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2)

作品数:40 被引量:514H指数:12
相关作者:余新晓肖洋岳永杰陈丽华孙庆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人工林
  • 6篇径流
  • 5篇水文
  • 5篇护林
  • 5篇防护林
  • 4篇油松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水分
  • 4篇土壤
  • 4篇土壤水
  • 4篇流域
  • 4篇侧柏
  • 3篇植被
  • 3篇土壤水分
  • 3篇种群
  • 3篇林冠截留
  • 3篇混交
  • 3篇混交林
  • 3篇降水
  • 3篇防护林体系

机构

  • 37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北京市园林绿...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黑龙江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包头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电子信...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35篇余新晓
  • 10篇肖洋
  • 9篇岳永杰
  • 8篇陈丽华
  • 7篇孙庆艳
  • 5篇武军
  • 5篇牛丽丽
  • 5篇刘彦
  • 5篇杨新兵
  • 4篇王雄宾
  • 4篇樊登星
  • 4篇胡淑萍
  • 4篇李金海
  • 3篇王春玲
  • 3篇李子君
  • 3篇李秀彬
  • 2篇杨启红
  • 2篇陈慧新
  • 2篇王鹏
  • 2篇夏兵

传媒

  • 31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1篇2008
  • 4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在对黄土高原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和评价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变化及其亏缺度,对于调控水分关系,解决水分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供耗矛盾突出,不同植被地带人工林地水分亏缺度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亏缺度由森林带的不亏缺逐渐增大到典型草原带的61.52%;阴坡水分亏缺度小于阳坡,坡下部小于上部,缓坡小于陡坡;土壤剖面的水分循环活跃层亏缺度要远小于强烈耗水层,最大相差达66.67%;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性,雨季时一般供水量大于耗水量,林地水分亏缺程度较轻,但雨季前植被蒸腾耗水较强,水分供需矛盾突出,亏缺程度较重。
易亮李凯荣张冠华牛俊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人工林地
太行山两侧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石家庄、太原两地区1986—1988年间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和气象资料,分析了两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两地区大气降水δD和δ18O都表现出明显的"夏高冬低"的季风气候降水特征;②两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都比中国降水线方程的小;③两地区氘盈余值d相对很小,但整体都表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特点;④石家庄地区大气降水δ18O与温度间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与降雨量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太原地区大气降水δ18O与温度间正相关性较弱、与降雨量负相关性较明显。
贾国栋余新晓樊登星郑江坤李庆云郭晓菲赵阳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大气降水线环境效应
植被对流域水文特征响应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通过2001~2005年连续5年的密云水库集水区的流域水文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为594.7 mm,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的70%~80%。表层土壤含水量年均6.8%~11.3%,年内变化与降雨量趋势基本一致,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植被的恢复,流域内产流量和产沙量逐渐降低,植被的消减率最大可达77%。流域内的多次水质抽样检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质指标都达到一类水质标准,超标指标主要是总氮和总磷。
杨新兵余新晓孙庆艳陈慧新
关键词:流域水文植被径流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对降水及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油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单次降雨过程中的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而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跟林外降水量皆呈线性相关关系,它们占林外降水的比例分别为7.23%~87.39%,12.56%~91.58%和0.007%~1.77%。环境状况、气象条件和降水特性的不同是造成同一地区大气降水化学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降水透过油松林冠层后,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中元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穿透降水中各元素含量变化均与降水时间间隔呈正相关,而与降雨强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除N外,树干茎流中P,K元素含量与降水特性的关系与穿透降水的相同。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杨新兵孙庆艳
关键词:油松林冠截留树干茎流
密云水库集水区森林的水文作用——以北庄小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07年
从径流小区、天然坡面径流场及流域3个尺度,对试验流域内森林植被对水文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流域2004年年径流系数为0.43,2005年为0.10,流域内产沙均为0。有林与无林2个天然坡面径流场相比,降雨与径流系数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有林坡面径流系数2003年最大,为0.72,无林坡面径流系数2003年最大,为0.97,有林坡面产沙模数明显低于无林坡面,2004年产沙削减率为18.7%,2005年产沙削减率为77.3%。不同树种组成的径流小区产流量排序为板栗>刺槐>油松。对流域水质抽样检验结果表明,超标指标主要是总氮和总磷,其余水质指标均达到一类水质标准。总体来看,流域内森林植被的增加,明显增强林地的调洪、蓄水、减沙和改善水质的功能。
杨新兵余新晓武军肖洋陈慧新孙庆艳
关键词:流域森林水文径流水质
北京密云麻栎人工混交林降水再分配及树干茎流特征被引量:10
2007年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麻栎人工混交林降水再分配和单株树干茎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年均降水量为578.74 mm,降水以低于20 mm量级为主,且大部分集中在6-8月,其中8月降水量最大;单次降雨过程中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占林外降水的比例分别为0.53%~33.67%、64.57%~93.71%和1.76%~5.76%;干流中N、P、K元素含量与2次降水时间间隔呈正相关,而与平均降雨强度和30 min最大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
关键词:麻栎大气降水林冠截留树干茎流
北京密云水库地区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在2006年雨季,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人工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单次降雨过程中,林冠截留量、穿透降水量和树干茎流量占大气降水量的比例,油松人工林分别为8.46%~68.97%3、0.80%~90.63%和0.12%~1.62%,栎柏人工混交林分别为0.53%~29.35%6、8.48%~93.71%和2.17%~5.76%,2种林分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29.23%和18.21%,2种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51和1.76 mm。油松人工林地0~30 cm土层的最大贮水能力和有效贮水能力分别为204.90和68.23 mm,栎柏人工混交林地的分别为160.80和41.87 mm;油松人工林地和栎柏人工混交林林地的稳渗速率分别为0.68和0.22 mm/min。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
关键词:水文效应人工林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
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1
2008年
该文分析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智能优化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为思想,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根据信息系统的理论,在Microsoft.net平台下研究并实现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优化系统。该系统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以向导的方式,提示用户按照设定的步骤,并结合应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专家经验,完成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优化。为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功能,应用该系统对华北土石山区半城子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能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等显著特点,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系统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王春玲王鹏
关键词:防护林体系层次分析法
人工神经网络在流域植被类型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鉴于防护林体系植被类型受众多因素影响,并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点,以近自然林业为理念,采用LM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防护林体系植被类型优化模型,并用典型流域的现实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验证。结果表明,用Matlab构建的模型方便、快捷,同时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的特点,为防护林体系植被优化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胡淑萍余新晓王小平秦永胜陈俊崎
关键词:植被类型人工神经网络LM算法
基于水文分析法评估水保措施对潮河上游年径流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该文基于潮河流域内的降水资料和水文资料,对流域1961—2005年降水--径流关系以及水土保持--径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不同的水文分析法评估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是不同的;利用经验公式法、径流系数还原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出1981—2005年(措施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分别为23.79%、30.67%、30.79%和31.69%。②不同方法计算出的不同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效应,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2001—2005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大,1981—199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次之,1991—200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小。③水土保持措施对枯水时段的减水效应更为突出。
李子君李秀彬余新晓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年径流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