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4CCA02900)

作品数:8 被引量:124H指数:7
相关作者:李世杰舒卫先刘吉峰姚书春申慧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湖泊沉积
  • 3篇太湖
  • 3篇湖泊
  • 3篇沉积物
  • 2篇湖泊沉积物
  • 2篇^137CS
  • 2篇^210PB
  • 1篇营养化
  • 1篇正构烷烃
  • 1篇脂肪醇
  • 1篇色素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问题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态
  • 1篇水生态系统
  • 1篇微囊藻
  • 1篇现代沉积物
  • 1篇扩增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李世杰
  • 3篇舒卫先
  • 2篇姚书春
  • 2篇申慧彦
  • 2篇冯庆来
  • 2篇刘吉峰
  • 2篇张世涛
  • 2篇张宏亮
  • 1篇舒金华
  • 1篇夏威岚
  • 1篇窦鸿身
  • 1篇范云崎
  • 1篇薛滨

传媒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利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太湖THS孔现代沉积物^(137)Cs和^(210)Pb的分布及计年被引量:26
2006年
太湖THS沉积物柱状岩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高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对应的137Cs蓄积峰向表层迁移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和1975年对应的蓄积峰计算出沉积速率为0.34 cm/a。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对应的蓄积峰进行校正,采用210Pb计年的CRS模式获得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发现在80年代末沉积物堆积通量最高,达到0.6 g/(cm2.a)。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的变化情况。
姚书春李世杰刘吉峰薛滨夏威岚
关键词:沉积速率^210PB^137CS太湖
湖泊沉积物中DNA提取与PCR扩增被引量:13
2008年
对湖泊沉积物中保存的生物大分子—DNA进行研究分析,以探讨湖泊生态系统随环境改变而演变的过程。根据前人对土壤和海洋沉积物DNA的提取方法,针对湖泊沉积物的特点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对太湖梅梁湾湖泊沉积岩芯进行DNA提取和扩增。结果表明:不同深度湖泊沉积物均能获得DNA,且纯度较高,OD260/OD280均大于1.4、OD260/OD230大于1.1,可直接用于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对微囊藻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在前5个沉积物样品中,均得到了200 bp左右的微囊藻16S rRNA基因片段,表明微囊藻或已降解的微囊藻基因片段存在于这5个层位的湖泊沉积物中。这为利用湖泊沉积物中的生物分子来推断历史湖泊生物群落结构,判断湖泊生态演变的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申慧彦李世杰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微囊藻DNA提取PCR扩增
北太湖沉积岩芯中有机氯农药HCH和DDT残留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被引量:12
2008年
为了探讨有机氯农药HCH和DDT残留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赋存和演化过程,并利用其特有的时间标尺特征分析近现代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湖泊沉积过程,2006年在太湖的竺山湾、梅梁湾利用重力采样器分别采集湖泊沉积岩芯ZS和ML,按1cm间隔分样。测定了两孔岩芯20cm深度以上的HCHs(六六六类)和DDTs(滴滴涕类)残留量,结合测年资料分析了两孔岩芯中近50年来HCHs和DDTs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竺山湾岩芯ZS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0.22~9.70n异/g和0.32~12.34n异/g;梅梁湾岩芯ML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0.18~11.02ng/g和0.52~13.44ng/g。尽管两孔岩芯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不同,但指示的沉积时间一致: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岩芯中HCHs和DDTs残留量均明显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峰值,这与太湖流域有机氯农药HCH和DDT使用的历史相一致,岩芯ZS中HCHs和DDTs残留量以及岩芯ML中HCHs残留量在80年代初以后逐渐降低,这与有机氯农药HCH和DDT在1983年禁止使用的时间相对应。但在岩芯ML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DDTs残留量又明显增加,显示有新的输入源,可能与90年代以来无锡、常州快速发展的“小化工、小农药”排污进入梅梁湾有关。研究结果同时还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在沉积岩芯上的变化序列可以作为指示太湖沉积过程的时间标尺,对太湖沉积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舒卫先李世杰
关键词:DDTSHCHS沉积岩芯沉积环境意义
云南星云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被引量:11
2008年
