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423)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星云周元国王霞李萍刘宗平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基因
  • 5篇激素
  • 4篇糖皮质
  • 4篇糖皮质激素
  • 4篇皮质激素
  • 4篇基因组
  • 4篇非基因组效应
  • 3篇受体
  • 3篇糖皮质激素受...
  • 3篇皮质
  • 3篇激素受体
  • 1篇地塞米松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机制
  • 1篇诱饵蛋白
  • 1篇原核
  • 1篇双杂交系统技...
  • 1篇转导
  • 1篇转导机制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周元国
  • 6篇陈星云
  • 3篇王霞
  • 2篇李萍
  • 2篇鞠辉明
  • 2篇刘宗平
  • 2篇赵艳
  • 1篇杨楠
  • 1篇熊仁平
  • 1篇李平
  • 1篇刘苹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认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仅仅是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来发挥其生理作用,这个过程需要几个小时来完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C对激素分泌、神经元兴奋性、机体行为及细胞形态、糖类代谢等具备快速效应,这些过程往往在数秒钟或者分种内完成,这种作用机制被称为GC的非基因组作用机制。GC的非基因组作用主要可能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起作用:(1)通过细胞膜上或者细胞质内结构未知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ptor,GR)来发挥非基因组作用,即为特异性非基因组效应,(2)GC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膜理化作用来发挥效应,也称为非特异性非基因组效应(non-spe-cific nongenomic effects,NSNE)。本文通过阐述近年来GC的非基因组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讨论了这些非基因组作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联系。对糖皮质激素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指导我们在临床合理用药并减少其副作用。
鞠辉明陈星云刘宗平周元国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效应
糖皮质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2009年
陈星云赵艳周元国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效应
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效应及其信号转导机制被引量:16
2006年
糖皮质激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其经典作用途径为“基因组机制”,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发挥作用.近年来,其“非基因组机制”在生理和药理学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在这一作用途径中,可能有多种受体、激酶、信号分子的参与,“基因组机制”和“非基因组机制”间还可能存在交互调节,对非基因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王霞李萍周元国陈星云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效应
酵母双杂交诱饵蛋白RGS4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006年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各个结构域与G蛋白信号转导负调节因子4(RGS4)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蛋白融合质粒。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RGS4片断全长,酶切回收,将其连接至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蛋白质粒载体pGBKT7,构建重组质粒pGBKT7-RGS4,并经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后,使用Y187酵母菌检测重组质粒的自激活现象及毒性。然后,提取酵母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Y187内的表达情况,以鉴定其作为诱饵蛋白的可行性。结果RT-PCR扩增的RGS4基因片断电泳后,大小正确,重组质粒,pGBKT7-RGS4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RGS4基因序列比对完全正确。重组质粒pGBKT7-RGS4双酶切鉴定、体外转录翻译实验,Westernblot等方法均证实重组质粒中的RGS4基因能够正确合成RGS4蛋白。转化酵母后排除重组质粒的自激活作用。结论构建重组质粒pGBKT7-RGS4,能够在Y187内正确表达,可作为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蛋白使用。
李萍王霞周元国陈星云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效应双杂交系统技术
大鼠RGS4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构建pGEX4T-1-RGS4载体,并检测融合蛋白GST-RSG4在原核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T-PCR方法,将克隆SD大鼠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4,RGS4)基因全长编码区的cDNA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IPTG诱导原核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GST-RSG4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pGEX4T-1-RGS4载体;经IPTG的诱导,RGS4可与GST以融合蛋白的形式高效表达。pGEX4T-1-RGS4在原核内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103,与预期融合蛋白大小一致。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鞠辉明王霞周元国刘宗平陈星云
关键词: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急性肺损伤后RGS4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后RGS4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以探讨RGS4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模型,以肺含水率为肺水肿的指标,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急性肺损伤后RGS4的表达变化。结果: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后6 h肺含水率即显著升高,24 h达到高峰,48 h较24 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生理盐水组;RGS4蛋白含量在伤后6、24、48 h均显著升高,与肺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地塞米松处理后可显著降低各时点的肺含水率和RGS4蛋白含量。结论:RGS4参与了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急性肺损伤后的RGS4蛋白含量。
陈星云赵艳李平熊仁平刘苹杨楠周元国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糖皮质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