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085MH124)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钟政荣徐云侠丁淑琴沈继龙丁晓琳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血吸虫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日本血吸虫
  • 2篇吸虫
  • 2篇克隆
  • 2篇基因型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压疮
  • 1篇药敏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生存
  • 1篇人乳

机构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钟政荣
  • 3篇沈继龙
  • 3篇徐云侠
  • 3篇丁淑琴
  • 2篇张伦军
  • 2篇朱安友
  • 2篇丁晓琳
  • 2篇罗庆礼
  • 1篇周新社
  • 1篇肖玉周
  • 1篇官建中
  • 1篇吴敏
  • 1篇赵志
  • 1篇刘玉芳
  • 1篇胡建国
  • 1篇徐元宏
  • 1篇王银娥
  • 1篇郭竹英
  • 1篇胡守紫
  • 1篇耿朝晖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重组表达及其在血吸虫生活史各阶段的表达分析
2015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果糖二磷酸醛缩酶(rSjFBPA),观察其在血吸虫生活史各阶段的表达。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 DNA为模板扩增rSjFBPA基因,克隆至pET28a(+)质粒后,再转化入E.coli BL21。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IPTG诱导后,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rSjFBPA是否表达,用层析法纯化rSjFBPA并用SDS-PAGE鉴定其纯度。同时,用RT-PCR方法分析SjFBPA在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各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CR扩增出目的基因,含目的基因的TA克隆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插入片段与预期目的基因序列相符。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后的重组蛋白可与His-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经镍亲和层析法制备了纯化的重组SjFBPA蛋白,纯化重组蛋白浓度达4 mg/ml。RT-PCR结果显示,SjFBPA在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阶段均有表达。结论 SjFBPA基因被成功克隆和表达,其在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各阶段均有表达。
闫珂钟政荣徐云侠丁淑琴胡建国徐元宏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克隆纯化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感染早期诊断与病原学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感染早期诊断与病原学临床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治疗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而翻修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取关节液、脓液、关节腔或者假膜组织进行病原学培养,记录、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特征,各种病原菌种类分布,药敏结果等。结果 30例感染患者的年龄为(53.28±9.97)岁,合并并发症的感染患者共13例占43.33%,感染患者发病原因多为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9株占73.09%,革兰阴性菌5株占19.23%,真菌2株占7.68%;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10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77.78%和88.89%。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合理的诊断,在治疗过程中预防性应用抗菌效果较好的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术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
赵志周新社官建中肖玉周吴敏钟政荣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病原菌
上海市宝山区HPV基因分型的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率及其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7709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27种HPV基因型,分析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年龄段的关系,及HPV亚型感染的分布特点。结果:7709例标本中HPV阳性1237例,感染率为16.05%,27种HPV亚型均有检出。其中高危型833例,感染率为10.81%,前5位高危型阳性HPV依次为HPV52、16、53、58、39;低危型254例,感染率为3.29%,前5位低危型HPV依次为HPV61、43、55、81、6。HPV感染人群主要分布在41~50岁和31~40岁年龄组,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37例HPV阳性标本中,以单基因型感染为主,双重感染次之,少数人群存在多重感染。结论:HPV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常见高危型为HPV52、16、53、58、39。41~50岁为感染高峰期。宫颈癌的筛查、防治以及疫苗的开发应用需同时考虑HPV基因分型和年龄因素。
刘灵燕郭竹英胡传玺耿朝晖梅虹钟政荣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感染率
不同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BCP/PC区变异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BCP/PC区突变情况。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245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98例、慢性重症肝炎(CSHB)68例、肝硬化(LC)34例及肝癌(HCC)45例,荧光定量PCR测定其基因型,巢氏PCR扩增BCP/PC区基因,分析其在各个肝病组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基因型和HBeAg的关系。结果在所检测的245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变异株134例,占54.7%;CSHB组、HCC组和LC组在A1762T/G1764A、G1896A以及联合变异中,其变异频率明显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HB组和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明显高于B型和B+C型的HBV BCP区变异频率,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组变异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BCP/PC变异中,CSHB组、HCC组和LC组变异频率明显高于CHB组,HBV BCP/PC变异是导致HBeAg阴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丁晓琳张伦军朱安友钟政荣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变异
蚌埠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268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基因型与患者年龄及HBeAg的关系。结果 268份血清标本中有202株为C基因型,占75.37%(202/268),46株为B基因型,20株为B+C型;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相对较轻。结论蚌埠地区的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B基因型次之,基因型与乙肝患者HBeAg阳性率、年龄等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丁晓琳张伦军丁淑琴朱安友钟政荣沈继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乙型肝炎
压迫时间与压疮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压迫不同时间后大鼠受压部位的皮肤形态及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成6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未压迫,其余5组分别对大鼠下肢关节压迫1 h(B组)、2 h(C组)、3 h(D组)、4 h(E组)和6 h(F组),每组间隔时间与压迫时间相同,总时间24 h,观察压迫后受压部位的皮肤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C、D、E、F组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的大鼠分别有1、2、5、8和8只,D、E和F组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发红数均明显多于A组(P<0.01)。压迫时间超过2 h组真皮内血管充血明显,皮肤逐渐变薄、水肿,甚至剥脱;F组同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结论:压迫时间超过2 h,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和组织明显受损,随受压时间延长,皮肤受损更加严重。
徐云侠胡守紫钟政荣刘玉芳王银娥
关键词:压疮SD大鼠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5-2017年间从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36株,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3年期间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305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6株占7.73%,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的临床科室最多的是呼吸内科(39株,16.52%);药敏分析显示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均为0.85%),而对氨曲南耐药性最高(40.7%),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所升高。结论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应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院内流行。
陈永红葛冰磊徐成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耐药性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及远期生存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诊断为晚期NSCLC并接受GP方案化疗的患者,根据化疗过程中是否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的观察组、单用GP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2个疗程,比较2组间近期疗效、免疫功能、毒副反应、远期生存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43.90%、疾病控制率78.05%、外周血中CD3^+(50.12±10.38)%、CD4^+(32.38±5.84)%及远期生存情况均高于对照组[24.07%、51.85%、(43.27±6.68)%、(27.3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56.1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7.0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68.29%,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5.93%、37.04%、8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外周血中CD8^+[(21.09±5.85)%vs.(20.94±7.47)%]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21.95%vs.3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NSCLC能够改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同时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及毒副反应。
张华刘奎奎施公航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参芪扶正注射液近期疗效免疫功能远期生存
日本血吸虫无机焦磷酸酶的克隆表达及蛋白特征分析
2013年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日本血吸虫无机焦磷酸酶(SjIPP),分析SjIPP的蛋白特征。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克隆SjIPP,重组入pET28a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特异性,进一步分析SjIPP的蛋白特征和同源性。结果克隆和表达出的SjIPP均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被小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jIPP为胞内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B细胞表位丰富,且与人和小鼠的IPP高度同源。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出SjIPP,为进一步利用SjIPP奠定基础。
曹红荣徐云侠丁淑琴钟政荣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