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573)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5
相关作者:廖泉赵玉沛刘乔飞王梦一牛哲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胰腺
  • 11篇胰腺癌
  • 11篇腺癌
  • 8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小鼠
  • 5篇抑制细胞
  • 5篇髓系
  • 5篇髓系来源抑制...
  • 5篇肿瘤相关
  • 5篇肿瘤相关巨噬...
  • 5篇巨噬细胞
  • 4篇免疫
  • 2篇蛋白
  • 2篇性疾病
  • 2篇预后
  • 2篇肿瘤免疫
  • 2篇肿瘤微环境
  • 2篇外周
  • 2篇微环境

机构

  • 1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廖泉
  • 10篇赵玉沛
  • 9篇刘乔飞
  • 7篇王梦一
  • 6篇卢朝辉
  • 6篇李媛
  • 6篇牛哲禹
  • 4篇宗毅
  • 2篇姚鲁田
  • 1篇何小东
  • 1篇刘卫
  • 1篇李小毅
  • 1篇赵建国
  • 1篇何佳凝
  • 1篇王文泽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胰腺癌是欧美国家"因癌致死"的第4大肿瘤,其中超过80%的胰腺癌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PDAC发病隐匿,超过80%的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总体5年生存率约5%[1].目前,胰腺癌动物模型建立主要有致癌物诱导、移植瘤、基因工程构建3种方式.现对3种方法进行综合阐述.
宗毅廖泉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癌实验动物模型胰腺导管腺癌动物模型建立基因工程
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发展过程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胰腺癌发展过程中CD11b^+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CD11b^+ Ly6CkwLy6G^+粒细胞型MDSC(PMN-MDSC)及CD11b^+ Ly6C^+Ly6G^-单核细胞型MDSC(Mo-MDSC),F4/80^+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其亚群F4/80^+ CD16/32^+ CD206-M1型TAM、F4/80^+ CD16/32-CD206^+ M2型TAM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利用C57B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T1 - T4期.利用流式细胞染色法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上述免疫细胞群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随着胰腺癌进展,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MDSC呈逐渐增多趋势[外周血T1比T4为(4.95±1.03)%比(36.45±6.43)%,P<0.01;肿瘤组织T1比T4为(2.95±2.95)%比(18.17±3.30)%,P<0.01];其中以PMN-MDSC增高为主[外周血T1比T4为(29.73±10.30)%比(66.40±12.10)%,P<0.01;肿瘤组织T1比T4为(24.73±10.81)%比(73.17±10.81)%,P<0.01],而Mo-MDSC无明显变化[外周血T1比T4为(10.30±1.90)%比(9.87±1.91)%,P>0.05;肿瘤组织T1比T4为(9.10±1.01)%比(9.90±2.21)%,P>0.05];T1 -T3期外周血M1及M2均增多[M1:T1比T3为(6.30±1.25)%比(20.17±2.31)%,P<0.01;M2:T1比T3为(0.87±0.21)%比(5.40±0.85)%,P<0.01],但M2/M1比值逐渐增大;T4期M1骤然减少[T3比T4为(20.17±2.31)%比(10.77±1.52)%,P<0.01],但M2持续增多[T3比T4为(6.80±0.75)%比(8.97±1.20)%,P<0.05],M2/M1比值进一步增大;T1- T4期肿瘤组织中M2持续增多[T1比T4为(2.94±0.51)%比(13.44±2.95)%,P<0.01],M1无明显变化[T1比T4为(6.49±1.39)%比(7.26±1.96)%,P>0.05],M2/M1比值明显大于同期肿瘤外周血.结论 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PMN-MDSC×M2/M1可以有效地反映胰腺癌荷瘤鼠肿瘤负荷,有可能成为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刘乔飞廖泉宗毅牛哲禹王梦一李媛卢朝辉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预后
胰腺癌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被引量:5
2014年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探究胰腺癌浸润、转移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具有促进肿瘤进展和侵袭的作用。在间质成分居多的胰腺癌微环境中,TAM具有重要作用。研究TAM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以及TAM不同表型间的相互转化,可能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王梦一廖泉赵玉沛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胰腺癌肿瘤微环境
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被引量:3
2016年
患者男,55岁。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反复腹上区疼痛6个月于2014年12月15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6月,患者开始出现进食油腻食物后反复腹上区疼痛。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胰腺炎,但未发现明确诱因。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
刘乔飞李小毅王文泽刘卫何佳凝何小东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
胰腺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过去几十年中,胰腺癌的结局没有太大的改变。能够早期诊断本病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这就要求发现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分子标志物,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血清分子标志物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方式,本文就传统和新出现的分子标志物进行简要阐述。
赵建国廖泉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肿瘤
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肝脏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免疫环境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并观察全身及肿瘤局部免疫环境的变化。方法利用2×10^6个C57BL/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脾内注射的方法建立胰腺癌肝转移模型。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及肝转移灶组织中14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转移灶以及癌旁组织辅助T细胞1型(Thelper cell 1)、辅助T细胞2型(Thelper cell 2)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结果建模4周后,肝转移率为100%。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胰腺癌肝转移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31.0±8.1)%比(11.5±5.5)%,P〈0.05]以及B淋巴细胞[(45.4±8.2)%比(14.3±6.4)%,P〈0.05]均明显减少,而粒细胞[(22.4±7.8)%比(71.5±20.3)%,P〈0.05]、髓系来源抑制细胞[(5.4±2.5)%比(57.5±18.8)%,P〈0.05]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1.5±1.2)%比(5.6±3.7)%,P〈0.05]明显增多。肝转移组织伴大量炎细胞浸润(34.7±11.6)%。浸润细胞以粒细胞(47.7±12.2)%、髓系来源抑制细胞(37.4±10.3)%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15.2±7.4)%为主,树突细胞(17.6±8.2)%次之,T淋巴细胞(10.6±5.5)%以及B淋巴细胞(7.8±2.9)%较少。转移灶中细胞因子呈明显Th2类型。结论胰腺癌肝转移可引起强烈的全身和肿瘤局部免疫抑制效应,其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免疫环境的重建可作为胰腺癌肝转移防治的重要靶点。
