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4003)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车继雁李晶张金秋葛建民罗明江更多>>
相关机构:大庆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模因
  • 7篇隐喻
  • 4篇模因论
  • 3篇隐喻研究
  • 3篇教学
  • 2篇大学生
  • 2篇大学英语
  • 2篇隐喻思维
  • 2篇英语
  • 2篇强势模因
  • 2篇高校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隐喻能力
  • 1篇隐喻能力培养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模因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属性
  • 1篇生物信息

机构

  • 8篇大庆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车继雁
  • 1篇姜男
  • 1篇孙咏梅
  • 1篇王丹红
  • 1篇葛艳辉
  • 1篇张金秋
  • 1篇罗明江
  • 1篇李晶
  • 1篇姚坤明
  • 1篇葛建民
  • 1篇胡晓敏

传媒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学术界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大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模因论的视角被引量:2
2013年
隐喻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隐喻思维在高校大学生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Lakoff&Johnson则认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模因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不断地传播。隐喻思维与模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模因论为视角研究高校大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不但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能力。
葛建民车继雁罗明江
关键词:模因隐喻隐喻思维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介绍了模因论,分析了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讨论了语言模因现象在大学英语语音、词汇、句型、口语及四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而探讨模因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及其对现代外语教学具有的积极意义。
张金秋车继雁李晶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模因大学英语教学
模因理论作用下的概念隐喻研究
2012年
隐喻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隐喻。隐喻已经从单纯的修辞学研究转变为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得以传播,换句话说,喻体复制、模仿了本体的某些内容。因而,以模因论为理论框架来研究隐喻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不但丰富了隐喻的研究内容,而且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车继雁葛艳辉姜男胡晓敏
关键词:概念隐喻模因模因论
模因理论指导下的隐喻思维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
模因理论指导下的隐喻思维的运用,对英语学习者的听说、写作及口语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车继雁
关键词:模因理论隐喻思维外语教学
模因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模因被定义为一种与基因相似的复制因子,用于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把模因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按照模因论的三个特性及四个复制阶段来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与写作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车继雁孙咏梅
关键词:模因论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强势模因作用下的隐喻研究
2013年
相似性把模因与隐喻联系起来。模因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单位,是通过模仿而进行复制、传播;隐喻是指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性,是喻体复制、模仿本体的某些内容。模因有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之分,强势模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被不断地复制、模仿并传播开来。以广告用语和网络语言为切入点,以强势模因的视角来分析隐喻,为隐喻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隐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车继雁
关键词:模因强势模因隐喻
模因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隐喻能力培养
2012年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隐喻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换句话说,喻体模仿、复制了本体的某些内容。语言模因的模仿、复制、传播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隐喻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车继雁王丹红姚坤明
关键词:隐喻隐喻能力模因
从强势模因看隐喻被引量:1
2014年
一、模因 模因是文化复制因子,是仿照基因而得名,最初由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来[1].但模因不同于基因,基因是传递生物信息的单位,是代与代之间的纵向传递,是直线式的传递;模因则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单位,是通过复制、模仿进行传播,可以是纵向传递,也可以是横向传递.可以说基因决定了人类的生物属性,而模因决定了人类的社会属性. 模因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国外学者对模因的定义、类型、传播方式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如:Richard Dawkins[1],Black-more[2],Lynch[3]等等.国内学者则把模因理论与语言学、翻译学、语言教学等联系起来,主要代表人物有何自然[4-5],尹丕安[6],何自然和何雪林[7]等等.
车继雁
关键词:隐喻文化信息生物信息社会属性
模因视角下的认知隐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并借此来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传播的单位。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文化和语言两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试图分析隐喻的认知功能,隐喻是模因的具体表现手段,而模因则构成了认知隐喻的理论基础。
葛艳辉包磊车继雁
关键词:模因隐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