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521021)

作品数:16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于遵宏李伟锋王辅臣曹显奎龚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雾化
  • 4篇气流式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喷嘴
  • 3篇值模拟
  • 2篇射流
  • 2篇双通道
  • 2篇水煤浆
  • 2篇气化
  • 2篇煤浆
  • 1篇滴径分布
  • 1篇电导探针
  • 1篇旋风分离器
  • 1篇旋流
  • 1篇液体射流
  • 1篇噪声
  • 1篇噪声性能
  • 1篇粘度
  • 1篇粘性
  • 1篇粘性流

机构

  • 16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6篇于遵宏
  • 8篇李伟锋
  • 6篇王辅臣
  • 5篇龚欣
  • 5篇曹显奎
  • 4篇王亦飞
  • 4篇于广锁
  • 4篇秦军
  • 4篇陈谋志
  • 4篇许建良
  • 3篇代正华
  • 2篇吴宏涛
  • 2篇贺必云
  • 2篇卢瑞华
  • 2篇吕术森
  • 2篇陈雪莉
  • 1篇梁钦锋
  • 1篇王少云
  • 1篇陈意心
  • 1篇李峰

传媒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化工学报
  • 3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水汽逆向流动填料塔内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在内径94mm,高2.1m的填料塔内进行了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热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合适的(液/汽)质量比为7.7~13.3。当系统内液汽比在该范围附近时,床层内气相温度分布比较稳定。同时,对填料塔内热质同时传递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计算出在本实验系统的操作条件下,全塔平均传质和传热系数分别为:kg=0.060kg/(m2·s·MPa)和αg=2.01W/(m2·K)。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应用到工业实践中。
王亦飞贺必云代正华于广锁于遵宏
关键词:填料塔传热系数传质系数
液体射流在同向气流中的破裂被引量:5
2007年
液体射流的破裂是雾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理解该破裂过程,文中使用数码相机对液体射流在同向气流作用下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随着Weber数的增大,破裂过程可依次划分成3种模式:轴对称、非轴对称和细丝模式,其中非对称模式下还包含一个特殊的袋状或者膜状破裂子模式,并分别给出了各个模式下破裂长度和未扰动长度对与Weber数、Reynolds数的关联式。
曹显奎孙志刚许建良李伟锋刘海峰于遵宏
平面射流拟序结构的离散涡模拟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离散涡方法对平面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显示了平面射流中的大尺度涡结构的卷起、旋转和合并过程,模拟结果揭示了平面射流中的大尺度拟序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得到了定点的瞬时速度和流场的时均速度分布,时均速度场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吻合,瞬时速度分布揭示了平面射流拟序结构的非定常、不稳定的非线性特征。
李伟锋刘海峰龚欣王辅臣于遵宏
关键词:平面射流离散涡方法拟序结构数值模拟
不对称撞击流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被引量:35
2006年
采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CTA)测量不对称撞击流流场.用CFD软件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和实验相吻合的结果.结果表明,不对称撞击流轴线上轴向速度除撞击面附近外,基本符合圆射流衰减规律.当喷嘴间距一定时,轴线撞击面驻点偏移量随气速比和喷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气速比一定时,轴线撞击面驻点偏移量随喷嘴间距增大而增大.
许建良李伟锋曹显奎代正华刘海峰王辅臣龚欣于遵宏
关键词:热线风速仪数值模拟
液体射流直径对大液气质量比双通道气流式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水-空气系统,研究了液体射流直径对双通道气流式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气质量比为0.82~5.48时,液体射流直径对雾滴直径有显著影响.在液气质量比一定的条件下,随液体射流直径的增加,雾滴直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液体射流速度为2~4 m/s时,雾滴直径最小.
李伟锋刘海峰曹显奎王辅臣于遵宏
关键词:雾化
新型旋流降膜式洗涤冷却环的开发与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洗涤冷却环是水煤浆气化炉的关键部件之一,洗涤冷却水通过洗涤冷却环的分布,在洗涤冷却管内壁形成液膜,使高温合成气体迅速冷却,针对目前工业应用中的洗涤冷却环存在的液膜分布不均、抗堵塞能力差等缺点,开发了新型旋流降膜式洗涤冷却环。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DualPDA)研究了旋流降膜流动的速度及液膜厚度分布,得出降膜的轴径向速度与进水流量的均匀性及量值有关;液膜厚度在z=0.5 m处趋于稳定;并比较了新型洗涤冷却环和普通洗涤冷却环的液膜分布,证明新型洗涤冷却环液膜分布均匀,能有效解决工业中存在的洗涤冷却管干壁现象。
王亦飞吴宏涛贺必云卢瑞华于遵宏
关键词:水煤浆气化
基于小波功率谱的洗涤冷却管振动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防水型加速度计,在不同工况下测定洗涤冷却管的振动信号,并用小波变换分析信号;讨论了表观气速和静态液位对小波功率谱的影响,分析了冷却管振动的原因。信号的功率谱指数分析表明,静态液位对振动能量的影响存在于3个区间,分别为0.35~0.69、0.69~1.30和1.30~1.69,其中以区间0.69~1.30的能量最大。
李峰吴宏涛陈意心王亦飞于遵宏
关键词:振动表观气速
同轴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初次雾化过程被引量:13
2006年
对同轴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的初次雾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初次雾化过程中,初始微小扰动经过一段距离(即未扰动长度)后,在液体射流表面发展成为可以观察到的不稳定波.当气速Ug超过一临界值(大约25m·s-1)时,在不稳定波的波峰附近,形成小的突起,这些突起迅速被拉成细长液丝,液丝进一步破裂成液滴,最终导致液体的初次雾化.同时得到不稳定波长λm与环隙通道出口气速Ug、中心通道出口水速UL的关系为λm=68·60Ug-0·79UL-0·24;未扰动长度Lu与气速Ug、水速UL的关系为Lu=783·8Ug-1·54UL-0·16.
曹显奎许建良李伟锋刘海峰于遵宏
关键词:气流式雾化
气流式雾化过程的有限随机分裂模型被引量:18
2005年
滴径分布是描述喷嘴雾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液滴分裂的自相似性出发, 提出了描述气流式雾化过程的液滴有限随机分裂模型. 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三通道喷嘴气流式雾化过程的平均滴径和滴径分布的非线性关系.
龚欣刘海峰李伟锋陈谋志秦军于广锁王辅臣于遵宏
关键词:雾化喷嘴气流式滴径分布
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残碳量计算模型被引量:2
2004年
 基于气化炉大型冷模实验的研究结果和煤气化过程的特点,分析了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炉内各个区域的流动与化学反应特征,建立了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残碳量的计算模型,考察了煤的挥发分、煤颗粒平均直径以及气化炉平均停留时间对残碳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平均停留时间增加,残碳量减小;在相同的平均停留时间和颗粒平均直径下,煤中挥发分增加,出气化炉残碳量减小;在相同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挥发分含量下,煤浆中煤颗粒平均直径减小,出气化炉残碳量减小。
王辅臣龚欣刘海峰代正华于遵宏
关键词:水煤浆气化过程合成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