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20013)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志刚张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宗教
  • 6篇宗教观
  • 3篇文化
  • 3篇观念史
  • 2篇道德
  • 2篇学术
  • 2篇中国宗教
  • 2篇儒家
  • 2篇钱穆
  • 2篇宗教概念
  • 2篇宗教论
  • 2篇宗教学
  • 2篇宗教研究
  • 2篇利玛窦
  • 2篇教研
  • 2篇方法论
  • 1篇当代中国宗教
  • 1篇道德境界
  • 1篇底线
  • 1篇信仰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5篇张志刚
  • 1篇张志刚

传媒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世界宗教文化
  • 2篇学术月刊
  • 2篇宗教与哲学
  • 1篇中国宗教
  • 1篇文史哲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反思--从田野调查、学术症结到理论重建被引量:15
2016年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堪称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学术史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难题早在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首次深层碰撞之时就被西方传教士提出来了,他们可谓全盘否定中国民间信仰的始作俑者。然而,近些年来的大量田野调查却告诉我们,看似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之所以遍地复兴,主要原因即在于,它们乃是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仰习俗。若要重新理解中国民间信仰,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对民间信仰的强烈排斥倾向,深受"西方宗教概念暨宗教观"的偏颇影响,我们应该立足中国文化与宗教背景,把扎根于中国乡土的民间信仰视为"最普遍、最真实、最基本的宗教文化传统"。
张志刚
关键词:中国民间信仰
胡适的宗教观及其观念史意义反思被引量:2
2015年
在百年前爆发的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堪称"摧毁旧文化、再造新文明"的一位关键人物。但在以往的胡适研究中,海内外学者大多注重其文史哲思想,而不够重视他的宗教观。其实,通过研读原著可以发现,胡适的宗教观堪称中国现代思想观念史上的"一个典型或一种缩影",不仅可使我们深刻地认识胡适个人的学术思想,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文化研究的方法论上来深刻地反思胡适等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所倡导的"科学主义""西化思潮"及其"西学根据"。
张志刚
关键词:宗教观观念史方法论科学主义西化思潮
儒家的伦理底线、道德境界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我们探索与建构人类共同伦理。着眼于国际学界有关"道德金规则"(the Golden Rule of Morality)、"全球伦理"(Global Ethic)、"跨文化伦理比较与对话"等前沿课题的研讨现状,致力于从义理上来阐释儒家思想传统所主张的"伦理底线"与"道德境界",以及这一对深含中国哲学智慧的范畴,对于建构人类共同伦理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方法论启迪。
张志刚
关键词:儒家传统伦理底线道德境界
梵二会议与宗教对话--兼论神学建设的学术视野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回顾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有关宗教对话的两份重要文献;其次,评介天主教思想家不断更新的宗教对话观念;最后,试论前两部分内容对于中国天主教神学建设的理论启发。作者的主要结论为:中国天主教神学的本土化建设理应伴随时代步伐、关注现实问题、具有中国特色。
张志刚
关键词:宗教对话学术视野
“基督教中国化”三思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所用的"基督教中国化"概念,旨在立足于"学术的立场"来更客观、更理性地探讨基督教何以能够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通过"中韩基督教史比较"、"当代中国宗教生态"和"国际宗教对话动向"三方面的思考,笔者力主如下结论:社会实践是检验宗教信仰的唯一标准;就当今中国国情而言,"基督教中国化"的必由之路在于,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张志刚
关键词:基督教社会实践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被引量:1
2012年
在宗教研究领域,作为基础学科的宗教学理论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不少学者也对西方宗教观能否契合中国的宗教问题、是否需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学理论体系等问题提出了看法。本文是作者对此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张志刚
关键词:宗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体系宗教研究基础学科宗教问题宗教观
“中国无宗教论”反思被引量:13
2013年
若从学术史的视角来反省关于中国宗教现象的认识与研究,"中国无宗教论"可以说是最早形成、也最有影响的"中国宗教观"之一。本文试做三方面的学术探讨:(1)历史线索梳理,主要考察"中国无宗教论"的形成过程和广泛影响;(2)理论典型考察,即把利玛窦和梁启超作为此种理论的中外代表人物,依据其主要著作来分析其逻辑思路;(3)学术观念评论,着重从宗教学基础理论、特别是方法论上来反思此种理论的得失利弊。
张志刚
关键词:利玛窦宗教概念方法论反思
钱穆的宗教观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自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传统首次在信仰与价值层面相遇与冲突以来,"中国有没有宗教""中西文化的异同何在"这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便一直困惑着中西方学术界。文章试以钱穆为例,主要依据其中、晚年论著里的思想观点,一方面力图阐释"以宗教观为切入点"来展开中西文化比较的重要学术意义,另一方面则力求发现值得日后深入研讨的问题意识。
张志刚
关键词:钱穆宗教观中西文化比较
“四种取代宗教说”反思被引量:18
2012年
本文主要反映了两部分研究工作:一是通过研读原著,力求如实再现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四种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的"取代宗教说",即陈独秀所代表的"以科学代宗教说"、蔡元培所代表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梁漱溟所代表的"以道德代宗教说"和冯友兰所代表的"以哲学代宗教说";二是通过综合反思,以期寻求学术启发,积累问题意识,推动现今研究。
张志刚
关键词:宗教美育道德哲学
当代中国宗教哲学发展思路刍议被引量:1
2011年
就我国的宗教学学科建设而言,宗教哲学研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三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即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批判借鉴国际宗教哲学界的先进学术成果、深入阐发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便能扎根中国文化传统,立足当今中国国情,跨入国际学术前沿,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哲学体系,为推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
张志刚
关键词:宗教哲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