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1103516)

作品数:47 被引量:292H指数:11
相关作者:马玉超张金凤刘晓瑜赵健窦桂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植物
  • 5篇基因
  • 4篇植物内生
  • 4篇植物内生菌
  • 4篇内生菌
  • 4篇活性
  • 4篇教学
  • 4篇白杨
  • 3篇蛋白
  • 3篇杨树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植物学
  • 3篇毛白杨
  • 2篇动物
  • 2篇杜仲叶
  • 2篇野生动物
  • 2篇抑菌
  • 2篇抑菌活性
  • 2篇荧光

机构

  • 48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食品发酵...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植物园
  • 1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河北省林业科...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 1篇北京松山国家...

作者

  • 6篇马玉超
  • 5篇张金凤
  • 5篇刘晓瑜
  • 4篇赵健
  • 4篇窦桂铭
  • 3篇赵国柱
  • 3篇安新民
  • 3篇王君
  • 3篇陈仲
  • 3篇任迪峰
  • 3篇李慧
  • 3篇程瑾
  • 2篇康向阳
  • 2篇张红霞
  • 2篇林善枝
  • 2篇陆海
  • 2篇杨丹丹
  • 2篇蔡兼
  • 2篇刘忠华
  • 2篇王静澄

传媒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绿色科技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植物学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价值工程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遗传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中草药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16篇2013
  • 4篇201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血型性状综合遗传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实践被引量:11
2016年
综合大实验能够训练学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验技能,成为当前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人类的ABO血型性状为实验对象,设计了"人类ABO血型分子基因分型与群体遗传平衡分析"大实验。实验中提取同学唾液中黏膜细胞的DNA,经过PCR扩增目的片段、酶切及电泳分离一系列分子遗传技术分析,鉴定出每位同学的基因型;然后以全班同学为一个类似孟德尔群体调查ABO血型的各种基因型频数,用Popgene软件分析各种群体遗传参数。通过开放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分子遗传实验技术和群体遗传分析技术及软件应用,还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优化分子技术环节,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通过5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建立了稳定的分子遗传实验体系,能够清楚地检测出ABO血型的6种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综合了分子遗传与群体遗传的实验教学,统计全班同学6种基因型的频数,直接计算3个复等位基因的频率,进而应用软件分析群体遗传各种参数;实现了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大实验教学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大实验可直接应用于生物类专业的遗传学实验教学,其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生物学实验教学。
赵健胡冬梅于大德董明亮李云范英明王延伟张金凤
关键词:综合大实验ABO血型开放式实验教学
杂种白杨717-1B4组培技术研究
2016年
为保持杂种白杨717-1B4的优良性状,解决生根困难瓶颈,建立了生理年龄一致性和容器化生根炼苗的组织培养繁育技术。结果表明:外植体为母株根蘖的根际萌芽,以有效氯1.0%的乙氰脲酸钠溶液灭菌25 min,接种在MS培养基上效果最好,再生不定芽达75.91%;以再生不定芽3个以上的外植体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周期为30 d,平均再生不定芽12.2个;外植体再生的不定芽扩繁1次转移至营养钵基质上生根和练苗,增殖系数达3.73,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中IBA为2.0 mg/L生根最好,生根率达98.89%;揭开培养瓶盖驯化小植株容器苗,使之适应自然环境,驯化成活率达92.5%。
郑瑞丰赵博文叶融张文彪王华芳
关键词:杂种不定芽炼苗
国槐种胚愈伤组织培养与异黄酮量的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构建国槐Sophora japonica种胚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对愈伤组织中的异黄酮量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培养、异黄酮量最高的最佳培养基;通过对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在生长中的生长量和异黄酮量进行测定,得到悬浮细胞最佳收获期。结果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B5+2,4-D(1.0 mg/L)+6-BA(0.2 mg/L)+蔗糖(20 mg/L)。固体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培养7 d之后组织进入迅速生长期,第35天,愈伤组织的生长量达到最高(鲜质量7.413 7 g),但其异黄酮量均无显著变化。悬浮培养中,愈伤组织培养24 d达到最高生长量(鲜质量11.563 8g),24 d后进入衰亡期,继续培养细胞其鲜质量、干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细胞逐渐变褐,最终死亡,其中异黄酮量的变化趋势与生长曲线相反,在24 d达到最低(4.826 mg/g)。结论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异黄酮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均具较大关联。
溥丽华刘忠华魏振园王晋飞董倩倩范亚丽
关键词:愈伤组织异黄酮
抗耐药细菌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3
2015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头孢霉素大肠杆菌和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临床治疗中引起的严重感染,极大地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旨在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和筛选高活性的拮抗上述耐药细菌的内生菌株。从分离自22种药用植物组织的197株内生菌中,经过两步筛选获得18株对MRS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未筛选到对耐头孢霉素大肠杆菌和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经16SrRNA序列分析,其中8株为链霉菌属,6株为芽孢杆菌属,4株为假单胞菌属;对抑菌效果较强的5株菌进行发酵培养,检测发酵液对MRSA的抑菌效果,其中QN1和CF2的发酵液对MRSA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刘晓瑜马玉超
