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政府医学重点学科项目基金(2001)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超崔岱刘翠萍朱剑武晓泓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政府医学重点学科项目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胰岛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细胞
  • 3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移植
  • 2篇髓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大鼠骨髓
  • 2篇大鼠胰岛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胰岛Β细胞
  • 1篇胰岛素基因
  • 1篇胰岛细胞
  • 1篇胰岛样细胞
  • 1篇胰高糖素
  • 1篇胰高糖素样肽

机构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刘超
  • 5篇崔岱
  • 4篇刘翠萍
  • 3篇朱剑
  • 2篇茅晓东
  • 2篇徐宽枫
  • 2篇武晓泓
  • 1篇董凌燕
  • 1篇蒋晶晶
  • 1篇徐瑜
  • 1篇张梅
  • 1篇孙敏
  • 1篇覃又文
  • 1篇兰玲
  • 1篇蒋琳
  • 1篇唐伟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非生理浓度葡萄糖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分别刺激培养的胰岛β细胞1、7、14天,提取细胞总RNA,运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刺激胰岛β细胞1天后,葡萄糖浓度为2.2mmol/L时,胰岛素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当葡萄糖浓度高于对照组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当刺激时间为7天时,除葡萄糖浓度11.1mmol/L外,其余胰岛素基因表达均降低;如果刺激时间延长到14天,非生理浓度葡萄糖均表现为胰岛素基因的抑制作用。结论:短期的血糖升高可以一定程度地刺激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但长期的高血糖则表现为葡萄糖毒性作用,低血糖也可以抑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董凌燕刘超张梅刘翠萍覃又文
关键词:胰岛葡萄糖胰岛素基因葡萄糖毒性作用
介导胰岛新生的蛋白质研究进展
2006年
传统观念认为,胰岛是不可再增殖、分化的终末期细胞,但晚近的研究发现有一系列蛋白质可介导胰岛的新生,如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胎盘催乳素、胰升糖素样肽1、β细胞调节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Reg蛋白和胰岛新生相关蛋白等,这些蛋白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新生并抑制其凋亡。这为胰岛新生疗法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如可以用于移植后胰岛的保护以根治1型糖尿病。
崔岱刘超
关键词:胰岛移植胰岛Β细胞
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骨髓中存在胰岛样细胞被引量:2
2007年
本研究证实糖尿病大鼠骨髓中存在表达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胰淀粉样多肽的细胞簇,并检测到胰岛发育和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胰岛样细胞可能是骨髓中的成体干细胞转分化而来。
武晓泓朱剑蒋晶晶刘翠萍茅晓东徐宽枫徐瑜刘超
关键词:糖尿病骨髓细胞胰岛样细胞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的潜能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能力。方法:①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及代谢病研究室完成。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②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CD90表达及细胞周期,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③取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2组,低糖诱导组[先予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低糖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5.6mmol/L葡萄糖)]或高糖诱导组[高糖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25mmol/L葡萄糖)]培养14d,换予体积分数0.05胎牛血清低糖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或高糖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尼克酰胺(10mmol/L)培养7d,再加Exendin-4(10nmol/L)诱导培养7d。④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胰岛素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素阳性细胞数和平均荧光强度,电镜观察诱导后细胞的超微结构。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90阳性率为(96.3±1.3)%,CD45阳性率为(0.3±0.4)%,细胞周期静止期-DNA合成前期占(76.8±4.8)%,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期(11.3±3.7)%,DNA合成期(11.9±5.7)%。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成团簇状分布,少数聚集成团,直径80~200μm,半悬浮于培养瓶中。电镜观察此类细胞胞浆内有较多分泌颗粒。③低糖诱导组和高糖诱导组均表达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基因。④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低糖诱导组和高糖诱导组胰岛素阳性细胞数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21.9±11.1)%,(19.8±7.8)%,(1.4±1.2)%;21.0±7.6,22.5±14.5,8.7±3.5,P<0.05]。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胰岛�
武晓泓刘翠萍茅晓东徐宽枫崔岱朱剑刘超
关键词:骨髓细胞干细胞细胞分化胰岛素
全反式维甲酸对各种人甲状腺肿瘤细胞株增殖、摄碘及甲状腺特异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对4种甲状腺癌细胞株予全反式维甲酸处理,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同位素法测定摄碘功能,半定量RT-PCR检测甲状腺特异基因及维甲酸受体表达。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可抑制FTC-133细胞增殖,促进其摄碘及甲状腺特异基因的表达,但对C643、HTH74及XTC.UC1细胞无影响,提示不同甲状腺肿瘤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的反应性不相同。
崔岱兰玲刘超蒋琳唐伟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维甲酸增殖
胰高糖素样肽1对大鼠胰岛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胰高糖素样肽-1(GLP-1)对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探讨GLP鄄1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①GLP鄄1(10nmol/L)与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共孵育1天、3天和5天后,分别行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试验(GSIS),在试验的0、10、20及60min依次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放免法检测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或与GLP鄄1共育1天、3天、5天后分别收集各组胰岛细胞,RT鄄PCR法检测各组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变化。②分别予不同浓度的GLP鄄1(0、1、10、102和103nmol/L)与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RINm5f共育24h,及GLP鄄1(10nmol/L)与RINm5f共育24h、48h及72h,MTT法检测各组A值变化。结果:①与GLP鄄1共育后,大鼠胰岛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P<0.05),GSIS试验中各时间点胰岛素分泌量均升高(P<0.05),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即予GLP鄄1刺激5天后,胰岛素基因表达量最高;②与GLP鄄1共育后,随GLP鄄1浓度的增高及刺激时间的延长,RINm5f细胞MTT法中A值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的增加。结论:GLP鄄1可促进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和蛋白的分泌,对大鼠胰岛细胞亦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崔岱孙敏朱剑刘翠萍刘超
关键词:胰高糖素样肽-1胰岛胰岛素糖尿病
糖尿病胰岛移植及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被引量:5
2004年
胰岛移植或细胞治疗是根治1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体匮乏的难题。近年来研究显示,除同种自体或异体胰岛外,异种胰岛尤其是选择猪供胰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另外对扩增胰腺β细胞及制造胰岛素分泌细胞株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干细胞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人工构建类胰岛细胞成为可能。
崔岱刘超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移植细胞治疗细胞来源胰岛细胞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