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21140006)

作品数:14 被引量:130H指数:8
相关作者:吕西林蒋欢军殷小溦卢文胜朱旭东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混凝土
  • 4篇抗震
  • 4篇混凝
  • 3篇地震
  • 3篇型钢
  • 3篇型钢混凝土
  • 3篇型钢混凝土柱
  • 3篇滞回
  • 3篇时程
  • 3篇时程分析
  • 3篇阻尼
  • 3篇阻尼器
  • 3篇抗震性
  • 3篇抗震性能
  • 3篇混凝土柱
  • 3篇减震
  • 3篇含钢率
  • 3篇高层建筑
  • 3篇高含钢率
  • 2篇动力时程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12篇吕西林
  • 5篇蒋欢军
  • 4篇卢文胜
  • 4篇殷小溦
  • 3篇朱旭东
  • 2篇周颖
  • 1篇李刚
  • 1篇吴晓涵
  • 1篇王墩
  • 1篇苏宁粉
  • 1篇钱江
  • 1篇徐崇恩
  • 1篇江义
  • 1篇韦晓栋

传媒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结构工程师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Earthq...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钢阻尼器基于Bouc-Wen模型的参数识别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软钢阻尼器构造简单,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应用。Bouc-Wen模型是一个能很好地描述其力学特性的力学模型。但Bouc-Wen模型因其微分形式的非线性表达式而使得参数辨识存在较大的困难,而且其参数物理意义不明确。为此对Bouc-Wen模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结合Bouc-Wen特性,提出了Bouc-Wen模型的参数识别过程。利用软钢阻尼器的静力和动力试验结果,采用文中所提方法对其进行了参数识别研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证明提出的参数识别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另外通过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软钢阻尼器在动荷载下屈服力和刚度有较大提高,但对其动力模型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朱旭东吕西林徐崇恩
关键词:软钢阻尼器BOUC-WEN模型参数识别
大比尺高含钢率型钢混凝土柱滞回性能试验被引量:18
2012年
对8个含钢率分别为13.12%和15.04%的大比尺型钢混凝土柱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高含钢率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和变形特征。试件设计轴压比介于0.5~1.2之间,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发生弯曲型破坏。试验得到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及型钢和钢筋的应变曲线,验证了型钢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性能。试件滞回曲线具有良好的饱满性,每级滞回环大致重合,承载力没有发生明显退化,表明构件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和抗震能力。根据平衡方程提出的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可以相对准确的预测内置十字形带翼缘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得到的截面M-N关系曲线可以为设计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殷小溦吕西林卢文胜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滞回性能轴压比高含钢率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infill wall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2011年
Motivated by the seismic damage observed to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s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effect of infill wall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RC fram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fill walls, especially those made of masonry, offer some amount of stiffness and strength.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infill walls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design of RC frames. In this study, an analysis of the recorded ground motion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performed. Then,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infill walls. Finally,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a RC frame with and without infill walls, respectively, by using CANNY software.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frame with infill wall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ismic damage failure pattern, which is strong beam and weak column mod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nfill walls change the failure pattern of the fram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m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RC frame. The numerical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effect of infill walls on the RC frame.
