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083)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鲁峰高建华何云帆叶媛常强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脂肪组织提取物促进组织工程室内脂肪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工程室模型中脂肪组织提取物对血管和脂肪新生诱导的影响.方法 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4只,取兔腹股沟脂肪垫,经培养、离心、过滤后得到脂肪组织提取物(adipose tissue extract,ATE),应用组织工程室技术在兔背部左、右则建立2个组织工程室模型.1周后根据工程室内是否加入ATE分为2组:实验组为兔背部右侧工程室加入0.2 ml ATE,对照组为左侧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注入后3d和1、2、3、4、7周取出标本,每个时间点8只,观察大体形态、体积,行HE染色,CD31检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每个时间点左、右两侧脂肪瓣的体积及毛细血管数目行配对£检验.结果 注入ATE后,实验组新生组织体积为(5.12±0.22) ml,较对照组的(4.90±0.15) ml明显增大,早期血管新生和数量明显增多,注入ATE后l周总的毛细血管的数量最高,并且实验组[(72.80±9.67)个]较对照组[(51.40±6.09)]个多,中期新生组织边缘更早出现血管周围的脂肪新生,后期新生组织最外层包膜厚度更薄,减少对内部脂肪新生的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E能促进组织工程室中脂肪和血管新生,同时减轻包膜挛缩对组织新生的抑制,诱导大体积脂肪组织再生.
- 卢子敬袁耀东石岩常强高建华
- 关键词:血管新生
- 三维培养高传代脂肪干细胞与内皮集落形成细胞治疗慢性放射性溃疡的实验研究
- 干细胞是体内一种可以自我增殖、多向分化以及具有强大的旁分泌功能的细胞。而脂肪干细胞因其大量体内脂肪组织来源,其强大的自我增殖及旁分泌能力可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例如糖尿病足的难愈性创面[1]。但干细胞经过体外的培养扩...
- 胡万盛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疗效评价
- 大体积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脂肪组织作为良好的软组织填充剂已在美容和修复重建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脂肪移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移植过程中脂肪的获取、处理、移植、移植后护理等步骤得到不断的优化,尽管如此,脂肪移植后脂肪存活率的不可预知性依然是其在临床应用中最大的问题。大体积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已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臀部扩增、重度烧伤后修复等大范围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临床上也常有脂肪移植物形成钙化与囊肿的报道,
- 何云帆鲁峰
- 关键词:自体脂肪大体积软组织填充剂乳腺癌术后软组织缺损
- 转录因子及共调节因子调控成脂分化的研究进展
- 2016年
- 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脂肪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异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现阶段,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及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许多新的证据表明,一些酶、细胞因子、蛋白超家族等作为共调节因子级联激活或抑制转录因子进而调控成脂基因的表达,在成脂分化中起关键性作用.早期学界对成脂分化的认识大多集中在前脂肪细胞终末分化阶段,而对于间充质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定向及前脂肪细胞的早期分化的转录调控机制所知甚少.基于近年来对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及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分子及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本文就转录因子及共调节因子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及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叶媛高建华
- 关键词:转录因子成脂分化
- 大体积工程化脂肪组织构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以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微环境3要素为基础,并已在体内、外成功地构建出成熟的脂肪组织[1-3],然而所构建出的脂肪组织由于缺乏血供、体积小、长期转归不理想等因素,依然达不到临床所需的大体积脂肪组织构建的标准.201 1年Findly等[4]率先利用带血管蒂的脂肪瓣及有孔的聚碳酸酯小室(78.5 ml),在猪体内将5 ml的脂肪瓣扩增至56.5 ml,并且在移除小室后的22周内,脂肪组织体积仍能够长期维持.脂肪组织工程室技术的出现为在体内环境下构建出大体积脂肪组织带来了新的曙光.鉴于此,我们从血管化、内环境及生物力学2个方面,结合近几年有关脂肪组织工程室技术的最新进展,围绕如何构建出大体积工程化脂肪组织展开综述.
