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BE2008642)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4
相关作者:谢梅林杜娆张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2篇胆固醇
  • 2篇蛇床子
  • 2篇蛇床子素
  • 2篇小鼠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肝
  • 2篇固醇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脂肪酸
  • 1篇脂性
  • 1篇脂质
  • 1篇内脂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内
  • 1篇细胞内脂质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谢梅林
  • 3篇杜娆
  • 1篇张建军

传媒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细胞内脂质平衡机制及其调节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稳态的变化是构成各种形式脂肪肝的基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肝X受体和法尼醇受体信号途径通过对肝细胞内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和转运的调控,共同维持着肝细胞内的脂质平衡稳态。本文综述了肝细胞内脂质平衡机制及其调节药物的研究进展,将为临床肝脂质代谢失衡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更有利于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杜娆谢梅林
关键词:胆固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蛇床子素对小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小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给小鼠灌服脂肪乳4周建立小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将已形成脂肪肝的小鼠随机分为蛇床子素10 mg/kg、20 mg/kg、40 mg/kg组和脂肪肝模型组,每组小鼠10只,连续灌胃给药6周后,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肝质量系数等指标,并用光镜检查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性脂肪肝小鼠经蛇床子素10~40 mg/kg治疗6周后,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FFA和肝质量系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光镜检查结果显示,给予蛇床子素治疗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蛇床子素对小鼠高脂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杜娆谢梅林王恒斌
关键词:蛇床子素高脂性脂肪肝小鼠
SREBPs的调节及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沉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目前NAFL在国内外的发病率正呈明显上升趋势。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调控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及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现将它的调节以及在NAFL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杜娆谢梅林
关键词: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非酒精性脂肪肝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酸胰岛素抵抗
蛇床子素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后,分别以蛇床子素不同剂量(10~40 mg/kg)给予治疗6周,然而测定小鼠血脂、肝脂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同时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经蛇床子素处理过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肝组织中TC、TG和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同时肝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0.01)。肝组织形态学评估表明,蛇床子素显著减少了肝脂质的沉积。结论蛇床子素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张建军谢梅林王恒斌
关键词:蛇床子素酒精性脂肪肝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