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40703)

作品数:110 被引量:1,876H指数:28
相关作者:江在森王双绪朱文耀张希黄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4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0篇地壳
  • 31篇地震
  • 28篇GPS
  • 24篇地壳运动
  • 19篇块体
  • 18篇形变
  • 16篇全球定位系统
  • 14篇青藏块体
  • 12篇东北缘
  • 12篇北缘
  • 11篇地震活动
  • 9篇强震
  • 9篇青藏块体东北...
  • 8篇断层
  • 8篇天体
  • 8篇空间大地测量
  • 7篇数据处理
  • 6篇中国地壳
  • 6篇天体测量
  • 5篇地壳水平运动

机构

  • 58篇中国地震局
  • 40篇中国科学院上...
  • 1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测绘科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27篇江在森
  • 24篇王双绪
  • 21篇朱文耀
  • 20篇张希
  • 14篇黄珹
  • 13篇金双根
  • 12篇王琪
  • 11篇陈兵
  • 10篇张晓亮
  • 9篇杨国华
  • 8篇郑作亚
  • 8篇张四新
  • 8篇韩月萍
  • 7篇单新建
  • 7篇王敏
  • 6篇申重阳
  • 6篇陈文胜
  • 5篇李延兴
  • 5篇甘家思
  • 5篇薛富平

