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672)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大群李在峰李星吴娱周悦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小麦
  • 3篇抗叶锈基因
  • 3篇基因
  • 2篇小麦抗叶锈基...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基因定位
  • 1篇锈病
  • 1篇叶锈病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品系
  • 1篇小麦品系
  • 1篇小麦叶
  • 1篇小麦叶锈
  • 1篇小麦叶锈病
  • 1篇抗病
  • 1篇抗病基因
  • 1篇后台阶
  • 1篇后台阶流动
  • 1篇基因推导
  • 1篇分子标记

机构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刘大群
  • 2篇李星
  • 2篇李在峰
  • 1篇王翠芬
  • 1篇周悦
  • 1篇张耀春
  • 1篇郑朝荣
  • 1篇韩柳莎
  • 1篇张建胜
  • 1篇康占海
  • 1篇王佳真
  • 1篇周会欣
  • 1篇吴娱
  • 1篇郑嫚嫚
  • 1篇张文元

传媒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均匀吸气控制下后台阶流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为检验本文数值方法及其求解策略模拟均匀吸气控制下钝体绕流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基于LES(large eddy simulation)方法的DKEM(dynamic kinetic energy subgrid-scale model)模型和基于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法的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对均匀吸气控制下三维后台阶(backward-facing step,BFS)的流动分离和再附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所得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和再附长度,结果表明:LES方法在本文精细网格下能得到较精确的预测结果;不同流量系数CQ的吸气控制均能较显著地减小后台阶流动的环绕区范围和再附长度,改善台阶后的流场结构;随着CQ绝对值的增加,吸气控制效果逐渐显著.
郑朝荣张耀春张建胜张文元
关键词:后台阶数值模拟
2个小麦品种中抗叶锈基因的基因定位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苗期抗病基因推导,进一步利用FHPQ接种‘烟农15’和‘Thatcher’、‘ARCIN’和‘郑州5389’杂交得到的F2代群体进行抗叶锈鉴定,并进行标记筛选,明确‘烟农15’和‘ARCIN’中的抗叶锈病基因,并找到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经苗期基因推导发现,这2个品种对多数叶锈菌小种表现为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F2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3∶1,表明这2个小麦品种的抗叶锈病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标记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与5DL染色体上与Lr1共分离STS的标记紧密连锁。结合基因推导、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表明这2个品种均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1。
周会欣郑嫚嫚王翠芬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基因基因推导基因定位分子标记
小麦品系渝356-9抗叶锈基因的初步研究
2013年
中国小麦品系渝356-9在苗期和成株期都表现良好的抗叶锈性,本研究利用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FHNQ接种渝356-9、郑州5389杂交获得的F2群体,分别进行温室和田间抗叶锈性鉴定,鉴定结果经卡方检验,均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表明亲本渝356-9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LrYu。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和分子标记技术对F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检测,运用MapManager QTXb20软件对LrYu进行连锁分析并构建遗传图谱。标记分析表明LrYu与2BS上的3个SSR标记紧密连锁,其中距离最近的标记是Xgwm410,与LrYu遗传距离是9.3 cM。
韩柳莎康占海王佳真李星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SSR分子作图
两个中国小麦品种中抗叶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确定来自四川的两个小麦品种绵阳351-15和SW8588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为选育持久抗锈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苗期用15个叶锈菌生理小种接种小麦品种绵阳351-15、SW8588和30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推导2个材料中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同时以小麦抗叶锈品种绵阳351-15和SW8588分别同感病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进行抗叶锈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和STS标记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经苗期基因推导发现SW8588中含有未知基因不同于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绵阳351-15中可能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各F1和F2代群体,2个F2代群体抗感单株分离比例均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表明2个亲本对小种FHTT的抗病性均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经过分子标记分析,在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发现该抗叶锈基因与位于5DL的SSR标记barc144和wmc765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8.9和20.8 cM,并同Lr1的STS标记WR003共分离,确定在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对小种FHTT的抗病性由抗叶锈基因Lr1提供;经分子标记检测SW8588中含有1对显性的抗叶锈病基因,暂命名为LrSW85,该基因位于5DL染色体上与Lr1的STS标记WR003共分离,该抗叶锈基因可能是Lr1的等位基因或紧密连锁基因。【结论】通过基因推导、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等手段,确定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1;小麦材料SW8588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SW85,该基因可能为Lr1的等位基因或紧密连锁基因。
周悦吴娱李星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基因基因定位SSR标记STS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