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3044902)

作品数:15 被引量:96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宁许育东石敏晁晟陈名海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玻璃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陶瓷
  • 11篇金属
  • 11篇金属陶瓷
  • 5篇基金属
  • 5篇基金属陶瓷
  • 5篇TI(C,N...
  • 4篇显微组织
  • 4篇纳米
  • 3篇韧性
  • 3篇力学性能
  • 3篇纳米改性
  • 3篇价电子
  • 3篇价电子结构
  • 3篇力学性
  • 2篇断裂韧性
  • 2篇润湿
  • 2篇润湿性
  • 2篇碳化物
  • 2篇细晶
  • 2篇细晶粒

机构

  • 14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株洲硬质合金...

作者

  • 14篇刘宁
  • 10篇许育东
  • 8篇石敏
  • 6篇晁晟
  • 5篇陈名海
  • 3篇韩成良
  • 3篇章晓波
  • 2篇李勇
  • 1篇尤显卿
  • 1篇袁玉鹏
  • 1篇于超
  • 1篇晁盛
  • 1篇谢峰
  • 1篇陈焱
  • 1篇张宝华
  • 1篇斯庭智
  • 1篇荣春兰
  • 1篇任萍萍
  • 1篇杨海东
  • 1篇袁红梅

传媒

  • 5篇硬质合金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矿冶工程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陶瓷中陶瓷相的润湿性与其价电子结构的关系被引量:5
2004年
通过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计算了多元陶瓷相价电子结构,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成分与价电子结构的关系;并且将价电子结构与座滴法实验测得的接触角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碳化物的添加均能导致最强键上共价电子数nA的增加,其中添加VC的影响最为显著,依次为VC>Mo2C>NbC>WC>TaC。研究还发现,碳化物的添加使体系接触角持续下降,同时接触角随键能的增加持续下降。
许育东刘宁陈名海石敏
关键词:金属陶瓷陶瓷相润湿性价电子结构多元线性回归合金化
纳米TiN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的抗热震性能被引量:8
2007年
为研究不同粘结相对纳米TiN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真空烧结制备了粘结相质量分数分别为20%Ni、10%Co-10%Ni和20%Co的Ti(C,N)基金属陶瓷。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材料的组织,并测量了力学性能。采用压痕-急冷法主要研究了其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增长,粘结相为Ni的金属陶瓷的抗热震性优于粘结相为Co的金属陶瓷。显微照片表明,裂纹主要沿硬质相/粘结相界面及粘结相扩展。
章晓波刘宁于超李勇陈焱
关键词:抗热震性粘结相
原始粉末粒度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对比研究了由不同粒度原始粉末制备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粉末粒度对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有重大的影响。本论文对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晁晟袁玉鹏韩成良许育东刘宁
关键词:力学性能粉末粒度金属陶瓷材料粉末制备显微组织
铣削刀片用纳米改性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被引量:8
2004年
研究了铣削刀片用纳米改性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SEM观察结果表明,铣削刀片用纳米改性金属陶瓷组织仍由陶瓷相和金属相组成,其中粗大的陶瓷相颗粒为芯/壳结构;Mo元素添加能有效细化金属陶瓷陶瓷基体组织。抗弯测试表明,随金属相含量增加,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增加,而硬度则降低;断口分析可知,沿晶断裂为其主要的断裂方式。
韩成良刘宁许育东晁晟
关键词:纳米改性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A New-type of Cermets Cutter with Nano-TiN Addition: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Cutting Properties
2006年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ew-type of cermets cutter (tool A) with nano-TiN modification and its cutting properties in cutting gray cast iron are investigated. SEM and TEM observation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bove material reveal that nano-TiN modified cermets possess a finer microstructure than conventional cermets. In the cutting tests, for comparison, cemented carbide cutter (YG8, tool B) was also utilized. The cut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tting properties of tool A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ool B.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predominant failure mode of tool A is normal wear and micro-spalling under lower cutting quantities, and that chipping occurs under higher cutting quantities. SEM analysis reveals that cohesion, oxidation and diffusion wear become very apparent at a higher cutting speed. On the contrary, grain wear also exists but is not apparent.
刘宁
关键词:金属陶瓷
超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了两种超细晶粒纳米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44Ti(C,N)-5TiN(nm)-15WC-16M02C-20Ni(刀具A)和39Ti(C,N)-10TiN(nm)-15WC-16M02C-20Ni(刀具B)在加工正火态中碳钢时的切削性能和磨损机理。研究表明,两种刀具材料的显微组织都由金属相与陶瓷相组成,其中粗大的陶瓷相呈典型的芯/壳结构,陶瓷相晶粒尺寸为400~800nm。切削实验表明,刀具A的切削性能要优于刀具B,刀具A常以后刀面正常磨损的方式失效,刀具B则常以破损崩刃的方式失效。能谱(EDS)分析表明,高速切削时金属陶瓷刀具主要的磨损机制是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
许育东刘宁石敏晁晟杨海东谢峰
关键词:超细晶粒金属陶瓷刀具
(Ti,Mo,W,Ta,V,Nb)(C,N)多元陶瓷相的价电子结构被引量:3
2005年
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计算了(Ti,Mo,W,Ta,V,Nb)(C,N)多元陶瓷相的价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价电子结构参数(nA)随碳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碳化物对价电子结构参数的影响不同,其中VC的影响最为显著。价电子结构参数(nA)可以用来评价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提出了相关的判据关系式。
许育东刘宁石敏陈名海
关键词:电子结构碳化物EET理论
起始粉末粒径对Al_2O_3-TiC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热压烧结制备了Al2O3和Al2O3-TiC复合陶瓷。研究了起始粉末粒径对Al2O3-TiC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TiC显著地提高了氧化铝陶瓷的力学性能,σf和K1c分别提高了70%和90%。其中大颗粒TiC对氧化铝陶瓷的增韧尤为有利,其裂纹偏转增长了扩张路径,提高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尤显卿斯庭智任萍萍刘宁
关键词:力学性能
Mo添加量对纳米改性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5
2005年
研究了Mo添加量对铣削用TiC TiN(nm)WC-Mo2C Ni Co金属陶瓷的组织特征、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的组织为典型的两相结构特征,其中陶瓷相的芯/壳结构(core/rimstructure)与溶解析出机制有关。少量Mo的加入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断口SEM分析表明:断裂机理为典型的混合型断裂(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金属相存在着明显撕裂的痕迹。
许育东刘宁石敏韩成良晁晟
关键词:纳米改性金属陶瓷
纳米增强金属陶瓷的组织及热冲击性能被引量:15
2006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及其刀具的高速切削性能,研究了纳米增强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特征和热冲击性能。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组织中陶瓷相呈现典型的芯-壳结构特征;芯为TiC或Ti(C,N),而壳则为(Ti,Mo,W)(C,N)固溶体。纳米增强金属陶瓷机制为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和固溶强化。热冲击实验表明:随着热循环的进行,材料中孔洞的数量、孔洞的尺寸以及微裂纹的尺寸随之增大;同时,热循环过程中出现的表面氧化、裂纹长大、偏转以及桥接现象也很显著。与常规Ti(C,N)金属陶瓷相比,纳米增强金属陶瓷的抗热冲击性能明显提高。
许育东刘宁石敏晁晟张宝华刘雪敏刘斌
关键词:孔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