为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影响在湖泊沉积中的记录,在云南星云湖水深8.2m处采集1支85cm长的柱状沉积岩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沉积岩芯中的类脂物分子进行分析,揭示了近160年以来星云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岩芯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C15~C35呈有规律变化:85~60cm深度表现为低碳数相对优势,60~32cm逐步变为以高碳数为优势,32~10cm高碳数较前阶段降低,10~0cm深度低碳数显现明显优势。同时,平均碳链长度(ACL)、高碳数同系物与低碳数同系物比值(H/L)以及C27/C31等结果还揭示出:近160年来湖泊沉积中有机物输入经历了内源低碳(1920s前)、外源高碳(1920s^1980s初)和内源低碳(1980s初~2004年)为优势的演变过程;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状况下,H/L变化与气候的冷暖变化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即H/L低值段明显对应于气候的相对寒冷期,H/L高值段明显对应于气候的温暖期。在1990年代以后,尽管气候持续变暖,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湖泊富营养化快速发展,H/L值却随之急剧降低,反映出沉积岩芯中的类脂物可敏感记录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张宏亮李世杰冯庆来张世涛
关键词:湖泊沉积正构烷烃
我国湖泊水环境问题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探讨被引量:39
2006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我国湖泊出现面积萎缩与干涸,富营养化加剧,淤塞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针对湖泊水环境问题,总结了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从截断外源污染和控制内源污染两方面提出了修复措施,并进一步给出了修复的对策与建议。
李世杰窦鸿身舒金华范云崎刘吉峰
关键词:湖泊水生态系统富营养化
云南星云湖沉积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来自正构脂肪醇的证据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星云湖76cm长的沉积岩芯类脂物分子中脂肪醇进行分析,揭示了近130a以来星云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脂肪醇碳数分布C12~C30呈有规律变化:76~60cm深度表现为高碳数与低碳数相对平衡态势,60~38cm逐步变为以高碳数为优势,38~12cm高碳数较前阶段降低,12~0cm低碳数显现明显优势。低碳数与高碳数组分的比值Rl/h介于0.13~4.1之间,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状况下,Rl/h变化与气候的冷暖变化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明显揭示出了相对寒冷(1920年前)—温暖(20世纪30—50年代)—较寒冷(20世纪60—70年代)温暖(20世纪80年代)的气候变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湖泊富营养化快速发展,Rl/h也随之急剧增加。反映出脂肪醇对湖泊环境变化记录的灵敏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可能对环境自然演化的痕迹予以改变,产生叠加放大或抵消效应,使得现象解释更加复杂。从多种代用指标交合中提炼判识自然与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现代沉积物研究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张宏亮李世杰冯庆来张世涛
关键词:湖泊沉积
太湖ZS孔沉积记录的近50年来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对太湖北部竺山湾沉积物(ZS孔)钻探,测试ZS孔沉积物^(210)Pb、^(137)Cs、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粒度,研究近代太湖湖泊沉积物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结果表明,ZS孔中^(137)Cs比活度较低(<15 Bq/kg),利用ZS孔^(137)Cs 1963年时标得到平均沉积速率为0.32 cm/a,与应用^(210)Pb的CRS模式获得的近50年来平均沉积速率一致,利用^(210)Pb的CRS模式计算出近50年来沉积通量为0.13~0.75 g·cm^(-2)·a^(-1)),结合沉积物中的TOC、TN和TP浓度,获取了营养盐沉积通量在垂向上的变化,结果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营养盐沉积通量明显增加,谊变化趋势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观测资料相符,有机磷的影响和人类活动被认为是造成近20年来TP沉积通量增加的原因。
舒卫先李世杰姚书春
关键词:^210PB^137CS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6
2007年
湖泊沉积物作为揭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演化轨迹。而沉积色素是研究湖泊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它们对于重建区域初级生产力、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上生物色素在湖泊沉积中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它们在湖泊沉积物中的保存、生物输入源的识别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讨论了色素在利用湖泊沉积研究环境变化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沉积色素将在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方面具有优势。
申慧彦李世杰舒卫先
关键词:湖泊沉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