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4044)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方志刚陈文王志强胡建聪汪琦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密度泛函
  • 5篇密度泛函理论
  • 5篇晶态
  • 5篇合金
  • 5篇泛函
  • 5篇泛函理论
  • 5篇非晶
  • 5篇非晶态
  • 5篇非晶态合金
  • 4篇原子
  • 4篇原子簇
  • 4篇团簇
  • 3篇稳定性
  • 3篇CO
  • 3篇-B
  • 2篇电荷
  • 2篇电荷转移
  • 2篇电子性质
  • 2篇动力学
  • 2篇铁酸镁

机构

  • 16篇辽宁科技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鞍钢股份有限...

作者

  • 12篇方志刚
  • 5篇王志强
  • 5篇陈文
  • 5篇胡建聪
  • 4篇汪琦
  • 4篇王茂鑫
  • 4篇刘大永
  • 3篇李阳
  • 3篇李雯博
  • 3篇孙冠男
  • 2篇申宁
  • 2篇李静
  • 2篇李静
  • 1篇杨大正
  • 1篇赵振宁
  • 1篇班红艳
  • 1篇陈树江
  • 1篇王书昌
  • 1篇李新
  • 1篇倪世斌

传媒

  • 9篇辽宁科技大学...
  • 3篇化学世界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工业加热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燃烧合成法制备Al-Cr2O3体系新型隔热材料
2008年
以Cr2O3粉、Al粉、Al2O3粉为原料,利用燃烧合成方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耐高温、导热系数小、常温耐压强度高的新型隔热材料。XRD和EDS分析表明合成材料主要由Al2O3和少量的(Cr,Al)2O3固溶体、AlN、Cr、Al8O3N6、Cr3P构成。合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如下:耐火度1800℃,常温耐压强度为26MPa,600℃时的导热系数为0.92W.(m.K)-1,体积密度为1.68g.cm-3,显气孔率为46%。该材料作为使用温度大于1500℃的隔热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李静杨大正倪世斌李新张晶辉郭鸿英
关键词:燃烧合成隔热材料
原子簇Ni_xB_2(x=1~4)局域结构和性质
2012年
为寻找更优良的催化剂,依据实验及相关文献设计了一系列的原子簇NixB2(x=1~4)模型,利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所设计的构型进行理论计算,模拟非晶态合金Ni-B体系的局域结构;利用优化后的稳定构型,对其键级、键长、电子性质及催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得到了原子簇NixB2(x=1~4)更多的不同稳定构型。原子簇NixB2(x=1~4)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Ni-B键提供,Ni-Ni键和B-B键起辅助作用。在优化出的NixB2(x=1~4)原子簇模型中,综合费米能级和态密度的研究,发现原子簇NixB2(x=1~4)态密度的最高峰都大致出现在相同的-3.8~-5.0eV能级范围内,与非晶态合金中组分的含量无关。在催化过程中,Ni3B2构型和Ni4B2构型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质。
郭晶方志刚王志强李阳
关键词:原子簇态密度
原子簇CoMn_2B_2的电子流动方向及磁性
2014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CoMn2B2的14种可能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获得了6种二重态稳定构型,6种四重态稳定构型;分别对这些稳定构型的能量、电荷分布、不同构型磁矩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子簇CoMn2B2所有构型中1(4)最稳定。原子簇CoMn2B2中各原子所带电荷受多重态的影响较小,Mn原子带负电,Co原子和B原子带正电。Mn原子的外层轨道布居数变化较大。Mn原子和Co原子的磁矩主要受原子簇的多重度的影响较大。
陈文方志刚王志强李阳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荷转移磁性
非晶态合金Co-P-B体系的组成和催化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团簇Co3PB模型来研究非晶态合金Co-P-B体系,从能量学视角对团簇Co3PB中五种稳定构型所占比例进行定量分析后,可知共有四种主要存在构型,按构型稳定性排序后,二、四重态构型随能量的升高呈交替排列样式。Co原子是催化反应的活性质点,此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同。结合态密度图分析,在催化反应中,团簇Co3PB易接受反应物的电子,使反应物活化。
