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224)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庆祥成晓裕王艳华李国春董良鹏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沈阳农业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中国城
  • 1篇中国城市化
  • 1篇气候
  • 1篇气候事件
  • 1篇热岛效应
  • 1篇夏季
  • 1篇极端气候
  • 1篇极端气候事件
  • 1篇极值
  • 1篇极值分布
  • 1篇降水
  • 1篇降水资料
  • 1篇广义极值分布
  • 1篇城市热岛
  • 1篇城市热岛效应

机构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3篇李庆祥
  • 1篇李国春
  • 1篇储鹏
  • 1篇王艳华
  • 1篇江志红
  • 1篇黄嘉佑
  • 1篇董良鹏
  • 1篇成晓裕

传媒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套再分析降水资料在中国区域的对比评估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实测资料对NCEP-1、ERA-40和20CR再分析降水资料在中国范围内均值、年际变化、相关性和长期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平均而言ERA-40年降水量和实测值最为接近,而20CR和NCEP-1年降水量明显偏多,三者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3%,55.0%和36.9%三种再分析降水偏差最大区均出现在西南地区,最大偏差值都在600 mm以上;年际变化上,ERA-40和NCEP-1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年降水差值百分比出现一定波动性,而20CR在整个研究时段年降水差值百分比基本稳定;三套资料和实测资料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东部相关系数明显高于西部,值得一提的是ERA-40在大部地区的相关性好于其他两套资料;ERA-40和20CR则对大部分区域降水变化趋势的描述好于NCEP-1资料。
成晓裕王艳华李国春李庆祥
关键词:降水再分析资料
环渤海地区城市化对夏季极端暖夜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城市化对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指标(如夏季极端暖夜等)的影响研究尚少。取环渤海地区气象观测站的夏季(6-8月)逐日最低气温资料(1958-2009年),使用广义极值(GEV)分布拟合夏季极端暖夜气温分布,并对拟合函数的3个分布特征参数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根据特征参数变化特征进行城市化对极端暖夜的影响程度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在极端暖夜气温分布的3个参数的年际变化中,以位置参数的代表性最好。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偏高气温出现的可能性大,但极端气温变化幅度也较大。城市化对环渤海不同类型城市夏季极端暖夜气温的贡献均为上升作用,增温速度最大约为0.3℃/(10 a)。
李庆祥黄嘉佑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广义极值分布
城市分类对中国城市化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人口数据进行城、乡气象站点的划分,探讨了三种不同划分方法对城市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根据三种方法认定的城、乡站点,使用均一化订正的地面观测气温数据,分析了1961—2004年我国不同区域和12个城市群的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UHI effect)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城市化影响研究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UHI effect的数值大小上,而西北地区的不确定性则多体现在变化趋势的方向上;用三种方法同时认定的城、乡站点对比表明,中国东南地区城市化对区域气温增暖的贡献较强,西北地区较弱,东北和西南地区则无明显一致的影响;城市化对季节平均温度的影响存在南北差异,春、秋季在南方的影响显著,冬、春季在北方的影响显著。
储鹏江志红李庆祥董良鹏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热岛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