刘乔飞廖泉牛哲禹李媛王梦一姚鲁田卢朝辉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癌肝转移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外周多巴胺与肿瘤
2015年
多巴胺是一类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通过多巴胺受体(DRs)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认识、情感、肢体运动起重要调节作用,同时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也可作用于外周组织,主要调节外周血管张力以及心肾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DRs多态性与肿瘤发生风险相关,且多种肿瘤细胞、肿瘤血管内皮及免疫细胞均可表达DRs.本文就外周多巴胺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作如下阐述.
刘乔飞廖泉赵玉沛
关键词:多巴胺受体神经内分泌激素中枢神经系统肢体运动外周组织心肾功能
免疫球蛋白G4与恶性肿瘤被引量:1
2021年
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异常升高以及病变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是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最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IgG4⁃RD临床表现多样,病变几乎可以累及任何组织/器官,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IgG4表达异常不仅可引起IgG4⁃RD,作为一种免疫反应负向调控因子,IgG4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预后、肿瘤免疫均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回顾了IgG4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展。
刘乔飞廖泉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性疾病恶性肿瘤肿瘤免疫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群的变化
2015年
目的观察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群的变化。方法足底注射C57BL/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中13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结果 6周后有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为65%。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非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小鼠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P<0.05,P<0.01)、T淋巴细胞(P<0.05,P<0.01)均明显减少;而粒细胞(P<0.05,P<0.0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P<0.01,P<0.01)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P<0.05,P<0.01)均明显增多。淋巴结转移小鼠较非淋巴结转移小鼠上述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强烈的免疫抑制效应,其中MDSC以及M2型TAM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免疫环境的重建可能是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防治的重要靶点。
刘乔飞牛哲禹李媛王梦一卢朝辉廖泉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重建
吉西他滨化疗对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的作用以及对免疫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吉西他滨化疗对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的作用以及对全身及肿瘤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BL/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待肿瘤生长至75 ~ 100 mm3时,将荷瘤小鼠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组利用吉西他滨50 mg/kg腹腔内注射化疗,每周2次,共4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最终称量荷瘤小鼠体质量、肿瘤重量及脾脏重量.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10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荷瘤小鼠脾脏及肿瘤组织中7种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D34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并计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化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荷瘤小鼠体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21.00±1.88)g比(28.36±1.06)g,P<0.01].化疗组终末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641.67 ±289.92) mg比(1 492.00±462.73)mg,P<0.01].化疗组与对照组脾脏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外周血中CD11c^+树突状细胞增多[(22.93±2.26)%比(16.53±2.68)%,P<0.05],CD11b^+ 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减少[(3.00±0.10)%比(7.03±0.32)%,P<0.01].化疗后肿瘤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10.70±1.21)%比(21.10±3.54)%,P<0.01]及MDSC[(5.10 ±2.11)%比(10.50±0.72)%,P<0.05]减少,而树突状细胞[(17.13±3.21)%比(10.43±1.60)%,P<0.05]、CD19^+B细胞[(17.13±2.68)%比(7.90±1.87)%,P<0.01]、Gr-1^+粒细胞[(79.50 ±5.86)%比(46.00±3.75)%,P<0.01]、CD3^+NK1.1^+自然杀伤T细胞(NKT)[(9.77±1.56)%比(4.90±1.81)%,P<0.05]增多.化疗后脾脏中白细胞介素-4
刘乔飞牛哲禹廖泉王梦一宗毅李媛卢朝辉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癌吉西他滨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