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10030)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宇兰竭长光李颖姣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网物资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现代性状况下人的形象——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是我们反思现代性的重要理论资源。针对犹太人问题,马克思具体剖析了布鲁诺·鲍威尔的政治解放方案,并指出政治解放是抽象的、有局限的解放。现代性状况下人的形象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个性,而是抽象的个性和抽象的普遍性相互分立。布鲁诺·鲍威尔之所以误解政治解放是普遍的解放,其内在的思想逻辑源于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颠倒性理解。马克思主张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犹太人问题的真正解决在于市民社会批判。犹太精神是市民社会的精神,人的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获得解放"。
- 刘宇兰
- 关键词:市民社会
- 论马克思的“特殊规律”观
- 2012年
- 马克思的特殊规律观强调规律的条件性和历史性。它的方法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把握特殊规律、构建特殊原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 竭长光
-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和信仰危机的消解被引量:1
- 2013年
- 资本逻辑强大的侵蚀力促使人类信仰维度世俗化、虚无化,进而引发全球性的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资本逻辑的内在运行机制,有助于推动资本逻辑和信仰危机的自我消解过程。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型信仰模式,呈现出独有的批判维度、自由意向和超越精神,实现了对传统信仰模式的超越和瓦解,并且指明了走出当代信仰危机的方向。
- 李颖姣
- 关键词:信仰危机资本逻辑马克思主义信仰
- 意识形态概念的双重性剖析
- 2011年
- 当前"意识形态"一词的使用不断被泛化,但是意识形态概念却仍处于非反思的境地之中。对于这个熟知而非真知的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的理论资源彰显出其重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与现代性批判密切相关的。现代性的现实是意识形态的生活基础,现代性又通过意识形态以现实的文化机制表现出来。现代性是意识形态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是现代性的文化呈现。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我们既要以批判的态度来变革以往的"否定性的意识形态",同时又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肯定性的意识形态"。
- 刘宇兰
- 关键词:意识形态市民社会社会
- 黑格尔客观自由原则及其批判
- 2014年
- 黑格尔的客观自由原则是对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的扬弃。形而上学以知性的方法去把握无限之存在,其方法和内容是不匹配的,是不自由的学说。经验主义起于"具体内容"和"坚实据点"的需要,但是它仍有外物相对峙。黑格尔揭示了经验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上的不假外求,而远没有达到对事物内在必然性的认识。黑格尔通过并扬弃形而上学、经验主义的自身环节,达到了客观自由。客观自由是无限的原则。现当代学者对黑格尔客观自由原则的前提、思想理路和价值取向做了多角度的批判。
- 刘宇兰
- 关键词:经验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与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被引量:4
- 2014年
- 关于经济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依据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而与此相关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模式问题。本文将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模式概括为"先政治后经济"。认为"先政治后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思想。文章指出,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出发,政治相对于经济表现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的;"先政治后经济"在现实中表现为一个在改造中适应的过程:"先政治后经济"是有条件的,反对将其先验化和公式化。
- 竭长光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主义
- 主体性及其批判——兼论阿尔都塞哲学被引量:2
- 2012年
- 启蒙精神的实质就是寻找现实世界的普遍真理以获得人的现实解放,其关键在于抑制人的本能冲动,磨砺人的理性。启蒙所确立的主体性就是理性,理性是主体的本质。启蒙发轫于理性的自主运用,但理性主义的体系却扼杀了人的现实生命和未来希望,一切都成为必然。启蒙走向自身的背反,其根源在于主客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了"钵中之脑"的幻觉。阿尔都塞把主体性从幻觉中拯救出来,并扭转了哲学的提问方式,"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被逻辑地往前推进为"主体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而阿尔都塞通过揭示主体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批判性地考察了主体所身处的历史处境,这是对主体性的又一次启蒙。
- 刘宇兰
- 关键词:主体性启蒙意识形态
- 从信仰危机到马克思主义——生成论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1
- 2012年
- 当今时代,信仰危机逐步凸显。中国人信仰体系的构建到底该何去何从?究竟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还是该寄望于传统信仰体系,成为当下国民最为直接的两种选择。在地域性视角和时代性视角的比照中,现代信仰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逐步呈现。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本自我增值的本性肆意发展,最终消解了人们对信仰的追逐。与此不同,共产主义信仰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实现对市场经济模式的自觉驾驭,遏制资本逻辑的恣意蔓延,摆脱信仰危机。
- 李颖姣
- 关键词: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传统信仰
- 论早期阿尔都塞的主体思想被引量:1
- 2013年
- 在早期哲学著作中,阿尔都塞对现代性的批判集中于颠覆现代主体形而上学的前提。作为"阿基米德点"的主体的内在坚固统一性,阿尔都塞完成了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的看"到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伪主体"的问题式的转变:从理性视见能力能洞察现象背后的本质到反省这种能力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幻象,从传统形而上学的眼睛看物(视界)却看不着眼睛转变为"眼睛"的自省,从幻象的能动性转向真实地去想。在主体反思的基础上,阿尔都塞以问题式取代黑格尔的总体概念,问题式作为理论的生产方式,构成主体"视界"的可视场域。
- 刘宇兰雷有寿
- 关键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问题式
- 马克思历史思维的当代阐释被引量:2
- 2013年
- 马克思历史思维的存在论基础是能动的现实生活,理解这一基础的关键在于将感性原则与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在方法论层面,马克思历史思维主要包含现实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条件性原则。理论研究中的从观念、范畴和原则出发的考察方法以及本质主义和抽象人道主义等态度与方法是与马克思历史思维相背离的。
- 竭长光
- 关键词:存在论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