Zhang CuiqiangZhou YingZhou DeyuanLu Xilin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地面运动分析地震损伤破坏模式
高层建筑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在总结增量动力分析中地震动强度参数的基本性质、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可忽略高阶振型影响的高层结构增量动力分析,在结构基本周期对应弹性加速度谱值Sa(T1,ξ)和Cordova提出的双参数地震动强度参数S*基础上,提出幂函数乘积形式的地震动强度参数S12和S123,它们是以结构主要周期点对应的弹性加速度反应谱值为底数、以各周期点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比为指数的各振型结果的乘积。以某复杂高层结构为例,对比采用本文提出的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已有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层结构,采用地震动强度参数Sa(T1,ξ)比采用PGA进行增量动力分析更具有效性;采用PGV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的有效性优于考虑单一谱值的参数Sa(T1,ξ)和考虑前两阶谱值的参数S*和S12,但较考虑前三阶谱值参数的S123差;本文提出地震动强度参数,考虑阶数越多更显其有效性;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建议高层结构采用S123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增量动力分析。
周颖苏宁粉吕西林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增量动力分析
高含钢率型钢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以8个含钢率分别为13.12%和15.04%、截面尺寸为500 mm×500 mm的型钢混凝土柱水平拟静力加载试验为基础,分析轴压比、含钢率和配箍率对高含钢率型钢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骨架曲线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试验试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试验骨架曲线,验证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以含钢率、轴压比和配箍率为参数,对37个型钢混凝土压弯构件进行参数分析,建模时考虑了型钢和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分析各参数对含钢率在20%以内的型钢混凝土柱骨架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不同含钢率试件的屈服点割线刚度、峰值荷载、极限位移和延性水平逐渐接近,高含钢率型钢混凝土柱的优势逐渐减弱;当设计轴压比小于1.2时,型钢混凝土柱试件均具有良好的延性;随着配箍率的增大,峰值荷载和峰值位移均增大,试件延性增大。
殷小溦吕西林蒋欢军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高含钢率ABAQUS受力性能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被引量:8
2012年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高264 m,抗侧力体系由钢管混凝土外框架、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伸臂桁架3个部分组成。为了解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反应特点,对该结构进行了1/30缩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分析模型结构在8度多遇、基本、罕遇地震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对模型结构和原型结构的破坏模式、层间位移、楼层剪力等动力反应进行研究。结合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和ANSYS的分析结果,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原型结构能够满足我国现行规范"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标准,即使在9度罕遇特大地震作用下,仍然表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
吕西林殷小溦蒋欢军卢文胜周颖王墩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钢管混凝土框架
新型耗能增强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减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首先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材性试验研究了其超弹性变形性能,并将其等效拟合为多线性模型,得到其计算参数.然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增强型SMA阻尼器,说明了其构造,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推导了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最后通过有限元程序对设置该阻尼器的多层钢框架、对角设置SMA拉索的多层钢框架、普通钢框架进行了地震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该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能力.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滞回环非常饱满,耗能能力强,大震下对结构的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控制效果显著.
陈云吕西林蒋欢军
关键词:SMA阻尼器减震性能滞回耗能动力时程分析
高位转换消能减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2011年
某超限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高位转换层,其楼板平面开洞尺寸过大,造成楼板平面刚度不连续。弹性分析时,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与楼层水平位移平均值之比为1.31,属结构扭转不规则,为此结构设计采用了软钢阻尼器来提供附加刚度及阻尼。为研究该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1∶20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获得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阻尼器减小了结构的扭转反应,对加速度反应起到了一定的减小作用;转换层上刚度变化较大,应逐步减缓刚度变化,改善相邻楼层的延性;出屋面层的鞭梢效应严重,应重视出屋面层的抗震设计。
吕西林朱旭东卢文胜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能减震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
配置十字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被引量:22
2014年
以文献中共21个含钢率在20%以下的型钢混凝土柱为对象,分析和回归出包括高含钢率在内的,以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为特征点的型钢混凝土柱骨架曲线特征点计算式,分析并考察了含钢率、配箍率特征值和截面尺寸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分别适用于含钢率介于10%~20%和含钢率低于10%的内置十字形带翼缘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表明:各参数对型钢混凝土柱骨架曲线各特征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的三折线模型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试验结果相接近,可供内置十字形带翼缘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和工程设计应用。
殷小溦吕西林卢文胜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轴压比高含钢率恢复力模型
考虑P-Δ效应和自适应模态侧力分布的结构抗震能力评估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3种典型结构抗震能力表征,即传统的Pushover曲线、基于能量的Pushover曲线和能量能力曲线,详细地考察了自适应模态侧力分布加载方式与P-Δ效应对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影响;对9层与20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能量的Pushover曲线比传统的Pushover曲线表现出更光滑的双线性,且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高阶模态Pushover曲线可能失效的问题,能量能力曲线能够在基于能量的评估中得到合理的应用;自适应加载方式比不变的加载方式得到的结构屈服后承载能力要高,高阶模态时更为明显;考虑P-Δ效应比不考虑P-Δ效应得到的结构抗震能力要低,但是对中低层结构影响则很小.
李刚江义
关键词:PUSHOVER分析P-Δ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