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892)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庆河李本金翁启勇兰成忠刘裴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疫霉
  • 2篇疫霉菌
  • 2篇甲霜灵
  • 1篇疫病菌
  • 1篇指纹
  • 1篇致病型
  • 1篇致病疫霉
  • 1篇致病疫霉菌
  • 1篇杀菌剂
  • 1篇生理小种
  • 1篇晚疫病
  • 1篇晚疫病菌
  • 1篇无毒基因
  • 1篇小种
  • 1篇马铃薯
  • 1篇马铃薯生产
  • 1篇菌群体
  • 1篇辣椒
  • 1篇辣椒疫霉
  • 1篇辣椒疫霉菌

机构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兰成忠
  • 3篇翁启勇
  • 3篇李本金
  • 3篇陈庆河
  • 1篇陈昌盛
  • 1篇刘裴清
  • 1篇赵健
  • 1篇黄灿强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无毒基因的晚疫病菌指纹类型与致病型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可导致绝收的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和流行[1]。传统的致病型鉴别只局限于表型上的分析,无法对复杂多变的晚疫病菌致病型变化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方法来弥补常规手段的不足,以便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其变化趋势。晚疫病菌与寄主马铃薯这一病理体系中的单一抗性基因和相应的无毒基因符合典型"基因对基因"学说,
李本金陈昌盛兰成忠黄灿强翁启勇陈庆河
关键词:晚疫病菌无毒基因致病型PHYTOPHTHORA马铃薯生产指纹
抗甲霜灵致病疫霉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为明确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对氟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测定了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和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氟吗啉,其平均EC50值为0.037 6μg.mL-1,致病疫霉菌间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8 4~0.868 1μg.mL-1之间,其中甲霜灵抗性菌株平均EC50值为0.386 6μg.mL-1。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测定表现出与叶盘漂浮法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供试杀菌剂与甲霜灵不存在交互抗性,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防治番茄和马铃薯晚疫病。
兰成忠陈庆河李本金赵健翁启勇
关键词:致病疫霉菌杀菌剂
福建省辣椒疫霉菌群体结构表型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明确福建省辣椒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表型特征,对分离自福建省15个市(县)的300株辣椒疫霉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88株为A2交配型,12株为A1交配型,出现频率分别为96%和4%,以A2占优势,在各采集点均有分布。263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28株为中间型,9株为抗性,分别占总体的87.67%、9.33%和3.00%,甲霜灵敏感菌株为主要菌系。根据菌株对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辣椒疫霉菌划分为3个生理小种,其中168株为小种3,126株为小种2,6株为小种1,分别占56%、42%和2%,小种3为福建辣椒疫霉菌优势小种。
兰成忠刘裴清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关键词:辣椒疫霉菌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生理小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