传媒

  • 14篇大地测量与地...
  • 11篇地震学报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地震地质
  • 7篇中国科学院上...
  • 6篇中国地震
  • 5篇科学通报
  • 5篇测绘学报
  • 4篇天文学报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震
  • 3篇地壳形变与地...
  • 3篇天文学进展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学前缘
  • 2篇Earthq...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球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5
  • 8篇2004
  • 36篇2003
  • 36篇2002
  • 22篇2001
  • 11篇2000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非震负位错反演
<正> Matsu’ura非震负位错模型认为,受当今地壳运动驱动的各个活动地块间相对运动,在地块边界处有可能受到部分阻碍。假设每个块体边界都可分为上部脆性区和下部塑性区,后者可自由滑动,而上部摩擦阻力等却限制了块体的相对...
张希江在森王琪张晓亮王双绪
文献传递
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Dynamic Pattern of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and Several Strong Earthquakes such as Lijiang(M_s7.0)and Menyuan(M_s6.4)Earthquakes
2000年
Making use of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from regional preciseleveling data and gaining dynamic pattern combining with deformation data on spanningfaults, the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moderatelystrong earthquakes such as Lijiang (M_s 7.0) and Menyuan (M_s 6.4) earthquakes occurredin crust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rea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Yunnan and Qilianshan-Hexiregion.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facts, by studying the time-space nonhomogeneity and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status, som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medium. and short-termstrong seismic risk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dynamic informationare proposed.
Wang ShuangxuJiang ZaisenZhang XiChen Bing
关键词:VERTICALDYNAMICPATTERNEARTHQUAKES
小波分析理论在GPS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3年
在GPS数据处理中 ,存在着误差影响、影响波的干扰、周跳和数据量大等问题。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实质是在接收卫星信号时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周跳是由于卫星信号的失锁而造成信号的不连续 ;数据量大是因为GPS观测需要采样间隔小又连续观测所致。由于小波理论具有时频分析、波形分解、特征提取和快速小波变换等特性 ,应用小波变换和波形分解可以解决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的问题 ;应用特征提取可以解决周跳检测问题 ;
郑作亚黄珹卢秀山
关键词:小波分析GPS数据处理动态监测小波变换
镜像映射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2003年
为改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差分基线观测方程系数矩阵所构成的正则矩阵列向量呈现的强复共线性 (病态 ) ,利用镜像映射原理 ,对矩阵进行Householder变换 ,减弱病态性对参数最小二乘解的影响。算例表明 。
郑作亚黄珹卢秀山张飞鹏
关键词:数据处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利用活断层资料模拟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晚第四纪地壳变形场被引量:9
2004年
活动构造是现今大陆地壳变形的重要反映。文中对发育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活断层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并结合活断层定量研究对主要活断层做出了较为粗略的分类。在此基础上 ,借助改进的Haines方法 (即双三次样条函数 ) ,根据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主要活断层资料 ,推算得出将地壳变形看作连续变形情况下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变形的应变率场和速度场模型。模型与现今GPS观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吻合。文中还针对模型计算结果对中国大陆各区的运动矢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GPS观测结果的比较 。
荆燕任金卫
关键词:活断层地壳变形速度场应变率场
利用非差资料的精密点定位方案被引量:4
2001年
单站精密定位 (PrecisePointPositioning ,以下简称PPP)是在同时固定GPS精密星历和卫星钟的前提下 ,利用载波相位和伪距资料进行单台站的精密点定位 .采用该方法时不同台站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待估参数 ,即各台站互不相关 ,这一特点大大降低了计算量 .采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发展的数据处理软件GIPSY处理APSG联测资料 ,计算表明PPP的重复率相当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双差解算结果 .采用较好保持地面网构型的无基准算法 ,计算表明通过Helmert参考系转换后 ,PPP的解算结果与双差算法的外符精度大致相当 .解算表明 ,采用PPP处理 1 0 0个台站约需 3 .5小时 ,而处理同样的资料采用双差算法则需 1 8~2 0小时 .对于我国即将建成的大科学工程或地震监测的多达 2 0 0 0个接收机的GPS网而言 。
黄珹胡小工程宗颐
关键词:星历
GPS/LEO掩星方法中的电离层延迟量对太阳射电辐射流量的响应被引量:2
2003年
对无线电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掩星观测中的五组实际卫星轨道数据(包括GPS和LEO卫星),给出了在太阳射电辐射流量(FLUX)分别为0,70,160和240等几种情况下的电离层延迟量对10.7cm波长的太阳辐射流量的响应结果;这分别对应着无太阳辐射、太阳射电辐射处于活动低谷、平静期和高峰期等几种情形。从中可以发现,掩星观测中电离层延迟量对10.7cm波长的太阳射电辐射流量的响应表现为如下特性:电离层延迟同参数FLUX的大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FLUX越大,则掩星观测中的电离层延迟越大;对于上升掩星情况而言,掩星观测中电离层延迟量起先逐渐增加,然后达到某一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在掩星观测的初期和中期,太阳射电辐射处于活动低谷、平静期和高峰期等几种情形之间的电离层延迟量差异都较为显著,而在掩星观测的后期,几种情形相互间电离层延迟量的差异都比较小。
蒋虎黄珹
关键词:电离层全球定位系统掩星GPS太阳辐射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地壳运动被引量:29
2002年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等GPS观测结果表明 ,相对于稳定的阿拉善地块 ,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邻区现今地壳运动具有如下特征 :①甘青块体西部以北东向挤压运动和地壳缩短为主 ,其中柴达木盆地南缘 8mm/a的北东向地壳运动几乎全为柴达木盆地的压陷沉降和祁连山地的上升缩短所吸收 ;②柴达木盆地以东的甘青块体中、东部表现为整体的顺时针刚性旋转运动 ,其旋转北边界为毛毛山—海原走滑断裂带 ,旋转角速率为 0 .135°/Ma ;③受甘青块体顺时针旋转运动的耦合影响 ,鄂尔多斯地块表现为逆时针旋转运动 ,两者的耦合边界为北西向的六盘山断裂带 ;④海原左旋走滑断裂带和祁连北缘逆冲断裂带构成了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边界。
王庆良王文萍崔笃信朱桂芝梁伟锋
关键词:青藏块体地壳运动逆冲断裂带走滑断裂带
GPS资料揭示的小江断裂近期运动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5期的GPS观测数据,选择以区域重心基准为参考的方法,从大地形变测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小江断裂近期及其各段的地壳形变信息。结果显示:小江断裂近期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并具有一定的张扭性质,这种运动性质在汶川地震前后具有很好的继承性,这也说明了汶川大地震对小江断裂的总体运动趋势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2007~2009年的GPS资料显示小江断裂北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75mm/a,平均张扭速率为0.65mm/a;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5.55mm/a,平均张扭速率为1.55mm/a;南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72mm/a,平均张扭速率为3.2mm/a。
施发奇尤伟付云文
关键词:小江断裂带GPS地壳运动特征
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20
2005年
笔者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精密水准网和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资料和近10a来高精度GPS观测结果,结合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研究和探讨了该区现今构造变动和强震活动的一些特征和初步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现今构造变动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和随时间演化的非平稳性,其总体趋势呈现为新构造时期以来的继承性;②构造变动过程中的快速隆升异常区和与之相伴生的高梯度变形带、以及显著地断层活动异常,是较强地震孕育的标志,地震往往发生在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区域附近;③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的强烈挤压是该区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的主动力环境;构造变动和地震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密切相关。
王双绪张希张四新张晓亮薛富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活动特征高精度GPS应力场变化强震活动地震孕育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