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0620001)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5
相关作者:苍晶于晶王军虹张达孟婧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教学
  • 4篇植物
  • 4篇植物生理
  • 4篇植物生理学
  • 2篇冬小麦
  • 2篇植物生理学实...
  • 2篇生理
  • 2篇生理学
  • 2篇生理学实验
  • 2篇小麦
  • 2篇理学
  • 2篇抗寒
  • 2篇抗寒性
  • 1篇地方农业院校
  • 1篇冬麦
  • 1篇冬小麦叶片
  • 1篇新人
  • 1篇叶片
  • 1篇仪器
  • 1篇仪器使用

机构

  • 10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10篇苍晶
  • 5篇于晶
  • 4篇张达
  • 4篇王军虹
  • 3篇王傲雪
  • 3篇李杰
  • 3篇王友良
  • 3篇孟婧
  • 2篇胡宝忠
  • 2篇朱祥春
  • 2篇高放
  • 2篇徐庆华
  • 2篇闫清波
  • 2篇栾薇
  • 1篇王兴
  • 1篇刘忠华
  • 1篇吴云舟
  • 1篇李富恒
  • 1篇高继国
  • 1篇任晓东

传媒

  • 5篇高校生物学教...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何把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在植物生理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与科研以及实验与教学科研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以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于晶苍晶张达王军虹孟婧朱祥春
关键词:教学植物生理学
实施多层次本科生科研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3年
依托"理科基地",通过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条件建设项目、科研训练项目以及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开展多层次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
胡宝忠苍晶王傲雪闫清波李杰高放栾薇王友良刘忠华
框架图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植物生理学是在不同层面上研究和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理论性和综合性强,涉及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面广,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学生普遍反映好学易懂,但教学内容多,学生易混淆,考试难。通过将框架图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增强了其对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于晶苍晶
关键词:框架图植物生理学教学效果
地方农业院校生物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理科基地”建设的实践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黑龙江省引进人才难的突出问题,以及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合专业的办学优势,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和条件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将"创新"观念贯穿于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构建了生物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和"8年制,‘本-硕-博’连读,‘3+2+3’分流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该项改革建设成效显著,受益面广,辐射示范作用大,可为相关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苍晶胡宝忠王傲雪高继国李杰任晓东王友良
关键词:地方农业院校
“植物生理学与人类生活”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4年
本文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授课内容的准确性、授课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后期制作的严谨性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在"植物生理学与人类生活"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苍晶张达于晶徐庆华王军虹李富恒鞠铁柱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视频公开课
课堂讨论在生物制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生物制药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高校中生物制药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制药相关领域创新人才。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科研精神,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笔者在生物制药课程综合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从课堂讨论的方式、内容以及课堂讨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论述了课堂讨论在生物制药教学中的应用,为相关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吴云舟尹杰超齐云峰苍晶
关键词:生物制药课堂讨论教学方法
根际浇灌ABA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讨外源ABA调控寒地冬小麦耐受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分别用0、0.1、1、10、100μmol.L-1的ABA对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的三叶期麦苗进行根际浇灌。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日最低温度达0、-10和-25℃时取叶片和分蘖节测定生理生化指标,调查麦苗翌年返青率。结果表明,100μmol.L-1ABA处理显著降低两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对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及济麦22分蘖节G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济麦22叶片中GA含量增加。两品种小麦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显著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10μmol.L-1ABA处理后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显著增加,GA含量和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济麦22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膜脂过氧化无显著影响,但其叶片和分蘖节可溶性糖含量及分蘖节中ABA含量、ABA/GA比值降低。其他浓度对两种小麦膜脂过氧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10μmol.L-1ABA可促进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提高,而对济麦22效果不显著。
苍晶王艳梅王兴于晶王军虹张达孙兆猛樊立华
关键词:冬小麦抗寒性
外源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对冬小麦叶片抗寒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研究外源ABA及其抑制剂对低温下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于三叶期分别叶面喷施10μmol·L-1ABA、5 mmol·L-1钨酸钠和50μmol·L-1氟啶酮,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10 d平均最低温度达到4、0、-10、-25℃时取叶片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组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在0℃达到峰值;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经ABA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水平有所差异;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在0℃时差异显著,说明外源ABA可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两种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除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除4℃)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对小麦的效应与ABA处理相反,可降低冬小麦抗寒性。钨酸钠处理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相比变化差异显著,氟啶酮处理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说明ABA在参与冬小麦抗寒性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氟啶酮对冬小麦抗寒能力影响更大。
赵浡彤徐庆华李速王军虹于晶张达梅琳杜洋王祖建苍晶
关键词:冬小麦钨酸钠抗寒性生理指标
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被引量:5
2014年
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完善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和提高实验(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先进性、探索性、系统性、直观性和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进而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王傲雪闫清波苍晶高放李杰高学军王友良栾薇孟婧李萍
关键词:实验教学
微课在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16年
信息化时代,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升温。在传承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将微课引入到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实验安全知识、大型仪器使用及特殊实验演示三个方面,对微课在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针对微课的特点,将其更好地融入到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孟婧张立夏朱祥春冯明芳苍晶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实验安全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