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Z015)

作品数:7 被引量:516H指数:6
相关作者:贺雪峰董磊明苏明华申端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姬路独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乡村
  • 5篇村治
  • 4篇乡村治理
  • 4篇村民
  • 3篇自治
  • 3篇乡村关系
  • 3篇村民自治
  • 2篇逻辑
  • 1篇动力机制
  • 1篇行动逻辑
  • 1篇行政推动
  • 1篇政权
  • 1篇政权建设
  • 1篇政治
  • 1篇秩序
  • 1篇中国乡村
  • 1篇中国乡村治理
  • 1篇农民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税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姬路独协大学

作者

  • 6篇贺雪峰
  • 1篇苏明华
  • 1篇申端锋
  • 1篇董磊明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中国乡村研究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论20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被引量:24
2007年
一、引论2006年中央宣布取消农业税,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农业税在中国至少有2000多年历史,皇粮国税已内化为中国农民政治正确的一部分。河北民谚'交了粮,自在王'(梁漱溟,2004:140),'自在王'是说国家不扰民,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原因不是国家不想治,而是传统国家是典型意义上的弱国家,缺少深入社会的治理技术。'自在王'的前提是'交了粮','皇粮国税'不可免。但是,皇粮国税不能太重,必须轻徭薄赋,税赋太重就会引发严重问题。
贺雪峰
关键词:农业税国税皇粮
村干部的动力机制与角色类型——兼谈乡村治理研究中的若干相关话题被引量:93
2006年
村干部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模式,对乡村治理状况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要理解村干部的行为模式,就必须理解村干部行为的动力机制。村干部虽然是自上而下行政建制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但其本身并没有被纳入行政体制进行管理,也不构成自上而下官僚体制的内在部分,而属于村民自治这一社会性建制的部分。
贺雪峰阿古智子
关键词: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乡村关系
乡村关系研究的视角与进路被引量:58
2006年
当前学界关于乡村关系的讨论,要么局限于制度文本,要么局限于区域经验,而缺少比较的视角。本文认为,决定乡村关系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村庄自主生产价值的能力、村干部可以调用资源的状况和乡村财政状况,正是这三个因素决定了乡村关系的区域差异。本文在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关系的弱乡强村、强乡弱村、强乡强村等多类型模式,从而将对乡村关系的研究下沉到以实证调查为基础的区域比较层面。对乡村关系的研究应该到现实的农村实践中去理解乡村关系展开的过程,其中包括村民自治的影响。而研究首先是要理解村民自治制度究竟是如何影响乡村关系的过程与机制,这种过程与机制在不同区域展开的差异,以及在多大比重上村民自治形成了乡村关系,和在多大程度上村民自治并没有触及到乡村社会的内部,而仅仅是乡村关系水面上的一层油。
贺雪峰苏明华
关键词:乡村关系《村委会组织法》村民自治制度乡镇财政收入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被引量:193
2005年
本文通过对构成乡村治理基本结构三方面的要素,村庄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系机制、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关系状况的考察,区分出四种可能的乡村治理类型:原生秩序型、次生秩序型、乡村合谋型和无序型,然后讨论了乡村治理类型的区域分布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分解乡村治理的结构,为抽象的乡村治理制度研究具体化、为可以实证展开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贺雪峰董磊明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关系村庄秩序村民自治民主政治
村庄权力研究:回顾与前瞻被引量:13
2006年
本文对村庄权力研究进行了回顾性梳理和前瞻性讨论,认为20世纪的村庄权力经历了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国家政权内卷化背景下的村庄权力、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权力以及“乡政村治”背景下的村庄权力。不同时期村庄权力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既有的关于村庄权力的研究大都是在国家/社会的二元框架下展开的,也有学者试图进入村庄内部进行村庄权力结构分析。在今后的村庄权力研究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村级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要正确认识“乡政村治”背景下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力。
申端锋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内卷化乡政村治村庄权力
村民组与农民行动的单位——安徽肥西县小井村调查被引量:3
2005年
小井村这类以村民组为基本认同及行动单位的农村,应该是极少的。村组建制本身,也有助于村民互动,也就在积累一些村组的认同。而村组共同的诸如水利设施、公共道路等,也为村组认同的建立,提供了功能性的理由。村一级以大量集体资源为基础,成为认同和行动单位,很好理解:利益调动了村民的认同。而中国绝大多数村委会都没有象样的集体经济。要形成村组认同,以解集体行动的难题,目前有两个特别好的东西可用:一是集体土地可以收租。二是国家以工哺农,可以将财政转移支付到村组。小井村以村民组为基本的认同和行动单位的情况,可能与其特殊水利有关,功能性的水利与村民组的认同,可能相互强化。
贺雪峰
关键词:村民组
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被引量:157
2007年
理解中国乡村治理状况的区域差异及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当前国内学术界与政策研究部门共同的难题。当前中国乡村治理区域的差异,不仅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力量有关,而且与不同农村地区社会文化状况有关。农民基本认同与行动单位的区域差异角度,构成了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内生基础。
贺雪峰
关键词:乡村治理行动逻辑农民行政推动文化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