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063)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蔡景龙余泮熹李毅宗宪磊徐静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青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瘢痕
  • 4篇瘢痕疙瘩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2篇自体
  • 1篇蛋白多糖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信号传导通路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通路
  • 1篇异性蛋白
  • 1篇在家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瘢痕
  • 1篇增殖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2篇蔡景龙
  • 1篇徐静静
  • 1篇宗宪磊
  • 1篇陈国成
  • 1篇李毅
  • 1篇陈光宇
  • 1篇余泮熹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Chines...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瘢痕疙瘩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4年
瘢痕疙瘩是常见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创伤、烧伤、手术、感染等原因均可引起其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过度合成,超出原有皮损范围,具有侵袭性生长、易复发、对放化疗有效等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对瘢痕疙瘩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主观因素明显,具有不确定性,且不利于早期诊断。
陈国成蔡景龙陈光宇
关键词:瘢痕疙瘩相关标志物细胞过度增殖皮肤创伤侵袭性生长生物学特点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再生医学是当今医学研究的新兴热点。脂肪组织中富含脂肪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自体脂肪移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整形外科和皮肤科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综述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余泮熹蔡景龙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瘢痕疼痛
ReCell细胞自体体外再生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创伤、烧伤、色素异常及瘢痕是常见的皮肤病变,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生理痛苦、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如何恢复受损皮肤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是烧伤、美容及整形修复等领域面对的共同难题之一。
余泮熹蔡景龙
关键词:L细胞体外自体皮肤病变色素异常经济负担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在家族性瘢痕疙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通过比较家族聚集性瘢痕疙瘩(FK)和散发性瘢痕疙瘩(SK)、增生性瘢痕(HS)、正常皮肤(NS)组织样本间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FK关系密切的蛋白,以期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探索相关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对FK、SK、HS、NS 4组,每组6例样本,分别进行酶解、标记及串联质谱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随机挑选2种差异蛋白以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采用SPSS 16.O软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4组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变化倍数在1.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结果 测定到蛋白质共2 450种,其中各组间差异蛋白数量及情况:与NS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250种,下调的蛋白有281种;SK中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281种,下调的蛋白有232种;HS中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199种,下调的蛋白有233种.与SK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64种,下调的蛋白有164种;HS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79种,下调的蛋白有169种;与HS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124种,下调的蛋白有115种.这些差异蛋白在细胞外基质、细胞黏附及生物代谢等多条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中集中分布.蛋白印迹法验证结果表明2种差异蛋白(P3H1和RCN-3)变化趋势与iTRAQ技术检测结果相同.结论 iTRAQ技术能较好地显示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将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诊断和治疗.
赵竟伊靳小雷宗宪磊蔡景龙祁佐良
关键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蛋白质组学
聚集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临床收集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Aggreca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ggrecan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皆有表达,但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集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瘢痕疙瘩形成过程。
赵竟伊靳小雷宗宪磊杨晓楠都乐宋国栋蔡景龙祁佐良
关键词:瘢痕疙瘩细胞外基质
瘢痕疙瘩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瘢痕疙瘩(Keloids,KD)是一种继发于创伤的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易感人群好发,通常不会自发消退,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是目前整形外科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K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细胞因子、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胶原代谢、基因表达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本文对近几年有关KD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特异性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徐静静李毅宗宪磊蔡景龙
关键词:瘢痕疙瘩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性蛋白
瘢痕防治的历史与现状被引量:17
2017年
本文以瘢痕研究的历史为主线,介绍了瘢痕防治的现状。内容包括:国内外瘢痕研究情况。认为国内瘢痕研究自1978年至今近40年来,瘢痕的防治研究得到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丰富的临床实践促进了瘢痕防治水平的提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将这一时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8年,瘢痕的防与治日益受到烧伤与整形外科专家学者们的重视;第二阶段,1999年至2015年,瘢痕防与治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是瘢痕防与治的成熟稳定发展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个阶段瘢痕防治的主要成就和现状。
蔡景龙
关键词:瘢痕
Effect of Dermabrasion and ReCell on Large Superficial Facial Scars Caused by Burn, Trauma and Acnes被引量:8
2016年
ObjectiveTo 探索在灼伤,损伤和 acnes.MethodsNineteen 病人与大表面的面部疤引起的大表面的面部疤上与房间 ? 相结合的磨去皮肤疤痕之手术的效果被一样的外科医生对待,磨去皮肤疤痕之手术与房间 ? 结合了。根据病原学,病人们被分类进 burning 以后组(n=5 ) , traumatic 以后组(n=7 ) 和粉刺以后的组(n=7 ) 。十五个病人完成了后续,在每个组的 5 个病人。愈合的时间,复杂并发症率,外科手术前并且用耐心的满足分数( PSS )的 18-month-post-operative 评价,温哥华疤规模( VSS ),并且病人和每个组的观察员疤评价规模( POSAS )被分析在burning以后组的 outcomes.ResultsThe 愈合时间比较联合治疗的效果( 19.6 湯味敨瀠票楳楣湡?敲潰瑲摥洠湡条浥湥?景???湩琠楨?慭潪?捡摡浥捩栠慥瑬'文?散瑮牥椠?敂橩湩?慷?湩潣獮獩整瑮眠瑩?畣牲湥?
Pan-xi YuWen-qi DiaoZuo-liang QiJing-long Cai
关键词:瘢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