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6056)
-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其中张占会李春勇于霞乔永民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东商学院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三种水产药物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用3种水产药物硫酸铜、孔雀石绿、甲醛分别设置浓度梯度,对正常和天然患病近江牡蛎进行处理,连续观察7 d,发现3种药物对正常近江牡蛎的影响强度为孔雀石绿>甲醛>硫酸铜。对患病近江牡蛎的致死率显著高于对正常近江牡蛎的致死率,即使用同一药物的更低浓度处理患病近江牡蛎,其死亡率也显著高于更高浓度处理的正常近江牡蛎的死亡率。在患病近江牡蛎药物处理实验中,对照组有明显死亡,但死亡率低于药物处理组。实验结果表明水产药物残留对近江牡蛎,特别是对患病近江牡蛎有较大影响,会导致其死亡率明显上升,这也可能是引起近江牡蛎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之一。
- 李春勇张其中张占会
- 关键词:近江牡蛎硫酸铜孔雀石绿甲醛死亡率
- 两种杀虫剂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的致死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为了阐明环境污染物在近江牡蛎死亡中的作用,设置两种浓度梯度的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分别处理正常和天然患病近江牡蛎,研究了这两种杀虫刺对近江牡蛎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005~0.1(mg/l)时,敌百虫对正常近江牡蛎不致死;0.001~0.5(mg/l)敌百虫对天然患病近江牡蛎致死,随浓度增加,死亡率从30%上升到65%。溴氰菊酯对正常和天然患病近江牡蛎均有致死作用,对患病牡蛎的致死作用比对正常牡蛎强,且随浓度增加,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溴氰菊酯对近江牡蛎的致死作用远强于敌百虫的作用。
- 占春霞张其中李春勇
- 关键词:致死作用敌百虫溴氰菊酯近江牡蛎
- 浅议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19
- 2007年
- 生态学实验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学学科特点提出了强化实验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式,突出能力培养;独立设置实验课,增加学时;增加投入,更新和综合利用实验设备等改进方法和措施。
- 乔永民于霞张其中
- 关键词:生态学实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 黄颡鱼HSC70基因及其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生物体的抗胁迫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克隆到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及其cDNA。该cDNA全长2245bp,包括5′非编码区82bp,3′非编码区225bp,开放阅读框(ORF)1938bp,编码64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黄颡鱼HSC70基因含有8个内含子,与人、鼠、虹鳟和花斑溪鳉的HSC70基因内含子数目相同,位置相似。其中,最长内含子(873bp)位于5′端非编码区,其余内含子(长度在80—251bp之间不等)均在编码区以内。黄颡鱼HSC70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南方鲶的相似度最高,达96.13%,与欧洲银鲫和团头鲂的相似度分别为94.45%和94.14%。RT-PCR检测显示,正常情况下黄颡鱼HSC70在血细胞、心脏、肝、头肾、脾、鳃、肌肉和脑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在鳃中最高,肌肉中最低;统计结果显示,热激后HSC70在血细胞、肝、头肾和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在其余组织中热激前后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
- 张娟张其中张占会崔淼
- 关键词:克隆黄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