国霞王志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经济增长
  • 3篇都市
  • 3篇都市圈
  • 3篇京津
  • 3篇京津冀
  • 3篇京津冀都市圈
  • 2篇区域经济
  • 2篇DEA
  • 2篇城市
  • 2篇城市效率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农户
  • 1篇农户分化
  • 1篇农业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3篇郭腾云
  • 8篇董冠鹏
  • 4篇徐勇
  • 4篇马国霞
  • 3篇马静
  • 3篇王志强
  • 2篇田玉军
  • 1篇滕飞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GIS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基于GIS技术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利用京津冀都市区1995-2007年人均GDP数据,对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及其和初始发展水平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差异和空间集聚都呈逐步扩大趋势,空间依赖增强,经济差异和空间集聚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集聚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差异。(2)京津冀都市区内部形成了两大空间集聚区,一个以北京、天津、唐山为核心的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集聚区;另一个是以承德、张家口和保定为核心的低经济发展水平的集聚区。(3)初始经济发展水平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初始发展水平的动态关系不同,初始发展水平高的空间集聚区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收敛性,而初始发展水平低的空间集聚区中的多数地区则有落入"恶性循环累积陷阱"的倾向。
董冠鹏郭腾云马静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转移概率矩阵
空间依赖、空间异质与京津冀都市地区经济收敛被引量:33
2010年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ESDA)划分出京津冀都市地区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并在传统经济收敛模型基础上,运用空间俱乐部收敛模型和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地区经济收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都市地区已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和唐山为核心的中心区域和以张家口市、保定市为核心的环绕京津的外围区域,京津冀都市地区整体上存在微弱的经济收敛。其次,京津冀都市地区中心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空间外溢效应较大,加之中心地区接受知识、技术扩散的能力较强,存在经济收敛,并且收敛速度较快,而外围区域则不存在经济收敛。再次,中心地区和外围地区内部存在经济收敛系数结构的不稳定性。
董冠鹏郭腾云马静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中国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方法对中国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①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水平一般,且大部分城市要素效率偏低;②导致要素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偏低;③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都比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提高的空间分异现象;④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与城市规模等级呈负相关的关系。从要素效率和提高潜力上看,主要特大城市土地等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用效率不高,因此,通过技术进步,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成为这些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提高要素的效率应成为我国政府主导型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和缓解其土地等资源紧张的有效方式;提高城市自身及其所在区域的技术经济水平应成为提高城市要素效率的重要途径。
郭腾云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被引量:69
2009年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的基于产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规律性研究阶段,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总体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化规律研究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空间经济学阶段。研究重点从抽象的纯理论研究演变为从总体出发寻求各种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最优组合与分异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经典区位论所揭示的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上概括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特征性规律,是当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性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理论范式,也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新空间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伴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的发展,其相应的方法也从静态分析模拟逐步向动态过程的空间演化模拟发展。新方法与技术手段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复杂性科学方法和GIS与RS技术的结合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郭腾云徐勇马国霞王志强
关键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西部大开发前后新疆工业竞争力变化及统计检验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新疆工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发现: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对新疆工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大开发后新疆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特别是新疆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特色;另一方面,新疆不少工业行业仍存在竞争力降低等问题.特别是新疆工业行业因资源禀赋和所受到优惠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其竞争力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根据其变化情况,对提高新疆工业竞争力提出了对策.
滕飞郭腾云董冠鹏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环境及其布局区位选择
2009年
加入WTO后,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较大需求对我国重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比较有利;将规模大、运量大、用地多、用水多、污染重的钢铁和石油化工等原材料工业布局在滨海地区是一种国际性选择趋势;随着我国原材料工业原料和产品市场的国际化,方便利用国内和国外铁矿石和石油资源的滨海地区成为我国钢铁和石油化工布局的主要考虑区位;在考虑资源安全和少占可耕地的前提下,我国铁矿和石油资源的主要富集地区又具备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滨海地区是建设布局大型钢铁和石化企业的首选区位。
郭腾云董冠鹏
关键词:发展环境区位选择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空间分析被引量:73
2007年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研究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新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传统收敛模型加入空间项构建了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而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收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在1992-2003年经济增长存在收敛趋势,但由于强集聚效应,收敛率较低,内部差异仍很显著。
马国霞徐勇田玉军
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
基于GIS和DEA的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分析被引量:64
2009年
利用GIS分析工具、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及Malmquist模型方法,对我国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城市效率及其变化,以及它们的相关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发现:(1)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紧凑变化趋势。(2)紧凑度提高的城市数明显多于紧凑度降低的城市数,极高紧凑度和极低紧凑度的特大城市数均呈一定的增加趋势。(3)特大城市效率水平一般,其中,只有少数城市效率达到了效率最优。(4)1990-2000年特大城市效率水平呈现一定的提高趋势,其中城市效率(纯技术和规模效率)呈现弱提高趋势,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则呈较明显的提高趋势。(5)特大城市的空间紧凑度与城市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随着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的提高,城市要素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城市效率提高了;城市空间紧凑度变化率越高,城市效率提高的趋势也越明显,反之,则下降趋势也越明显;(6)城市空间紧凑度变化与城市技术变化不存在互动关系。
郭腾云董冠鹏
关键词:城市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基于DEA的中国特大城市资源效率及其变化被引量:118
2009年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方法,对1990-2006年中国特大城市要素资源效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城市效率研究显示,特大城市平均效率一般,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进一步的分类研究发现:①东、中部地区特大城市综合效率一般要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的特征;②纯技术效率与城市规模成弱负相关关系,即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纯技术效率越低;③城市规模与规模效率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城市规模越大,规模效率越高。城市效率变化研究显示,1990-2006年特大城市效率呈现弱改善趋势,但技术退步和生产率下降明显。其中1990-2000年全都呈上升趋势,而2000-2006年全都呈下降趋势。进一步的分类研究显示:①城市综合效率和生产率变化趋势是,东部沿海地区有一定提高,中西部地区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最明显。②不同规模城市的综合效率变化表现为,特大城市提高,超大城市和巨型城市下降;③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率都呈现下降趋势;④不同规模城市的规模效率都呈上升趋势,存在随特大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规模效率提高的趋势呈现递减的现象。
郭腾云徐勇王志强
关键词:城市效率
中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1978-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横截面和面板2种数据格式,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①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在时间—空间2个维度上均显著,但随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呈逐渐减小趋势;②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减小经济波动对增长的负作用,各地区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造成了波动—增长关系的地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强度上;③控制经济波动的内生性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有被放大的倾向,考虑经济波动内生性时,中国经济波动程度提高1%,会导致经济增长率降低0.125%。
董冠鹏郭腾云马静
关键词:经济波动经济增长金融深化面板数据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