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K51B02)

作品数:28 被引量:299H指数:11
相关作者:胡玉福邓良基彭佳佳张世熔李焕秀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川西北
  • 4篇沙化
  • 4篇沙化草地
  • 4篇丘陵区
  • 4篇草地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3篇遥感
  • 3篇灾后
  • 3篇灾后重建
  • 3篇丘陵
  • 3篇胁迫
  • 3篇菌根
  • 3篇菌根真菌
  • 3篇黄瓜
  • 3篇RS和GIS
  • 3篇丛枝菌根
  • 3篇丛枝菌根真菌

机构

  • 29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2篇胡玉福
  • 9篇邓良基
  • 5篇彭佳佳
  • 4篇张世熔
  • 4篇李焕秀
  • 4篇贺忠群
  • 4篇魏晋
  • 4篇舒向阳
  • 3篇汤浩茹
  • 3篇陈文宽
  • 3篇蒲琴
  • 3篇肖海华
  • 2篇李翔
  • 2篇胡燕
  • 2篇黄成毅
  • 2篇刘宇
  • 2篇徐小逊
  • 2篇王钰婷
  • 2篇李婷
  • 2篇白世平

传媒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平原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在对成都平原9县26镇53村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产条件、劳动力状况、土地利用类型、作物类型等,以从事农业人员的劳动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最大劳均负担农地面积、现状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最优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等概念。通过调查数据测算出成都平原最大劳均负担农地面积的标准,以此作为现状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量的计算标准。并对大邑县永兴村的现状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量进行了测算。为统筹城乡发展、农地资源利用结构调整、农业富余劳动力测算、农业劳动力解放和转移安置等问题提供科学支撑和依据。
陈文宽李兰图孙沁谷刘松
关键词:农地资源成都平原
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有机氮组分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土样采集及室内分析(Bremner法),研究了川西北不同程度沙化草地(未沙化、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极重度沙化)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 cm)的有机氮组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提高,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变化最明显,土壤酸解全氮(TAHN)、非酸解氮(NAHN)、酸解氨态氮(AN)、氨基酸态氮(AAN)、氨基糖态氮(ASN)、未知态氮(HUN)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90.58%、69.28%、91.44%、91.01%、87.77%、88.99%;与未沙化草地相比,极重度沙化草地有机氮组分含量显著降低,且下降幅度呈现出AAN>AN>HUN>ASN>NAHN特征,表明AN、AAN较ASN、HUN、NAHN对生态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不同沙化阶段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降低幅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呈现出沙化前期降幅相对较大,沙化后期降幅相对较小的变化特征,表明草地沙化前期土壤有机氮素流失更为严重。因此,及时对沙化草地的治理,对于防治沙化草地氮素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余倩胡玉福蒋双龙舒向阳廖前超蒲琴
关键词: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有机氮组分
禽流感疫苗注射部位对蛋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比较颈部皮下注射和翅下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对蛋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以寻找疫苗适宜的注射部位。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注射疫苗对产蛋率影响不大,注射禽流感疫苗部位影响种蛋鸡死淘率,综合考虑,翅下肌肉注射优于...
张凯郑萍刘凌斌谢贤奎张克英朱庆白世平
关键词:产蛋率禽流感
文献传递
对家庭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式的探究——基于四川安县城镇家庭的调查被引量:4
2010年
文章从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模式的比较入手,对家庭农产品购买的主要特征、决策方式及购买行为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四川安县城镇家庭购买畜禽产品的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对影响家庭农产品购买行为的选择因素进行了验证,在对霍金斯的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家庭购买农产品的行为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式。
杨庆先陈文宽
关键词:农产品家庭购买行为模式
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季节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和醋酸锌,研究了硒、锌及硒锌交互作用对不同季节茶叶叶片硒、锌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叶硒、锌含量均在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3季茶叶硒含量都在中高浓度(200-400μg/ml)的硒和低中浓度(0.2%-0.4%)的锌处理下相对较高;而锌含量在中高浓度(0.8%-1.2%)的锌和低中浓度(50-100μg/ml)的硒处理下较高;各季节茶叶硒、锌含量都在中浓度的硒(100-200μg/ml)和锌(0.4%-0.8%)配比下较高。(2)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3季茶叶该酶活性均在中浓度的硒(100-200μg/ml)和锌(0.4%~0.8%)处理及其配比下相对较高;而高浓度的硒(400μg/ml)和锌(1.2%),以及低浓度(0.2%)的锌处理对春茶和夏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效应不甚明显,秋茶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在低浓度的硒(50μg/ml)和低浓度的锌(0.2%)以及高浓度的硒(400μg/ml)、锌(1.2%)处理下均无明显提高效应,同时低硒与低锌配比、高硒与中高浓度(0.2%-0.8%)的锌配比对春、夏、秋3季茶叶PPO活性的促进效应均不明显。
杜倩王昌全李冰李焕秀刘杨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茶叶
