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SH050)
- 作品数:8 被引量:97H指数:4
- 相关作者:吴海琳王建民王文彬王星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组织认同的单位制传统与当代变迁被引量:4
- 2016年
- 综观组织认同的相关研究,西方居多,中国较少,且西方组织认同研究多集中于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定量研究居多,定性分析较少。在借鉴西方组织认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时应保有反思精神,对中国组织认同研究的制度基础和时代特征给予充分关注。与西方制度背景和社会基础有很大不同,中国社会的单位制根基和转型社会特征使得中国组织认同研究更为复杂和独特;此外,伴随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组织的结构与管理方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化时代的来临更是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变了认同的建构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组织认同研究的独特性和时代性给予关注,以期丰富并深化中国组织认同研究。
- 吴海琳
- 关键词:组织认同单位制网络社会
- 转型社会中的个体化与社会团结——中国语境下的个体化议题被引量:39
- 2013年
- 在当代社会理论的论域中,社会生活个体化和不确定性增加,是风险社会和晚期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这种状况不完全是风险社会理论所言的工业化进程的后果,而且还受到本土传统与现实状况的影响,主要包括自我主义观念与行为、市场化改革进程、转型期的制度环境以及互联网的兴起等。这些因素模塑了中国社会"个体化"的独特形貌。在个体化过程中,制度化对话渠道的欠缺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强化了个体的困境和个体的风险认知,而个人与社会的张力往往只能通过家庭主义或关系主义化解。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培育以个体性和公共性相统一的社会团结,是应对个体化挑战的关键,此亦社会学责无旁贷的使命。
- 王建民
- 关键词:风险社会个体化公共性社会团结
- 意识形态研究的组织论视角初探被引量:4
- 2011年
-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主体、作用机制以及表达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组织和有组织的利益群体成为有别于民族和阶级的意识形态新主体而得到关注。社会生活的组织化与组织研究的行动论转向更为意识形态的组织论分析奠定了现实与理论基础,在当下生活中,意识形态的组织论分析视角成为阶级分析视角的有益补充而发挥重要作用。组织有别于效率追求的合法性追求,使组织意识形态成为组织适应外部环境与实现内部整合的重要力量。组织意识形态作为组织系统的表意性结构通过塑造组织成员及外界对组织的认知与认同,整合多元分化的价值理念,规范机会主义行为,能有效促成共享观念和意义共识的达成,进而使组织秩序得以不断再生产。意识形态研究的组织论视角将为组织、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提供新的生机。
- 吴海琳
- 关键词:意识形态合法性
- 互联网使用及其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1
- 2014年
- 网络化时代的核心变化是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而互联网使用是建构信息权力的基础。因此,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认同意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反映了网络化时代的核心内涵与社会认同意识的时代特性的变化关系。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对当前网络化时代社会公平认同意识和社会冲突认同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即互联网使用导致社会公平认同意识下降以及社会冲突认同意识加剧,并且是否使用互联网存在群体间基本特征的显著差异。因此,在传统的社会阶层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之外,作为网络化时代表征的互联网使用有助于理解当前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意识的变化。
- 王文彬吴海琳
- 关键词:网络化时代互联网使用
- “单位文艺”与国企动员——计划经济时期Y厂的个案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中的"单位文艺"是一种重要的动员手段。在"单位文艺"的动员下,单位人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更为积极地加入到生产和其他单位活动中去。依据"单位文艺"的功能和特点,可将"单位文艺"动员划分为生产激励型、政治动员型和仪式型三种类型。"单位文艺"动员具有高生产强度下的单位人精神需求满足、以文艺为载体的潜移默化情感动员、有组织的内化参与式动员等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和计划经济的消解,国有企业的"单位文艺"转换成了新的组织文化形态,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文艺"动员仍以路径依赖的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单位人的整合过程,对当下组织动员,特别是国有企业动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吴海琳王晓欢
- 关键词:单位制
- 劳工品质、劳动保护与跨国资本空间转移——基于中印两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全球自由市场与低劳动力成本是比较优势模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劳工品质与资本流向正相关,劳动力价格、劳工技能以及劳工纪律性是劳工品质的基本内涵。劳工纪律性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政治机会结构与微观动员条件是两种主要的建构力量。较之于印度,劳工守规矩的品质是中国吸引资本的巨大优势。劳动保护需要与政治社会体制相匹配,这样才能实现与经济发展的均衡。中国不用担心劳工涨薪会导致资本外移,印度应该在政治社会结构允许的空间里一定程度地减少劳动保护,强化劳工纪律性。突破比较优势模式,通过产业升级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才是中印两国未来的根本出路。
- 王星
- 关键词:比较优势劳动保护
- 组织意识形态整合下的组织认同重构被引量:1
- 2013年
- 当今时代对于意识形态概念、功能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与考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知识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意识形态分析成为政治学视角下意识形态分析的有益补充。社会生活的组织化使组织成为有别于民族、国家和阶级的新意识形态主体,在现代生活中,组织意识形态整合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组织意识形态为组织成员的行为选择划定有限意义域,使理解、共识乃至集体行动更易达成,它作为组织深层的表意结构是组织认同和组织秩序得以再生产的重要力量。组织意识形态整合不应被单纯理解为组织控制的政治过程,更应该被理解为组织认同得以形成的文化过程。
- 吴海琳
- 关键词:组织认同意识形态整合
- “逆向标签化”背后的社会心态被引量:19
- 2012年
- 标签理论认为,弱势群体的缺陷往往不是他们所固有的,而是垄断社会资源和话语权的强势群体所定义的结果,即一种"标签化"过程。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社会舆论对"富二代"、"官二代"的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反的逻辑,即普通民众甚至弱势群体对强势者贴标签,或可称为"逆向标签化",其策略主要包括"特殊个案普遍化"和"具体事实想像化"两个方面。社会结构失衡和不平等是"逆向标签化"的社会根源,而互联网则为这种话语建构提供了信息传播渠道。"逆向标签化"表明,社会心态越来越以"怨恨式批评"的方式表达出来,由此释放了一种"想像的征服"心理。重塑社会心态应该成为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而这需要以一系列利益均衡机制的建设为前提。
- 王建民
- 关键词:标签理论社会心态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