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1040606M208)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鲍军燕韩倩张志宏刘红红罗以勤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自我修复
  • 3篇血管
  • 3篇牙龈
  • 3篇软组织
  • 3篇前牙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小板
  • 2篇上前牙
  • 2篇缺损
  • 2篇肿瘤
  • 2篇自我
  • 2篇颌骨
  • 2篇细胞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骨缺损
  • 2篇肺癌
  • 2篇TUMSTA...
  • 1篇带蒂
  • 1篇电镜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合肥市第三人...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作者

  • 4篇刘红红
  • 4篇韩倩
  • 4篇鲍军燕
  • 4篇张志宏
  • 4篇罗以勤
  • 3篇赵亮
  • 3篇姚丽娟
  • 2篇董行
  • 2篇周明
  • 2篇翁海燕
  • 2篇董婧
  • 2篇黄伟
  • 2篇张波克
  • 1篇张敏
  • 1篇杨治洁
  • 1篇李娟
  • 1篇聂江玲
  • 1篇丁邦胜
  • 1篇唐庭
  • 1篇张磊

传媒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腭侧带蒂结缔组织瓣在上前牙美学区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选取38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患者分成3组:对照组16例,常规植入种植体;实验组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种植后二期手术时种植位点腭侧带蒂结缔组织瓣转瓣处理组14例;另一组为即刻种植组,8例。3组均于二期手术后2—3周行永久修复,并于永久修复完成时(基线期)及完成6个月后(随访期)应用Ftirhauser红色美学评分系统(PES)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评分。两实验组基线期或随访期评分均较对照组基线期或随访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实验组基线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随访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种植转瓣组和即刻种植组评分,其随访期均较基线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刘堃张志宏张磊杨治洁唐庭刘红红
关键词:上颌前牙种植牙结缔组织瓣
犬下颌骨自我修复能力的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犬下颌骨缺损后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在2只犬的两侧下颌骨分别制作深5 mm、高(颊舌向)5 mm及宽(近远中向)分别为1、2、3、4、5 mm的骨缺损区,术后6、12周各处死1只犬,对缺损区的骨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宽度在2 mm以下的骨缺损12周可完全获得骨性修复,3 mm以上的骨缺损可获得部分骨性修复,但新骨质量欠佳。结论水平宽度在2 mm以下的犬下颌骨缺损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董婧张志宏刘红红翁海燕鲍军燕韩倩
关键词:口腔种植骨缺损下颌骨骨再生
血小板新生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肿瘤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当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其新生血管的形成受到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平衡调控。在肿瘤进程中,血小板中存在的新生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发生量和种类上的变化,通过对血小板新生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研究,对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小板新生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特别是抑制因子)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张波克罗以勤
关键词:血小板血管生成肿瘤
犬下颌骨骨缺损自我修复能力的电镜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范围颌骨骨缺损区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在实验犬的下颌骨上形成深5 mm、高(颊舌向)5 mm及宽(近远中向)分别为1、2、3、4、5 mm的骨缺损区(各缺损区间距为6 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缺损区骨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水平宽度为1、2、3 mm骨缺损组,骨缺损区域均由较多新生骨充满。4、5 mm骨缺损区基本无新生骨形成,多为结缔软组织成分。结论 3 mm以下的骨缺损区12周时有良好新骨形成,与原有正常骨质相比较为接近,该范围以下的骨缺损可在无外界干预的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
韩倩张志宏刘红红龚明鲍军燕董婧
关键词:骨缺损自我修复扫描电镜
肺癌组织α3(Ⅳ)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利用Taqman技术,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对肺癌组织中Ⅳ型胶原α3链[α3(Ⅳ]]mRNA表达进行定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α3(Ⅳ)基因NC1结构域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的条件,以不同质粒DNA含量为标准品和其循环阈值(Ct值)制作标准曲线,检测肺癌组织中α3(Ⅳ)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Western blot法检测tumsta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α3(Ⅳ)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800拷贝/μl;在103~108拷贝/μl之间与Ct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CR扩增效率为99.4%;肺癌组织中α3(Ⅳ)mRNA表达定量检测发现,4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α3(Ⅳ)mRNA组含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织中tum-statin蛋白表达下调/缺失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临床监测发现肺癌患者癌组织α3(Ⅳ)mRNA含量检测和TNM分期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α3(Ⅳ)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FQ-RT-PCR检测α3(Ⅳ)mRNA的表达为肺癌转移、预后判断、临床治疗等奠定良好基础。
周明罗以勤姚丽娟赵亮董行聂江玲吴双正胡闻
关键词:肺癌基因表达
