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4BAB215042)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芳杨华生郑琴薛鑫李阳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川芎脉冲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以大川芎方为模型,研究片剂在成型及包衣过程中各因素对脉冲片释放度的影响,从而确定大川芎脉冲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考察处方中不同辅料种类及配比、素片压片压力、包衣液浓度、包衣溶剂浓度、包衣增重比及致孔剂含量等处方因素对体外释放度的影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主要成分天麻素及阿魏酸含量。结果:处方中以25%CCMC-Na为崩解剂,乳糖11%,MCC 20%,以水为润湿剂,压片压力在7-9kg,溶胀层为1%HPMC溶于60%的乙醇,HPMC与EC-PEG 6000包衣增重比为4:3,EC:PEG 6000为5:1时,能使药物在5-6h时滞时间以内累积释放量小于10%,5-6h后出现突释,累积释放度达到80%以上。结论:采用优化的处方及包衣工艺能制备得到符合脉冲释药要求的大川芎包衣片。
- 郑琴周欢钱佳胡双熊文海薛鑫王芳杨佳柳
- 关键词:大川芎方脉冲片包衣工艺体外释放
- 分式析因设计结合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蒿甲醚纳米粒的制备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在分式析因设计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沉淀化法制备蒿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药物在有机相中的质量分数、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药物的用量比以及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为考察指标,在析因设计优选考察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结果以优化条件制备的样品平均粒径为135.4 nm,包封率为(77.19±4.10)%、载药量为(5.01±4.03)%。结论分式析因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蒿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处方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 吴璐高文军王芳杨华生
- 关键词:蒿甲醚纳米粒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
- 应答式释药系统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应答式释药系统能在特定时间、位点并根据生物节律变化释放药物,有效克服了机体耐药性,具有保护药物、局部靶向、抑制酶活性及记忆与表达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个化药制剂品种上市。该文主要综述了该释药系统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考虑复杂中药(复方)中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尝试提出了基于中药组分应答式释药系统的研究思路,以期"抛砖引玉",为该递药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 王芳郑琴伍振峰岳鹏飞胡鹏翼薛鑫杨明
- 关键词:生物节律脉冲释药中药组分
- 黄芩苷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制备和评价黄芩苷壳聚糖纳米粒(BS-CS-NPs)。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BS-CS-NPs,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搅拌时间、转速、壳聚糖(CS)溶液pH、CS-黄芩苷(BC)投料比、CS-多聚磷酸钠(TPP)质量浓度比对制备工艺的影响;以载药量和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CS-BC投料质量比、CS-TPP质量浓度比及CS溶液pH对制备工艺的影响;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C-CS-NPs的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HPLC检测包封率和载药量,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甲醇-0.2%磷酸(47∶53)。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CS-TPP质量浓度比5∶1,CS溶液pH4,CS-BC投料质量比2∶1,搅拌时间15 min,转速1 000 r·min-1;BC-CS-NPs外观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314.32±12.36)nm,包封率(54.73±0.26)%,载药量(23.68±0.32)%,多分散系数0.335±0.041,Zeta电位(24.58±0.36)mV。结论: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BS-CS-NPs形态为均一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形状规则,形态饱满。
- 吴瑛李阳李凤琴杨华生王芳
- 关键词:黄芩苷纳米粒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