关键词:植物内生菌抑菌活性耐药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酸、耐热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选择性筛选方案从啤酒厂附近土壤样品中获得两株耐酸、耐热普鲁兰酶产生菌(PPL3和PPLA),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PPL3和PPL4均为芽孢杆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均为7.0和90℃,粗酶液在pH值为5.0和90℃的条件下放置10 h后残余酶活仍分别保持在85%和80%以上,对酸和热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
徐妙马玉超赵帆窦桂铭
关键词:普鲁兰酶酶学性质
叶绿体分裂突变体cpd4中突变基因ARC5的鉴定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cpd4是一个以Col为背景的拟南芥叶绿体分裂突变体,其突变表型与以Ler为背景的突变体arc5-1表型相似,即叶绿体数量明显减少,体积明显增大且形状常呈哑铃型。该突变未能对叶绿素含量造成明显影响。遗传分析显示其突变表型受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确定其突变性状是由ARC5基因突变引起的。该突变影响了ARC5基因mRNA的正常剪切,对mRNA的稳定性也造成严重影响。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ARC5在叶绿体分裂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用的材料和信息。
沈鑫曌刘含刘晓庆袁光孝高岳芳高宏波
关键词:突变基因拟南芥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题浅析被引量:13
2013年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大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水平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行高校中往往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在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没有充分考虑被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过分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考核,忽视教师个体发展,参与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等问题。本文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评述,并从设置灵活的评价方式,合理减少青年教师的课时量,体现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荣誉感,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教学评价中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性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赵国柱李志茹金一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大学教师
华北落叶松种子园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变化被引量:18
2014年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华北地区营造针叶树丰产林的首选树种,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营建华北落叶松种子园,现部分种子园已建至第3代。但选优导致的种子园亲子代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化情况并不清楚,其分子水平的群体遗传基础也不明确,造成高世代育种及造林工作中种质资源不清等问题。本研究利用10对EST-SSR引物,分析了河北省龙头山林场华北落叶松良种基地种子园中1代、2代、3代优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为2-5个不等。1、2、3代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分别为1.9204个、1.81个、2.0693个,Shannon指数分别为0.7127、0.7052、0.7908,且群体中杂合子过量。结果表明,1-3代种子园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子代群体与亲代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每代群体内,而非世代群体间。
于大德袁定昌张登荣范英明李旦张鸿景张金凤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种子园
一种新型微生物菌剂处理生活污水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从食材中筛选纯化的特定微生物制成复合菌剂,在自然、厌氧和曝气3种不同的供氧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的菌剂处理生活污水,以COD和氨氮浓度为参考指标,考察菌剂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1)菌剂投加量在0.5‰~1‰时对污水中COD的去除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自然、厌氧和曝气3种条件下,COD去除率最大分别提高了8.77%、11.22%和11.11%;(2)氨氮的去除效果受反应条件影响很大,厌氧条件下菌剂对污水中氨氮的去除作用不明显,自然和曝气条件下,菌剂对氨氮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增幅最高分别达到22.6%和52.28%;(3)以0.5‰的菌剂投加量曝气处理2 d,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以分别提高11.11%和14.13%,初步研究显示,该菌剂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文娅赵国柱周传斌曹爱新徐锐
关键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剂COD氨氮
外源突变基因AP1M2转化毛白杨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究毛白杨开花调控分子机制并获得不飞絮毛白杨株系,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显性负突变结构基因AP1M2转入毛白杨中,经PCR检测,共获得阳性转化植株7株。通过RT-qPCR检测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AP1M2表达量,发现各株系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最高为内参的5.41倍,最低为1.89倍。对转基因毛白杨中内源PtAP1和其他开花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内源AP1的表达受到抑制,表达量明显下调;其他开花关键基因LFY、AP3、PI、SEP3和FT1等的表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FT2表达量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转AP1M2毛白杨中AP1、LFY、AP3、PI、SEP3和FT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对毛白杨花发育将有一定影响。
陈仲王静澄安新民
关键词:毛白杨开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