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1BBG70022-2)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殷明何丁文殷嫦嫦邬亚华魏强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九江学院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3篇分化
  • 3篇EGF
  • 3篇BMSCS
  • 2篇血清
  • 2篇胎牛血清
  • 2篇细胞分化
  • 2篇间充质
  • 2篇大鼠骨髓
  • 2篇大鼠骨髓间充...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清浓度
  • 1篇诱导大鼠

机构

  • 6篇九江学院
  • 6篇南昌大学第二...
  • 4篇南昌大学

作者

  • 6篇殷明
  • 5篇殷嫦嫦
  • 5篇何丁文
  • 2篇魏强强
  • 2篇邬亚华
  • 1篇刘玉亮
  • 1篇杜桂花
  • 1篇梁广胜
  • 1篇陈伟才
  • 1篇顾玉荣
  • 1篇矢庆明
  • 1篇周荣平
  • 1篇罗元一
  • 1篇牛力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胎牛血清、培养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普通、高纯度胎牛血清培养基及塑料瓶、玻璃瓶体外培养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传代及纯化。分为4组。其中2组分别采用含10%标准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含10%高纯度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分别为标准胎牛血清组和高纯度胎牛血清组。2组分别用一次性塑料瓶和玻璃瓶培养,分别为塑料瓶组和玻璃瓶组。比较标准胎牛血清组合高纯度胎牛血清组、塑料瓶组和玻璃瓶组骨髓间充质肝细胞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状况及细胞形态。结果标准胎牛血清组贴壁细胞少,原代第10天细胞密度低,细胞透亮,出现突起,类似神经样细胞,传代后细胞呈瘢痕样及神经球样细胞形态;高纯度胎牛血清组贴壁细胞较多,密度均匀,呈典型的栅栏样、鱼群及漩涡样集落生长,传代后呈典型长梭形紧密排列。塑料瓶组塑料培养瓶内细胞贴附牢固,呈典型形态生长;玻璃瓶组玻璃培养瓶内细胞换液时部分脱落。结论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肝细胞采用高纯度胎牛血清、一次性塑料瓶者培养效果好于普通胎牛血清和玻璃瓶。
何丁文邬亚华殷明魏强强殷嫦嫦
关键词:培养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FGF和EGF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样细胞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bFGF和EGF诱导大鼠BMSCs成神经分化潜能及其表型变化。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45。P3代细胞分为1)对照组(1%胎牛血清+DMEM/F-12),2)EGF组(20 ng/mL EGF),3)bFGF组(20 ng/mL bFGF),4)EGF+bFGF组(20 ng/mL EGF+20 ng/mL bFGF)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SE及GFAP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其mRNA。结果BMSCs呈长梭形或扁平形,漩涡样排列,CD90表达高达98.72%,而CD45仅1.05%;诱导后胞体收缩,折光性增强,呈双极甚至复杂的多极,向周围伸出明显突起,呈典型的神经样细胞;NSE、GFAP蛋白EGF组、bFGF组、EGF+bFGF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FGF组、EGF+bFGF组高于EGF组,且EGF+bFGF组高于bFGF组,EGF组高于对照组(P<0.05);mRNA变化与上述结果类似。结论 bFGF和EGF可促进大鼠BMSCs向神经分化,二者合用时效果最显著,且bFGF促BMSCs向神经分化的能力强于EGF。为BMSCs移植治疗周围神经疾患提供了理论依据。
何丁文殷嫦嫦顾玉荣陈伟才矢庆明殷明
关键词:BFGFEGFBMSCS分化神经样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体外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为体外获取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黏附、增殖及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MTT法绘制P3代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多次换液及传代后得到形态比较一致的典型的纤维样细胞,细胞呈漩涡样、栅栏样及鱼群样集落式生长,细胞间紧密排列,细胞生长曲线呈近似"S"型。结论全骨髓贴壁法能分离出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持细胞活力。
何丁文殷嫦嫦殷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且具有特殊的免疫学特性,不仅能够逃避免疫识别,还有免疫抑制作用,故移植于体内不会引起明显排斥反应,可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而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BMSCs治疗周围神经的体内外实验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施剑明牛力杜桂花殷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周围神经损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BMSCs神经分化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BMSCs神经分化中的作用,探讨应用EGF、bFGF诱导BMSCs神经分化的可能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BMSCs。第3代BMSCs分别给予2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或)2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含10ml/L(1%)胎牛血清(FBS)的DMDM/F-12培养基中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T-PCR检测其β-catenin、BDNF、GDNF、nestin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诱导7d后bFGF和EGF+bFGF组细胞变圆,向四周伸出多个明显突起,部分突起间存在连接,而EGF组、空白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示EGF组GFAP阳性率高于NSE,而bFGF和EGF+bFGF组NSE阳性率高于GFAP。EGF+bFGF组NSE、GFAP阳性率最高,bFGF组次之,与空白组、EG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 2);RT-PCR示nestin在bFGF和EGF+bFGF组较其他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BDNF在EGF组、bFGF组、EGF+bFGF组显著高于空白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NF在bFGF组、EGF+bFGF组显著高于其他组,且bFGF组高于EGF+b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EGF可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分化过程中β-catenin、BDNF、GDNF基因表达增高,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在BMSCs向神经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何丁文殷明邬亚华周荣平魏强强殷嫦嫦
关键词:EGFBMSCS神经分化WNTΒ-CATENIN
不同血清浓度对bFGF联合EGF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浓度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方向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法检测BMSCs表面骨髓基质标志CD90和造血细胞标志CD45,MTT法绘制第3(P3)代BMSCs生长曲线。取P4代细胞分为3组给予不同诱导条件,分别给予含20 ng/ml的bFGF和20 ng/ml EGF的无胎牛血清(A组)、10 ml/L胎牛血清(B组)及100 ml/L胎牛血清(C组)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诱导,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诱导6 d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台盼蓝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结果:BM-SCs经3-4次传代培养后形态大致呈单一的长梭形或扁平形,流式细胞鉴定显示CD90阳性,CD45阴性;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呈"S"形;诱导后可见细胞胞体收缩,呈双极、多极并伸出突起;诱导6 d时3组活细胞率分别为:86.57%、95.29%、97.32%;免疫组化各组均见NSE、GFAP表达,3组NSE阳性率高于GFAP,A组NSE阳性率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NSE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GFAP阳性率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GFAP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FGF联合EGF可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在无血清条件下趋向于向神经元分化,在高浓度血清条件下趋向胶质细胞分化。
何丁文殷嫦嫦殷明罗元一刘玉亮梁广胜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胎牛血清BMSCS神经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