立枯丝核菌侵染下AMF对黄瓜内源激素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研究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GV)对接种立枯丝核菌黄瓜生长及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接种植株为对照,对接种GV的植株接种立枯丝核菌,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处理根系IAA、GA3、Zeatin、ABA含量,观测其动态变化。【结果】(1)GV与立枯丝核菌对黄瓜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不同。接种GV使黄瓜根系IAA、GA3、Zeatin、ABA含量增加,立枯丝核菌侵染使黄瓜IAA、ABA含量增加,而GA3和Zeatin含量下降。(2)与对照病株相比,接种GV植株根系具有较高IAA、Zeatin、GA3含量而ABA含量较低。【结论】接种GV能促进植株生长,接种GV植株根系IAA、GA3、Zeatin含量相对增加和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有关,IAA在植株对病菌侵染的防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贺忠群李焕秀汤浩茹
关键词:黄瓜丛枝菌根真菌立枯丝核菌内源激素
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氮素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草地沙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但关于草地沙化过程中氮素变化特征的研究报道多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半湿润地区的相关报道还比较缺乏。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川西北半湿润地区高寒沙质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氮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沙化对0—100cm土层土壤氮素具有显著影响,全氮、碱解氮、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微生物量氮(MBN)均呈现极显著下降的变化特征,极度沙化阶段较未沙化阶段分别减少了73.95%、77.72%、76.75%、79.77%和84.12%。其中,0—20cm土层变化最显著,全氮、碱解氮、NH_4^+-N、NO_3^--N和MBN含量分别减少了86.43%、83.52%、82.11%、88.82%和91.77%。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程度沙化草地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变化量逐渐减少;草地沙化过程中,不同沙化阶段土壤氮素损失数量不尽相同,其中,以轻度沙化阶段氮素损失最严重,全氮、碱解氮、NH_4^+-N、NO-3-N和MBN含量分别降低了41.18%、35.17%、46.74%、43.46%和46.88%。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全氮、碱解氮、NH_4^+-N、NO_3^--N和MBN含量与土壤粉粒、粘粒含量和植被群落盖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特征,与土壤沙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特征。研究区土壤氮素损失与风蚀选择性吹蚀土壤粉粒、粘粒及地表植物覆盖状况逐渐变差密切相关,因此该区域治沙的关键是采取措施降低风蚀对地表土壤吹蚀作用,提高沙化草地地表植被覆盖。同时,还应及时对沙化前期阶段及潜在沙化的草地进行生态治理,从而避免草地沙化继续恶化。
蒋双龙胡玉福蒲琴舒向阳袁铖铭余倩
关键词:川西北沙化草地碱解氮NO3--N
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性评价——以广安市为例被引量:9
2009年
以川中丘陵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概念,分析了影响其安全性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包含24个具体指标的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广安市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近10年来,广安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到2006年基本保持预警状态,土地利用的安全状况不稳定,有必要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魏晋邓良基谭宏胡燕王琛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模糊物元模型
基于RS和GIS的大渡河上游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大渡河上游丹巴段1989—2012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9,2000和2012年3期TM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首先运用RS软件计算提取研究区3个时期基于TM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图和基于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海拔、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图;然后在Arc GIS软件平台下,对植被覆盖度图及3种地形因子图进行等级划分;最后将对应年份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分别与海拔等级图、坡度等级图、坡向等级图进行叠加,统计分析获得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89,2000和2012年3个年份的植被覆盖度fc≥0.5的区域面积比例均达研究区总面积的58%以上;1989—2012年间Ⅰ级(fc≥0.7)和Ⅱ级(0.5≤fc〈0.7)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分别减少2.98%和4.72%,而Ⅲ级(0.3≤fc〈0.5)、Ⅳ级(0.15≤fc〈0.3)和V级(fc〈0.15)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分别增加10.88%,1.22%和9.39%;不同时段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1989—2000年,由于人为砍伐和过度放牧等原因,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2年,由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地带植被覆盖具有不同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 500~4 500 m以及坡度30°~45°的地带,而海拔〈2 500 m、〉4 500 m和坡度〈30°的地带,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不同坡向植被覆盖呈现出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的特征。植被覆盖变化较为明显的区域集中海拔〈2 500 m和坡度〈30°的地带,海拔〉4 500 m和坡度〉45°的地带受人为活动影响小,植被覆盖变化不明显。【结论】1989—2012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好,但总体呈现降低的�
胡玉福邓良基刘宇蒋双龙李翔陈波王钰婷
关键词:RSGIS植被覆盖
四川丘陵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泸县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应用多目标规划的相关理论,通过模型方法,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应的基础上,以四川泸县为例,研究四川丘陵区耕地优化配置问题,并预测获得四川泸县2015年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指出,泸县应发展农业种植的优势,在发展粮食种植为主导的基础上,加强果园和林业发展;确保森林覆盖率不降低,适度地控制居民点扩展的速度,整合居民点及附近村庄的土地;加强未利用地的管理,补充泸县的耕地后备资源;提高丘陵地区耕地利用率,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
刘莉魏晋高雪松郑子成
关键词:多目标规划四川丘陵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