外周血VEGF与Tumstatin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抑素(Tumsta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4例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与血清Tumstatin、VEGF的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肺癌石蜡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血小板、血清Tumstatin水平在肺癌恶性进展中降低,血小板、血清VEGF水平以及肺癌组织中MVD在肺癌恶性进展中升高;血小板、血清Tumstatin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中的水平分别低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病灶无坏死组(P<0.05),而血小板、血清VEGF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中的水平分别高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无坏死组(P<0.05);MVD计数在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水平高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在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与肺癌病灶无坏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Tumstatin与VEGF之间的平衡关系对肺癌的血管生成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周血血管形成调节因子的水平与肿瘤组织MVD密切相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进展起到很好的监测作用。
张波克罗以勤姚丽娟董行赵亮陈婺李恒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肿瘤抑素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
tumstatin基因修饰的CD34^+造血干细胞生成抗血管生成活性的血小板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以慢病毒为基因载体,将tumstatin cDNA导入CD34+造血干细胞,在体外诱导生成tumstatin基因修饰的巨核细胞(MKs)和血小板,检测产生的血小板对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构建pLVX-tumstatin-mCMVZsGreen重组载体后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法富集脐血中CD34+造血干细胞。用慢病毒感染CD34+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因子组合培养液中诱导MKs生成,流式细胞仪和形态学检测MKs的生成及产血小板情况。应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umstatin基因的表达,通过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抑制试验研究血小板内容物生物学活性。结果选择最佳感染复数(MOI)30∶1感染干细胞时效率最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在诱导过程中,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细胞都有MKs与血小板的生成,且生长速度和分化趋势基本相同。在转染的MKs基因组里,RT-PCR法检测到738bp tumstatin基因片段。Western blot法检测到tumstatin在转基因细胞来源的血小板中稳定表达,血小板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结论基因修饰的CD34+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成功诱导分化为MKs和血小板并表达tumstatin蛋白,且这种血小板在体外显著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管状结构形成。
李娟罗以勤丁邦胜贺学姣周明赵亮姚丽娟
关键词:TUMSTATINCD34+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
牙龈自我修复后即刻种植后软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比观察牙龈自我修复后即刻种植与传统拔牙后即刻种植牙龈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收集上前牙区残根、残冠患者14例(14颗患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颗患牙行残根诱导牙龈自我修复后的即刻种植,B组行传统即刻种植,术后6个月行Ⅱ期冠修复。运用牙龈乳头指数、软组织美学指数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评价冠修复后美学效果。结果:Ⅱ期冠修复时牙龈乳头指数、软组织美学指数、患者满意度调查均显示A组较B组有优势,两组间软组织美学指数与患者满意度调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根诱导牙龈软组织自我修复较传统即刻种植,可提高Ⅱ期冠修复时软组织美学效果。
黄伟张志宏程旭刘红红张敏徐济群查大慧高阳
关键词:自我修复
前牙区软组织自我修复效果的实验测量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在犬的上颌前牙区(右上颌侧切牙、左上颌中切牙)制造残根模型,将牙冠磨至龈缘下约平齐牙槽嵴顶水平,避免磨损牙龈软组织,术后第1、3、4、5周观察其牙龈生长情况,测量龈乳头至邻牙牙尖顶的距离、龈乳头至邻牙牙尖顶的水平面的垂直距离、龈缘中点至邻牙牙尖顶的距离、龈缘中点至邻牙牙尖顶的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利用SPSS软件对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线图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增生的软组织基本长满残根断面,术后第5周新生的软组织与正常牙龈在颜色、质地上基本一致,测量数据显示在观察周期内牙龈软组织增生的总体趋势是朝着增生方向发展。研究发现牙龈在无损伤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4周时残根周围的牙龈软组织可基本完成修复。
黄伟张志宏刘红红鲍军燕张敏韩倩何华
关键词:上前牙自我修复
牙龈软组织自我修复与拔牙创软组织愈合在前牙美学区软组织愈合中的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残根保留情况下牙龈软组织的自我修复与拔牙后软组织愈合在犬前牙区软组织愈合中的不同。方法在A、B、C 3只犬的上颌前牙区(右上颌侧切牙,左上颌中切牙)制造残根模型,将牙冠磨至龈缘下,勿损伤牙龈(将此设为残根组);拔除3只犬的左下颌侧切牙(将此设为拔牙组);术后第1、3、4、5周观察两种不同牙龈愈合生长的情况,并在术后第3、4、5周按照A、B、C顺序取左上颌中切牙牙龈增生组织、左下颌侧切牙拔牙创增生软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4周时肉眼观察到残根周围新生软组织基本长满断面,第5周时新生软组织的质地及颜色与正常牙龈基本一致;拔牙术后第3周时软组织已基本长满创面,但肉眼观察其颜色较浅,质地较硬;组织学观察残根周围新增生的软组织以增生的鳞状上皮为主,炎细胞浸润不明显;而拔牙创周围软组织则表现为明显的炎细胞浸润,鳞状上皮轻度增生。结论采用保留残根后新增生的牙龈软组织较拔牙后软组织愈合慢,但是更接近于正常牙龈组织。
黄伟张志宏刘红红鲍军燕翁海燕韩倩
关键词:自我修复拔牙创组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