- 何云帆鲁峰
- 关键词:脂肪组织工程大体积工程化体内环境种子细胞
- 冻融循环及物理匀浆制备高质量脂肪脱细胞基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采用冻融循环及物理匀浆制备脂肪脱细胞基质(Decellularized adipose tissue,DAT)以提高其自发诱导成脂能力。方法利用匀浆法在短时间内对脂肪组织进行脱油,再经后续脱细胞处理后制备高质量DAT(DAT-1),传统方式制备的DAT(DAT-2)作为对照。检测基质相关蛋白CollagenⅣ和Laminin的含量,并植入小鼠体内验证脂肪再生效果。结果 DAT-1实现了有效的脱细胞处理,且DAT-1较DAT-2有更多基质关键性蛋白CollagenⅣ,Laminin的保留,小鼠体内移植结果进一步表明DAT-1比DAT-2具有更好脂肪再生能力。结论物理匀浆是一种快速高效地去油方式,避免化学试剂对细胞外基质的破坏,提高DAT支架上关键性蛋白的保留,促进了DAT体内脂肪再生。
- 彭章松何云帆鲁峰
- 关键词:脱细胞基质冻融循环
- 脂肪来源干细胞和血管基质片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7年
- 血管基质片段(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为一组混杂细胞群,2001年Zuk等首次从新鲜分离的脂肪SVF中发现了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群,次年将其命名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这类细胞在文献中出现多种命名,2004年国际脂肪治疗与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dipose therapeutics and science,IFATS)将从脂肪组织消化分离后贴壁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统一命名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
- 叶媛鲁峰李青峰高建华
-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CELLS多向分化潜能分化能力
- 组织工程室内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对脂肪组织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通过研究组织工程室内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对新生脂肪组织的组织形态及结构的影响,探讨组织工程室模型成功诱导成熟脂肪组织新生的关键因素.方法 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根据不同的诱导环境,应用组织工程室技术建立4种兔模型,每组6只:无轴型血供脂肪瓣组(脂肪组织原始体积记为0 ml)、单纯颗粒脂肪组(取0.6 ml对侧脂肪垫)、单纯轴型血管蒂组(原始血管蒂组织为0.05 ml)和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0.6 ml带蒂脂肪瓣).对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进行分离或组合,8周后取出标本,观察大体形态,测量新生组织体积,并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术前与术后8周脂肪瓣体积大小、毛细血管数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8周后,单纯颗粒脂肪组体积减小为(0.25±0.10) ml,最终脂肪颗粒被机体包膜包裹机化,难以诱导成熟脂肪组织新生;单纯轴型血管蒂组体积增加至(0.37±0.04) ml,但最终形成的组织只是纤维结缔组织;无轴型血供脂肪瓣组体积为(0.12±0.03) ml,由于基底缺少独立的血供,不足以支持大体积的脂肪组织新生;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成功诱导出大块成熟脂肪组织新生,体积为(3.45±0.48) ml.8周后各组新生的毛细血管数目各不相同,每单一视野下计数后,无轴型血管供应的脂肪瓣组(15±3.5)个和单纯颗粒脂肪组(5±2.5)个分别与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22±5)个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组织工程室模型中,只有同时提供独立的血供和成脂微环境,才能最终诱导大体积的成熟脂肪组织新生。
- 鲁峰詹炜卿常强黎小间
- 关键词:引导组织再生术脂肪组织新生血管化
- 脂肪干细胞肿瘤趋化及诱导乳腺癌细胞肿瘤球形成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和目的 利用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辅助脂肪移植有助于提高脂肪成活及减少并发症的可能,但以往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潜能特性,被认为与肿瘤复发及转移有关。在乳癌术后不能完全排除癌细胞残留的情况下,ADSC...
- 陈岩青
- 关键词: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
- 文献传递
- 脱细胞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作为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支架材料因其为种子细胞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而成为组织工程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理想的支架材料除了需要适当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渗透交换能力、刚性、弹性、生物可降解性,还需诱导新生组织定向分化,并能维持支架降解后新生组织的长期稳定性[1-2].由于脂肪细胞的脆性及不耐缺氧的特点,支架材料的作用在脂肪组织工程(ATE)中显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关于ATE支架材料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3]:(1)自然材料提取物(如:胶原、纤维蛋白[4]、透明质酸衍生物、丝蛋白[5]);(2)人工材料[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6]、聚乙醇酸(PGA)、聚乙二醇(PEG)[7]]等.
- 雷忱鲁峰
- 关键词:脂肪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脱细胞生物可降解性细胞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