刘大永方志刚赵振宁李雯博
关键词:催化
非晶态合金Co_3BP局域结构、成键及电子性质
2014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构造出的十几种可能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最后获得5种稳定构型。对这些稳定构型的能量、几何参数和电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子簇Co3BP能够稳定存在的几何构型中有三角双锥和四方锥构型;其中,三角双锥构型1(2)最为稳定;团簇构型的稳定与B和P原子的近距离作用有密切关系,此微观结构特征希望不久得到实验证实;Co和B两原子间的作用要强于Co和P两原子间的作用,此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Co-B键和Co-P键对原子簇Co3BP稳定性贡献起主要作用;B原子得电子,P原子失电子,Co原子的电子得失情况与团簇Co3BP构型密切相关。
刘大永方志刚陈文孙冠男王茂鑫胡建聪
关键词:局域结构电子性质
团簇Cr_nB_2(n=1~4)稳定构型及组成比例
2015年
摘要:为深入了解团簇CrB体系的结构与性质,本文在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团簇的所有可能构型优化计算的基础上,结合能量学原理对团簇CrnB2(n=1-4)稳定构型的组成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成的团簇CrnB2(n=1~4)均是以三重态构型更稳定,三重态构型所占比例总和在77.13%~99.65%;从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看,具有四角锥构型的团簇CrnB2(CI(3))最稳定。
胡建聪方志刚李雯博王书昌
关键词:稳定性
铁尾矿合成镁橄榄石质耐火材料的反应机理被引量:13
2009年
针对铁尾矿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再利用问题,提出了利用铁尾矿添加轻烧镁粉合成镁橄榄石质耐火材料的原料,使用综合热分析方法确定发生反应的温度区间,尤其确定了特征温度点,并以之为烧成终点温度烧制试样,利用XRD、SEM、EDAX等先进手段进行检测分析,最后综合分析了铁尾矿和轻烧镁粉生成镁橄榄石的反应机理,确定了镁橄榄石的主要生成区间在1400-1700 K。
刘吉辉李静汪琦
关键词:铁尾矿反应机理
利用非等温动力学进行铁酸镁生成机理研究
2008年
以轻烧镁粉和化学纯Fe2O3为原料,采用热分析方法,在静态空气的条件下,分别以10,15,20 K/min的升温速率,对铁酸镁生成的动力学进行了DSC实验研究。利用Kissinger法、Ozawa法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法确定了动力学特征参数,机理函数、活化能等。由结果可知:在1 500—1 650 K温度区间内铁酸镁的生成反应明显发生,铁酸镁生成反应的活化能为626.83—652.60 kJ/mol,铁酸镁的生成机理符合随机形核、快速生长模型。
申宁李静汪琦于奎沣孙立伟
关键词:铁酸镁热分析动力学DSC
非晶态合金Cr-B体系局域结构及催化性质的研究
2015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对代表性团簇Cr_3B_2的所有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在分析优化构型的基础上,对非晶态合金Cr-B体系的局域结构、成键及催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晶态合金Cr-B体系中存在B-B间近距离接触;团簇Cr_3B_2优化构型主要以三重态存在,且三重态构型所占比例总和高达97.72%,其中四角锥构型1^((3))所占比例为25.40%,在所有优化构型中所占比例最高;在三重态团簇Cr_3B_2中,构型的变化对Cr-Cr键和Cr-B键的成键强度起到此消彼长的作用;Cr-B非晶态合金对C_2H_4具有潜在的催化活性。
胡建聪方志刚
关键词:局域结构
铁酸镁生成反应非等温动力学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研究镁铁质材料中粘结相铁酸镁的生成反应过程,使用轻烧镁粉和分析纯试剂Fe2O3粉混合料,在静态空气中分别以10,15,20 K.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了铁酸镁合成反应的DSC实验研究,并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三种方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特征参数计算.研究结果显示,铁酸镁生成机理满足随机形核与长大机理模型,反应的活化能介于626.83~652.60 kJ.mol-1之间.
李静申宁汪琦陈树江
关键词:铁酸镁非等温动力学热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