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400)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孙惠川汤钊猷薛琼王鲁吴伟忠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肝癌
  • 4篇肝细胞
  • 3篇人肝
  • 3篇干扰素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人肝癌
  • 2篇裸鼠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高转移
  • 2篇分子
  • 2篇干扰素Α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递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生成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6篇汤钊猷
  • 6篇孙惠川
  • 4篇薛琼
  • 4篇王鲁
  • 3篇吴伟忠
  • 2篇潘奇
  • 2篇钦伦秀
  • 2篇张巨波
  • 2篇刘银坤
  • 2篇张倜
  • 2篇张克志
  • 2篇徐泱
  • 2篇钱永兵
  • 1篇高艳琴
  • 1篇荚卫东
  • 1篇陈军
  • 1篇刘康达
  • 1篇庄鹏远
  • 1篇赵燕
  • 1篇孙瑞霞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7肽小分子LCI-X7抑制人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体内筛选技术已获得可特异性结合多种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和肝癌肿瘤血管7 肽小分子LCI-X7。探讨其在体内、体外对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流式细胞仪、BrdU染色、Boyden小室等方法分别研究LCI- X7对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HCCLM6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运动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治疗剂量范围。采用LM6人肝癌裸鼠模型,研究腹腔注射LCI- X7对HCCLM6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腹腔注射5 FU(50 mg·kg 1 ·周1)为阳性对照,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检测肿瘤组织CD31抗体染色的微血管密度以观察LCI- X7治疗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与具有相同氨基酸不同序列的对照肽相比,LCI X7 在0.1×10-9M至1×109M浓度范围内未能改变HCCLM6 在体外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而1×10-6M LCI X7可减少约70%HCCLM6 细胞的穿膜运动(P<0.05)及侵袭(P<0.05);在裸鼠实验,LCI X7(500μg·kg 1)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肝内及肺转移率,分别为1/10 vs. 7/10及4/10 vs. 10/10(P<0.05);肿瘤微血管染色的结果显示,LCI- X7治疗可降低微血管密度至51.3%(P<0.05)。LCI- X7 治疗对裸鼠无明显毒性。结论:LCI- X7可抑制HCCLM6的运动和侵袭,并可减少HCCLM6在裸鼠体内的肝内播散和肺转移。
张克志孙惠川薛琼徐泱张倜钦伦秀王鲁汤钊猷
关键词:小分子人肝细胞癌BOYDEN小室BRDU裸鼠模型
α-干扰素治疗肝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治疗肝癌产生耐药性的过程,探讨其机制。方法裸鼠肝内原位接种裸鼠人肝癌高转移裸鼠模型LCI—D20肿瘤组织,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其中治疗组于接种肿瘤后第2天皮下注射给予IFN-α(1.5×10^7U/kg体重/d)20d,治疗组A和B裸鼠于停药后第1和21天分别被处死;治疗组C和D于停药后第21天再次给予同剂量IFN-α(1.5×10^7U/kg体重/d)联合格列卫(100mg/kg体重/d,灌胃)治疗20d。对照组E~G分别在接种肿瘤后第28、48、68天被处死。观察裸鼠体重,肿瘤大小、体积,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抽提A、D、E、G各组总RNA做关于血管生成SuperArray基因芯片。结果A~G组肿瘤的大小分别为0.27、1.54、3.22、2.23、0.68、1.93、3.98g,其中组A和组E,组D和组G相比,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VEGF浓度组A和组E,组C、D和组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芯片结果提示在IFN-α治疗过程中,肝癌组织VEGF mRNA和裸鼠血清中的VEGF仍保持较低水平,而PDGF—AA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组A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组E,而在组C和组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异常核分裂象增多,肿瘤周围包膜变薄,纤维成分减少。结论肝癌可对IFN-a治疗产生耐药性,可能的机制为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由VEGF依赖转化为PDGF依赖。
张巨波孙惠川庄鹏远吴伟忠王鲁薛琼潘奇张伟刘银坤汤钊猷
关键词:Α-干扰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结合肽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筛选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方法以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作为靶细胞,低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L为吸附细胞对噬菌体随机7肽库进行差减筛选,采用噬菌体结合实验和抗噬菌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阳性克隆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经3轮筛选,随机挑选48个噬菌体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展示AWYPLPP肽的噬菌体被高度富集77%(37/48);噬菌体结合实验显示,与低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L、PLC/PRE/5 和无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ep3B以及正常人肝细胞系CCL13相比,AWYPLPP噬菌体特异性与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CCLM3、HCCLM6、MHCC97H和MHCC97结合(P<0.01);抗噬菌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AWYPLPP噬菌体特异性靶向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CCLM3、HC- CLM6、MHCC97H和MHCC97。结论从噬菌体肽库中获得与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可作为肝癌转移复发靶向治疗研究的载体。
荚卫东孙惠川薛琼钱永兵刘银坤汤钊猷
关键词:噬菌体肽库
高转移肝癌MHCC97细胞中JAK/STATs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干扰素α能明显抑制裸鼠MHCC97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但对该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本研究着重探讨导致MHCC97细胞对干扰素α无应答的分子机理。方法:用RT-PCR、免疫印迹及核苷酸测序等方法研究MHCC97细胞中JAK/STATs通路上干扰素α受体、irf9、stat1及stat2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HCC97细胞构成性转录和翻译stat1、stat2分子;虽同时转录一定量的irf9mRNA,但检测不到相应的蛋白;测序分析发现irf9基因的核苷酸组成存在几个点突变。结论:由irf9基因突变所引起的JAK/STATs信号转导功能的不完整,可能是该细胞对干扰素α增殖抑制无应答的分子原因之一。
吴伟忠孙惠川高艳琴王鲁汤钊猷刘康达
关键词:干扰素Α信号传递
P48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术后干扰素α辅助治疗的效果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P48表达与肝癌术后干扰素α(IFNα)辅助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1999-2002年间103例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IFNα治疗预防复发。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P48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48表达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肿瘤直径、包膜、微血管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P48阳性63例,阴性40例。在P48阳性和阴性的两组患者中,术后第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87%、58.12%、44.29%和51.90%、35.50%,、35.50%(x2=5.766,P=0.0163);总生存率分别为92.00%、83.48%、73.95%和92.50%、69.69%、51.04%(x2=5.047,P=0.0247)。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HBeAg、甲胎蛋白、硬化结节、肿瘤大小、数目、包膜、Edmondson分级、微血管侵犯等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P48阴性和多发性肿瘤为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eAg阳性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48可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术后干扰素α辅助治疗的疗效。
钱永兵孙惠川吴伟忠潘奇英卫东张巨波王鲁钦伦秀叶胜龙汤钊猷
关键词:肝肿瘤干扰素Α乙型肝炎E抗原肿瘤辅助治疗
裸鼠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2006年
目的分离肝癌血管内皮细胞。方法采用 CD31抗体交联免疫磁珠分选法,并加以优化,对裸小鼠原位人肝癌移植瘤进行血管内皮细胞分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功能实验及 RT-PCR 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从肝癌组织中分离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免疫组化证实内皮细胞标记分子 CD31及 VE-Cadherin 表达阳性,超过95%的阳性分选细胞呈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阳性,RT-PCR 示获得的细胞中内皮细胞标记分子 CD31、VKCadherin 及 CD146的 mRNA 含量明显高于分离前。结论采用优化的免疫磁分选法可有效分离纯化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分离的内皮细胞可用于肝癌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
张倜孙惠川张克志徐泱薛琼孙瑞霞高冬梅陈军赵燕汤钊猷
关键词:血管生成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