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80012)

作品数:16 被引量:239H指数:9
相关作者:孙进宁海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教育
  • 14篇高等教育
  • 10篇德国高等教育
  • 3篇办学
  • 3篇办学特色
  • 2篇大学制度
  • 2篇学制
  • 2篇现代大学制度
  • 2篇教育改革
  • 2篇教育管理
  • 2篇个案
  • 2篇个案分析
  • 2篇高等教育管理
  • 2篇博士后
  • 2篇博士后制度
  • 1篇大学理念
  • 1篇大学生
  • 1篇德国大学生
  • 1篇德国教育
  • 1篇独具

机构

  • 16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孙进
  • 1篇宁海芹

传媒

  • 5篇比较教育研究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世界教育信息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国一流大学的校长选任制度——柏林洪堡大学的个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选任由不同的机构分工负责:大学理事会负责提名,大学师生员工代表大会负责选举,州政府负责任命。三个机构在此形成有效的分权制衡,以保证可以选出同时得到政府、社会和大学认可的校长。这种校长选任制度既尊重大学的自治权,又保证让政府和社会可以对校长选任施加影响;既保证让大学里的不同群体民主参与,同时又赋予教授群体最大的影响力。洪堡大学校长选任制度的特点反映出德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特点:政府放权、大学自治、分权制衡、民主参与以及教授治校。
孙进
德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国之魅力溯源——兼析德国吸引留学生的国际化政策被引量:9
2015年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作为一个非英语国家,德国缘何对国际留学生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一方面得益于德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国家整体实力,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德国近年来吸引留学生的一系列国际化政策,包括:采取多样化的海外招生宣传;引入与国际接轨的学制;开设英文授课专业和合作办学项目;在不收学费的同时提供多元资助;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生活融入服务;放宽留学生就业与居留限制。这种以国家魅力为基石的积极、主动、系统化的国际化政策是德国吸引国际学生的主要原因,亦是德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国的魅力所在。
孙进宁海芹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特色--类型特色与院校特色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特色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应用科学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明确区别于传统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点,如教学突出实践,科研注重应用以及强调跨学科办学。这些特色是此类高校共有的特点,因此可被称作类型特色。其次,不同的应用科学大学也发展和形成了各自的院校特色,如小而精、多样性、独具性和国际性。院校特色的形成与学校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所在地区特殊的经济产业结构以及特定的特色化发展策略等因素有关。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经验为我国高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办学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孙进
关键词:办学特色德国高等教育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明确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成为德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深得学生和就业单位的认可。分析表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在于:重点录取具有职业教育背景或实习经验的学生;聘任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授和兼职教师;专业设置聚焦于应用性专业和学科;教学以实践为导向;科研以应用为导向;让企业充分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
孙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德国高等教育
选拔以学术为业的精英人才——德国大学教授资格考试制度评述被引量:5
2013年
教授资格考试是一种独特的学术职业准入机制,是德国大学教授聘任制度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获得应聘教授的资格,候选人需在博士毕业后花费多年的时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并进行公开演讲,以证明自己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的能力。教授资格考试要求高、耗时长、且不能保证通过考试便能获聘为教授(目前获聘率不足40%)。因此,它最终选拔出来的是那些有志于献身科学、以学术为业的精英。虽然经过2002年的改革,教授资格考试不再作为应聘教授的唯一前提,但仍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因为它比其他通向教授的路径(如青年教授)具有更高的社会声望和认可度。
孙进
关键词:学术职业博士后制度德国高等教育
政府放权与高校自治——德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被引量:22
2014年
如何处理政府调控与高校自治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也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德国政府放弃了对高校进行细节干预的传统外部管理体制,改为通过高等学校法、目标协定、总体预算和绩效拨款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高校内部管理也由传统的学术自主管理模式转向管理主义模式:学术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权限被消弱,校长和院长层面的管理权力得到加强,同时成立了高校理事会作为高校的决策或咨询机构。因为我国有着与德国相似的改革目标,而且德国与我国一样具有政府管理高校的传统,所以改革后的德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尤为适合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孙进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管理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分类与办学定位被引量:33
2013年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四类:综合性大学及与其同等级的高校、应用科学大学、高等艺术与音乐学院、职业学院。它们在培养目标、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师资、招生等方面均有明确的区分,具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种分工合作的合理格局。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类清晰、定位合理的现实模型,对我国实现高等学校分类与管理的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孙进
关键词: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定位办学特色
德国博士后科研后备人才资助:机构、形式与特点被引量:3
2013年
作为国家科研与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非常重视对博士后阶段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资助。资助机构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基金会等学术资助组织。资助形式主要有:科研项目、工作岗位、奖学金、学术奖项等。德国对博士后的资助表现出以下特点:资助机构和形式具有多元性和互补性,资助规模和力度大,按资助对象进行分类资助,资助措施具有国际化导向,注重家庭维度和性别之间的机会公平,重视对资助项目的科学跟踪、评估和持续改善,富有科学性。
孙进
关键词:博士后制度国家创新体系德国高等教育
德国一流大学如何选校长?——海德堡大学的个案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对海德堡大学校长的选拔与任命由不同的机构负责:由评议会、大学理事会和州政府代表组成的遴选委员会负责选拔与提名,大学理事会负责选举,评议会和州科学部负责认可,巴登—腾堡州州长负责任命。这些机构既分工也合作,有助于选出同时得到政府、社会和大学认可的校长。这种校长选任制度既尊重大学的自治权,又允许政府和社会可以对校长选任施加恰当的影响;既保证让大学里的不同群体民主参与决策,同时又基于教授治校的传统赋予教授群体最大的影响力。海德堡大学校长选任制度对我国大学校长选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孙进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大学制度德国高等教育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与启示被引量:45
2011年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作为德国第二大类高等教育机构,在专业设置方面形成了明确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特点,体现出其特色化发展战略。具体来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专业设置上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专业设置强调应用性,注重与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接轨;第二,专业设置重视跨学科性,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三,专业设置凸显特色性,注重新设专业和原有专业之间的互补与协调。基于这些特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可以为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专业设置提供有益的启示。
孙进
关键词:办学特色德国高等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