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0016)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静林龙山宋普庆陈永俊钟指挥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物种
  • 3篇多样性
  • 2篇游泳
  • 2篇群落
  • 2篇物种多样性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种类
  • 1篇优势种
  • 1篇鱼类
  • 1篇鱼类区系
  • 1篇鱼卵
  • 1篇稚鱼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响应
  • 1篇台湾海峡
  • 1篇区系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特征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集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林龙山
  • 6篇张静
  • 5篇宋普庆
  • 4篇陈永俊
  • 2篇钟指挥
  • 1篇许章程
  • 1篇余兴光
  • 1篇吴日升
  • 1篇王燕平
  • 1篇高天翔
  • 1篇朱小明
  • 1篇李渊
  • 1篇张然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福建水产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被引量:17
2012年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其鱼类物种组成,计算了该海域的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以及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并对东山湾海域物种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东山湾共记录鱼类114种,分属15目57科87属,以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分类阶元包涵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中,其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0、5.40、7.60)、(1.42、2.00)和(1.41),均低于东海陆架区、大亚湾、东沙群岛,说明东山湾海域的鱼类多样性比其余海域高,种类组成较为分散。使用PRIMER 5.2软件计算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别为65.8和129.5,其中△+均高于其余3个海域,说明东山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比其余3个海域要远,而且分布不均匀。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当采用IRI>1 000标准定义优势种时,秋季的优势种有3种,冬季只有1种,春季有2种,夏季最多有4种,说明不同季节的优势鱼种存在较大变化,主要鱼种季节更替明显。本研究在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分析了东山湾及其周边海域的鱼类组成及其分布特点,为东山湾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林龙山王燕平李渊张静高天翔
2008年夏季东山湾游泳动物种类的组成和多样性被引量:14
2013年
根据2008年夏季对东山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夏季游泳动物调查渔获物种类共80种,以鱼类为主(54种),其余依次为蟹类(10种)、虾类(8种)、头足类(6种)和其他类(2种);渔获物优势种(IRI>100)为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iunolentu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us)等15种;游泳动物质量相对资源密度为363.05 kg/km2,尾数相对资源密度为16 605 ind./km2,低于同季节东海大陆架和南海北部大陆架浅海海域的资源密度水平,也低于兴化湾等湾口类型海域的资源密度水平;渔获物种类和现存资源较历史数据有衰减的趋势;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08,表明该水域仅受到轻度污染,仍适合渔业资源生物的生长和繁育,但需要加强管理和养护.
张静陈永俊张然宋普庆林龙山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群落结构多样性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第4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与楚科奇海进行的鱼类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白令海与楚科奇海鱼类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特征,探讨了鱼类生物对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令海与楚科奇海两个海域共鉴定鱼类生物14科41种;主要优势种类为粗壮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robustus)、北鳕(Boreogadus saida)、短角床杜父鱼(Myoxocephalus scorpius)、斑鳍北鳚(Lumpenus fabricii)、粗糙钩杜父鱼(Artediellus scaber);从适温性来看,冷水性种类最多,有35种,冷温性种类6种;从栖息地生态类型来看,底层鱼类、近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分别为35、5和1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1,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整体多样性水平不高;气候变化引起部分北极、亚北极海区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纬向和纵向移动,由此将引起北极渔业资源分布格局的变化。
陈永俊林龙山廖运志张静宋普庆余兴光吴日升邵广昭
关键词:鱼类区系物种多样性生态环境响应
台湾海峡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被引量:28
2012年
根据2006-2007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四个季度航次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游泳动物373种,其中鱼类273种,甲壳类81种,头足类19种;渔获物组成以鱼类为主,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5.6%,其次为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占21.1%和13.3%,所有调查站位游泳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密度指数为24.91kg/h,主要优势种类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拥剑梭子蟹(Portunus haanii)、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火枪乌贼(Loligo beka)等。对多样性的分析显示,台湾海峡游泳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45-3.21,平均为2.47,其中秋季最高,夏季最低,且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与历史资料相比,目前台湾海峡游泳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尤其是闽东和闽南—台湾浅滩海域表现最为突出;优势种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表明台湾海峡游泳动物资源衰退明显。
宋普庆张静林龙山许章程朱小明
关键词:台湾海峡优势种物种多样性
福建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被引量:15
2013年
根据2008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09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东山湾开展4个航次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东山湾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区系组成、相对资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66种,分隶于21目73科116属,其中鱼类种类最多,有115种,蟹类次之,24种,再次虾类16种,头足类8种,其它类3种;鱼类适温性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渔获物优势种(IRI>100)有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颌棱鳀(Thryssa mystax)、日本单鳍电鳐(Narkejaponica)等9种,均为经济种,但其资源结构均以经济幼鱼及中小型种类为主,平均体重仅33.4 g·ind-1,渔业资源总体价值不高;全年平均重量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为342.11 kg·km-2,平均尾数相对资源密度指数11 315.00 ind.km-2,低于东海大陆架、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资源密度水平,也低于同属于海湾类型的海州湾和泉州湾资源密度水平;全年种类多样性指数H'为1.65,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69,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3.13,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建议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注意水质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张静陈永俊宋普庆钟指挥林龙山
关键词:群落特征多样性
福建东山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丰度时空分布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根据2008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在东山湾(23°43'41″~23°52'05″N,117°28'27″~117°34'05″E)开展鱼卵、仔稚鱼的调查资料,分析和讨论东山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丰度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已分析鉴定的鱼卵仔稚鱼24种,其中16种鉴定到种,4种鉴定到属,4种鉴定到科,还有2种未能鉴定;春、夏两季东山湾鱼类生殖活动频繁,海区出现大量的鱼卵、仔稚鱼;鱼卵、仔稚鱼数量以脂眼鲱(Etrumeus teres)、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等经济鱼类为多;春季鱼卵密集区主要分布于东山湾中西部近岸水域,夏季鱼卵密集区分布在东山湾口塔屿附近水域;与福建其他海湾相比较,东山湾是洄游性经济鱼类重要的卵场所之一。
张静宋普庆陈永俊钟指挥林龙山
关键词:丰度鱼卵仔稚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