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民族大学重大科研项目(2008ZD004)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何江川杨放石荣群黄小波李一玉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民族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大学生
  • 2篇少数民族
  • 2篇体质
  • 2篇民族
  • 1篇大学生体质
  • 1篇学生体质
  • 1篇人群体质
  • 1篇少数民族青年
  • 1篇体质健康
  • 1篇体质健康水平
  • 1篇体质量
  • 1篇体质量指数
  • 1篇体质水平
  • 1篇青年
  • 1篇综合评价
  • 1篇男大学生
  • 1篇聚居
  • 1篇聚类
  • 1篇聚类分析

机构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作者

  • 3篇何江川
  • 2篇杨放
  • 1篇李一玉
  • 1篇石荣群
  • 1篇黄小波
  • 1篇李强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结构二阶段聚类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群体体质与健康、营养及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有关问题下,有关少数民族青少年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系统评价及社会因素相关分析并不多见。目的: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分析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特征结构,探讨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的核心体质因素。方法:监测样本随机选择2000/2008在广西民族大学就读的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籍773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男生3270名,女生4460名,年龄18~22岁。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对广西聚居民族大学生形态、功能、素质进行探索性分析,试图揭示体质特征结构内在逻辑性。结果与结论: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聚类情况分为3类,男生Ⅰ类"健壮型"832人,占25.40%;Ⅱ类"瘦弱型"1353人,占41.40%;第Ⅲ类"虚弱型"1085人,占33.20%。女生Ⅰ类"虚弱型"1725人,占38.70%;Ⅱ类"瘦弱型"1859人,占41.70%;Ⅲ类健壮型有876人,占19.60%。显示营养、呼吸机能、力量素质、形态体格为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6.875%、24.022%、9.667%、8.317%。从13项体质测试项目中筛选克托莱指数、劳雷尔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100、肺活量、肺活量/身高、肺活量/体质量7项指标,分差、一般、良好、优良、优秀五级区间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布。二阶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少数民族按体质类型最优分为:"健壮型"、"虚弱型"和"瘦弱型"3类人群。主成分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结构的主要成分:营养、呼吸代谢功能、力量素质、体格发育。
李强杨放何江川
广西民族大学12个聚居少数民族青年19560名人群体质综合评价:2000/2008资料回顾性因子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背景:根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研究项目《广西边远山区聚居少数民族体质与健康发展研究》研究计划,对广西12个聚居少数民族18~22岁人群体质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影响少数民族体质各种因素。目的: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观测变量间极其复杂的相关关系,寻找变量变化潜在的支配因子,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客观评价该人群体质健康水平。方法:为了保证样本的同质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参加测试对象父母必须是少数民族,监测少数民族样本为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毛南族、京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回族、土家族12个少数民族族。采用现场调研、小样本可行性试验、大样本正式测试和建立指标体系4个步骤,对18560名少数民族人群进行体质测试,求出因子特征向量、特征值和贡献率。建立初始因子模型、旋转后的因子模型,了解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因子结构,并对人群的健康水平综合评价。观测身高、体质量、肺活量、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台阶指数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因子结构:健康因子、营养因子、有氧代谢因子的状况。健康因子只有肺活量、体前屈、立定跳远是正数,其余3项为负数。3个共性因子对体质的贡献率分别为K1=61.551、K2=15.264%、K3=9.818%,总贡献率达到86.633%。其中健康因子最好是毛南族、其次仡佬族、第三是土家族。营养因子最好是水族、第二苗族、第三京族。有氧代谢因子的排序是仡佬族、毛南族、土家族。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能客观评价各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健康水平。
石荣群杨放何江川
关键词:体质健康水平体质量指数
十七个少数民族1804名男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因子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课题是2008年广西民族大学重大项目,调查并分析民族地区学生膳食结构、营养、体质与健康及其变化的规律。目的: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寻找支配因子,探寻学生体质状况的评价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横断面调查,于2006-11/2007-05在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完成。对象:随机取样17个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1826人,平均年龄18~20岁。方法:采用现场调研、小样本可行性试验、大样本正式测试和建立指标体系等4个研究步骤,对1804名有效样本(父母双方均为少数民族)进行12项指标测试分析,包括:50m、铅球、立定跳远、引体向上、800m、立位体前屈、体质量、身高、胸围、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通过建立初始因子模型和旋转后的因子模型,计算因子特征向量、特征值和贡献率。对受试者健康水平因子总分及标准总分进行排序。主要观察指标:①男性少数民族大学生12项指标测量结果。②12项指标因子特征值、特征向量、贡献率。③初始因子分析模型。④旋转后的因子分析模型。⑤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因素的素质、发育、生理3个共性因子取值。结果: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3个主要因素:41.17%来自于身体素质,10.07%来自于发育水平,38.01%来自于生理机能。②满族、蒙古族、壮族、侗族、苗族、傣族、京族、回族、瑶族、毛南族的身体素质在平均水平之上。③满族、蒙古族、苗族、侗族、藏族、彝族、土家族、水族的发育状况高于平均水平。④蒙古族、壮族、苗族、满族、侗族、藏族、京族、彝族、白族、水族的生理机能也高于平均水平。结论:①因子分析法在机体体质评价中的运用,能观测变量间极其复杂的相关关系,寻找变量变化潜在的支配因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各共性因子所处的状态,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能客观评价各少�
李一玉黄小波何江川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少数民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