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40700)

作品数:30 被引量:838H指数:15
相关作者:唐春安张国民汪素云刘庭金梁正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东北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1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地震
  • 4篇岩石
  • 3篇形变
  • 3篇岩石破裂
  • 3篇孕震
  • 3篇孕震模式
  • 3篇声发射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包体
  • 3篇值模拟
  • 2篇地震动
  • 2篇地震监测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兆
  • 2篇地震预测
  • 2篇岩石力学
  • 2篇应变场
  • 2篇应力
  • 2篇震前

机构

  • 12篇东北大学
  • 11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作者

  • 12篇唐春安
  • 5篇张国民
  • 4篇焦明若
  • 4篇刘庭金
  • 4篇汪素云
  • 3篇梁正召
  • 3篇俞言祥
  • 3篇高孟潭
  • 3篇黄明利
  • 2篇马宏生
  • 2篇傅宇方
  • 2篇王述红
  • 2篇刘智
  • 2篇张晓东
  • 2篇张红
  • 1篇单新建
  • 1篇张先康
  • 1篇李连崇
  • 1篇吴健
  • 1篇王夫运

传媒

  • 3篇地震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地震
  • 3篇Earthq...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Scienc...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第六次全国岩...

年份

  • 4篇2004
  • 6篇2003
  • 17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21台湾地震的近场加速度峰值分布特征
<正>1999年9月21日台湾7.6级地震是一个逆断层型地震。在这次地震中获得了极其丰富的数字强震加速度记录,其中主震时得到了400多台的自由场地加速度记录。同时这次地震震级较大,强震记录分布较好,地表断裂清晰,对研究逆...
俞言祥高孟潭
文献传递
NUMERICAL SIMUALTION TO EXCAVATION OF THICK COAL SEAM
SFPA is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thick coal seam mining.The simulated results reproduce the dynamic...
JIANXIN LIUCHUN’AN TANGSHUHONG WANG
STUDY ON ACOUSTIC EMISSION OF IRREGULAR SINGLE PARTICL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irregular particles compressed under four instant loading condit...
P.LINC.A.TANGY.M.WANGS.H.WANG
GPS观测结果变形分析的参考框架及其合理性被引量:24
2001年
参考框架问题是利用 GPS观测资料得到位移场 ,进而分析地壳运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对目前框架问题的两种主要处理方法作了归纳。指出这些方法的分析结果是否合理应予以定量判别。否则 ,将不能得出适当的位移解。对这两种方法所采用的参考框架的合理性给出了判别准则。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分析局部区域 (例如中国大陆 )的相对运动的需要提出了一种较为容易实现的局部相对稳定参考框架。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并通过对攀登计划下的两期复测资料 ,用这 3种做法做了试算和验证。
黄立人
关键词:位移场GPS观测
大陆岩石圈解耦及块体运动讨论——以青藏高原—川滇地区为例被引量:17
2003年
块体构造理论的发展不断地深化着人们对现今大陆岩石圈运动 ,尤其是大陆强震的孕育和发生规律的认识。块体底部边界的构造性质是块体运动的核心问题之一 ,同时也是块体构造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块体底部边界的岩石物理性质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和识别块体底部边界的前提。文中依据现代实验岩石学、实验岩石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等的研究成果 ,对块体底部边界之成因属性和岩石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将大陆块体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地壳型块体和岩石圈型块体。地壳型块体是由大陆上部地壳所构成的“薄板” ,壳内软弱带的顶面为其底部边界和潜在的解耦带。岩石圈型块体在岩石圈尺度上是力学耦合的 ,以上地幔软流圈的顶面为其底部边界。壳内软弱带具有垂直方向低速和各向异性的基本特征 ,联合多种地震测深方法有望确定块体的底界。在现今构造活动区内 ,地壳型块体的潜在解耦带可能由壳内部分熔融带承担。青藏高原南部—川滇地区 2 0 35km的深度上广泛存在低速带。地热、岩石学、实验岩石学和模拟均显示该地区的低速带具有部分熔融的成因属性。块体沿着该壳内低速层与下伏地壳发生某种程度解耦。
杨晓松马瑾
关键词:块体低速层部分熔融
非均匀性对拉伸载荷下Ⅰ型裂纹的扩展和贯通机制影响分析
基于细观损伤模型,应用RFPA2D程序再现了拉张外载作用下预开裂纹岩样中的一对Ⅰ型裂纹扩展、演化过程,并对不同均质度下岩样的贯通机制和载荷-位移曲线进行了分析。
黄明利王涛唐春安
关键词:非均质性
文献传递
Source mechanism of small-moderate earthquakes and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Yunnan Province被引量:25
2004年
In the paper, source mechanisms of 33 small-moderate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Yunnan are determined by modeling of regional waveforms from Yunn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earthquakes occurred within or near the Chuandian rhombic block have strike-slip mechanism. The orientations of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es obtained from source mechanism are changed from NNW-SSN to NS in the areas from north to south of the block, and tensile stresses are mainly in ENE-WSW or NE-SE.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e orientations of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radiate toward outside from the plateau, and the tensile stress orientations mostly parallel to arc structures. Near 28°N the orientations of both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and tensile stress changed greatly, and the boundary seems to correspond to the southwestern extended line of Longmenshan fault. Outside of the Chuandian rhombic block, the orientations of P and T axes are some different from those within the block.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source mechanism of small-moderate event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is consistence with that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determin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which means the source mechanism of small-moderate events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is region.
WUJian-ping(吴建平)MINGYue-hong(明跃红)WANGChun-yong(王椿镛)
关键词:SOURCEEARTHQUAKESSTRESSYUNNAN
地铁开挖对地基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39
2002年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 ,以地基关键断面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 ,应用自行开发RFPA2D程序就广州地铁二号线盾构开挖对新南方购物中心大楼稳定性影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断面洞顶的沉降位移和建筑物地基的沉降位移 ,数值模拟结果再现了隧洞开挖引起的周围岩体的损伤破坏过程 ,得到了隧洞及地基周围岩土的应力变化图 ,塑性区破坏图 ,以及位移矢量图 ,预报了破碎带的未来发展趋势·数值计算结果与采用解析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结果与现场观测资料基本吻合·
王善勇唐春安王述红陆培炎
关键词:地铁开挖地基沉降塑性区岩体损伤地下铁道
北京地区地震动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被引量:47
2002年
根据北京地区地壳结构和 1679年三河 -平谷 8级地震的研究结果 ,对北京地区进行了三维有限差分地震动模拟研究 ,并研究了北京地区的盆地效应。结果表明 ,盆地效应非常明显 ,在北京盆地内的大部分地区 ,盆地效应的放大系数达到 1 3,在某些地区甚至达到 2 0。将盆地的放大效应与北京市区地表土层的放大效应进行了对比 ,发现它们的放大率为同等水平 ,在部分地区盆地的放大效应更为明显。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中只考虑了地表土层效应的影响 ,由于许多城市位于盆地内 ,并且已经修建或正在修建大量的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高层建筑 ,因此 。
高孟潭俞言祥张晓梅吴健胡平丁彦慧
关键词:地震动地震危险性
历史地震资料的应用与开发被引量:5
2002年
本文分析了目前地震资料现状及其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的差别 ;中源地震的破坏现象 ;震中位置的不确定性 ;震源深度的不确定性等。
汪素云张晓东时振梁
关键词:历史地震地震参数防震减灾震中位置震源深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