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20009)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曾昭式陈彦瑾何杨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广东警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逻辑
  • 2篇正名
  • 2篇墨家
  • 2篇公孙龙
  • 2篇公孙龙子
  • 2篇《公孙龙子》
  • 1篇形式逻辑
  • 1篇言语行为
  • 1篇语境
  • 1篇语用功能
  • 1篇寓言
  • 1篇张者
  • 1篇真书
  • 1篇真伪考
  • 1篇田野
  • 1篇重言
  • 1篇庄子
  • 1篇卮言
  • 1篇荀子
  • 1篇维度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警官学院
  • 1篇阿姆斯特丹大...

作者

  • 7篇曾昭式
  • 2篇陈彦瑾
  • 1篇何杨

传媒

  • 2篇逻辑学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论证研究中语境及社会性因素的介入——从语用论辩术的理论视角看被引量:5
2012年
由于逻辑进路下的论证研究在还原形式论证的过程中会忽略掉主体性、社会文化性、目的性和语境依赖性等重要特征,从而无法全面描述并恰当评价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论证。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从语用论辩术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如何将语境及社会性因素纳入论证研究。首先,说明该视角下的论证分析是一种关注于语言使用的功能分析;其次,对作为社会性因素的用法惯例展开讨论;继而,分析语境因素如何介入讨论规则;最后,阐释如何将不确定的微观语境因素和确定的宏观语境因素纳入论证的重构、分析与评价之中。
陈彦瑾
关键词:言语行为语用功能惯例语境
基于“位”范畴的“白马非马”论被引量:6
2015年
先秦逻辑研究有"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现代主义’"与"了解之同情"两种范式,作为前种范式之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归为符号学、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等领域;后种范式基于文本与文本时代特征衍生出文本义理,归为历史学(如中国逻辑史等)领域。"‘白马非马’论证"研究也不例外,有"白马非马"论证兼名说、复合名词说、形式化理论说、诡辩说、任意对象理论说等,也有"唯谓"说、"物–物指"说等。本文提出了"唯位"说,即"白马非马"命题提出的理论根据是"位其所位",这里涉及"物、实、指、名、位、谓"诸范畴;并进而论证《公孙龙子》逻辑理论篇为《名实论》与《指物论》,其中《指物论》补充《名实论》里的"物"与"指"关系,例证篇为《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其中《通变论》与《坚白论》完善《白马论》中的"白马非马"例证,得出"白马非马"论证是先秦思想孕育出的一种逻辑。
曾昭式
关键词:《公孙龙子》
论证研究中的论辩性维度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分别对非形式逻辑理论、形式论辩术理论和语用论辩术理论中的论辩性维度进行分析,文章从整体上勾勒了当下论辩性研究的基本概貌与大致趋势,并由此揭示了将主体性因素纳入论证研究的几种可能进路。
陈彦瑾
关键词:反对者
《白马论》真伪考述评
2011年
因《汉书.艺文志》名家载《公孙龙子》,而《隋书.经籍志》未载,故清人姚际恒疑其伪书,进而《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亦成伪书。自此之后,学界多有争论。黄云眉提出进一步论据支持姚说,然而更多的学者论证《白马论》为真书。本文评述了双方所给出的主要论据,并指出现有之论据尚不足以鉴定《白马论》之真伪。
何杨
关键词:《公孙龙子》《白马论》真书伪书
文本田野中的墨家逻辑“名”范畴意义分析
2012年
《墨辩》逻辑是围绕"名"问题展开研究的,它是墨家论辩的基础。如果说《小取》是墨家逻辑总纲的话,那么《小取》的逻辑体系无不涉及"名实"关系,而《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则是对名实关系的全面论述。这种"名"不同于西方传统逻辑的"词项"(概念)理论。
曾昭式
关键词:墨辩
《黄帝四经》的“正名—用名”逻辑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帛书《黄帝四经》逻辑为"正名—用名"论证类型,"正名"是确立名之所指,反映着道家的名实观;"用名"体现于"君人南面之术"里,为执政治世之保证。《皇帝四经》"正名—用名"逻辑是先秦道家逻辑的一部分,只是《老子》讨论重点在"道"名上、《管子》与《皇帝四经》一样讨论重点在"物"(社会政治)名上,《庄子》则兼而有之。"正名—用名"逻辑是一种离不开具体内容的论证类型,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的功利性。先秦道家逻辑是先秦逻辑的一部分,先秦逻辑都是此种类型,不是演绎、归纳的逻辑,也不同于佛教逻辑。正是因为"正名—用名"是一种论证结构而成为中国逻辑类型,又有别于中国哲学,但是它必以中国哲学为基础。由此来确立中国逻辑之身份。
曾昭式
关键词:《黄帝四经》逻辑正名
辩名析理: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
2012年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曾昭式
论先秦逻辑的价值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中国传统逻辑是不同于形式逻辑的一种价值的逻辑,价值判断之真假取决于论证者的价值取向,作为这种价值的逻辑,其价值观构成论证结构之规则。先秦逻辑讨论重点不在论证结构,而是"正名"、"用名"问题,即一旦厘清了"名",正确地用名便是一个合理论证。正名、用名构成先秦逻辑重要内容,前者体现"名"的哲学功能,后者体现"名"论证功能。
曾昭式
关键词:形式逻辑价值观
论《荀子·正名》逻辑的类型与规则被引量:2
2015年
《荀子·正名》逻辑的类型为"正名—用名","正名"是确定"名"之所指,关注名实关系;"用名"是研究言谈说辩中"名"的准确使用问题,二者合为荀子逻辑的论证结构。先秦诸子逻辑均为此结构,其同与异在于不同学派的"正名"与"用名"理论。《荀子·正名》逻辑的规则包括"正名"规则与"用名"规则,"正名"规则是如何确立名的内涵;"用名"规则是在论证中如何正确地用"名"。
曾昭式
关键词:荀子逻辑
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论证结构由主张与理由组成,"对理由的确认"及"如何从理由到主张"为论证结构的规则,这是本文关于广义逻辑的观念。由此出发,庄子提出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种论证类型亦属此学科的内容,其中"寓言"论式与譬喻论证、"重言"论式与引用论证、"卮言"论式与事实论证有相通之处。此三种论式凸显出先秦逻辑的"正名"与"用名"功能,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所讨论的词项理论。《庄子》中的多篇内容都应用这些论式来论证其思想。
曾昭式
关键词:庄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