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作品数:348 被引量:3,295H指数:28
相关作者:吴惠英崔群姚虎卿刘贤兴孔庆兖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8篇医药卫生
  • 49篇农业科学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1篇化学工程
  • 26篇生物学
  • 20篇电气工程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机械工程
  • 17篇建筑科学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电子电信
  • 8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0篇细胞
  • 19篇基因
  • 14篇肿瘤
  • 13篇电机
  • 13篇胰腺
  • 13篇神经网
  • 13篇神经网络
  • 12篇蛋白
  • 10篇丝素
  • 9篇制冷
  • 9篇复合材料
  • 9篇复合材
  • 8篇心肌
  • 8篇吸附剂
  • 8篇吸附制冷
  • 8篇免疫
  • 7篇胰腺炎
  • 6篇水稻
  • 6篇萃取
  • 6篇腺癌

机构

  • 39篇东南大学
  • 20篇江苏大学
  • 20篇江苏省人民医...
  • 20篇南京师范大学
  • 19篇南京大学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9篇扬州大学
  • 17篇南京工业大学
  • 17篇苏州大学
  • 17篇徐州医学院附...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3篇江苏省农业科...
  • 12篇苏州经贸职业...
  • 10篇南京航空航天...
  • 10篇徐州医学院
  • 10篇江苏理工大学
  • 7篇江苏大学附属...
  • 7篇南京军区南京...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11篇吴惠英
  • 9篇姚虎卿
  • 9篇崔群
  • 8篇孔庆兖
  • 8篇刘贤兴
  • 7篇陈海军
  • 7篇林军
  • 7篇刘慧
  • 7篇顾正桂
  • 7篇张建新
  • 6篇陈世福
  • 6篇陈靖芯
  • 6篇吴守一
  • 6篇李东野
  • 5篇郭立玮
  • 5篇周骥平
  • 5篇张颖冬
  • 5篇徐晶
  • 5篇宰金珉
  • 5篇左保齐

传媒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江苏医药
  • 6篇江苏农业学报
  • 6篇徐州医学院学...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工业建筑
  • 5篇医学研究生学...
  • 5篇计算机科学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4篇丝绸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焊接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江苏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 27篇2005
  • 50篇2004
  • 82篇2003
  • 63篇2002
  • 83篇2001
  • 9篇2000
  • 3篇1999
  • 6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3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病毒载体介导尿激酶受体基因在乳腺癌细胞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尿激酶(uPA)及其受体(uPAR,CD87)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相关[1].uPAR是一种由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的糖蛋白,通过将uPA活性定位于细胞表面(即胞周)而调节蛋白水解过程[1,2].本研究我们利用逆病毒载体将uPAR基因导入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MCF-7,为客观评价uPAR基因过表达与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提供了实验模型.
白霞奚晓东傅建新王玮陈子兴阮长耿
关键词:基因乳腺癌
^(32)P-磷酸铬间质给药在荷人胰腺癌裸鼠的体内生物学分布及形态学表现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研究32 P 磷酸铬 (32 P胶体 )瘤体间质给药治疗BALB c nu nu裸鼠荷人胰腺癌(Pc 3)移植瘤时在体内相应组织中的分布、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全身毒性反应。方法  5 1只荷瘤裸鼠 ,经瘤体给予不同剂量32 P胶体或尾静脉给药 ,分批处死 ,动态观察32 P胶体在裸鼠体内放射性分布和组织器官形态学表现 ,观察体重变化和计数WBC和PLT ,测量瘤体表面放射性计数率。结果 32 P胶体瘤体间质注射后其放射性计数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组织 ,器官组织放射性计数率瘤体给药明显低于尾静脉给药。瘤体给药有效半减期为 13d。形态学检查显示给药后大部分Pc 3细胞被破坏 ,并出现分化较好的瘤细胞 ;肝、脾、肺及淋巴结等重要器官组织的辐射损伤为可逆性 ,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现象。结论 32 P胶体瘤体间质给药是治疗胰腺癌安全、简便、有效的核素介入疗法。
高文刘璐尹其华王自正王宇端木浩黄鹰张东生李澄
关键词:胰腺癌体内生物学分布形态学毒性反应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描述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IMAGE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综合运用了多媒体、媒体存储、数据组织和表示方法、图像检索技术等。也介绍了基于图像颜色、形状和纹理的检索算法。给出了@IMAGER系统结构、实现技术和功能。
许营坤王崇骏杨育彬陈世福
关键词:图像检索系统图像匹配算法图像处理图像识别多媒体
开关磁阻风力发电机系统的控制方案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主要研究单相 8/ 8结构开关磁阻发电机用于中小型离网式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案 ,在概述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的构成、开关磁阻发电机的结构及主电路、风轮机的功率特性的基础上 ,分析比较了风力发电系统的三种控制方案 (风速跟踪控制、转速反馈控制、功率扰动控制 ) ,并针对实用价值较大的转速反馈控制方案 ,研发出一套单片机控制系统 ,并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
朱学忠张琦雪刘迪吉
关键词:闭环控制系统开关磁阻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系统单片机
甘薯近缘野生种资源的杂交亲和性评价及利用被引量:10
2003年
甘薯近缘野生种与甘薯栽培品种的杂交结实率研究表明 ,甘薯栽培品种与不同倍性I .trifida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为 9.33% ,其中与六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高 ,与二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低 ;与四倍体I .littoralis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 4 .2 2 % ;与I .leucantha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 0 .75 %。甘薯与近缘野生种杂交 ,其后代的结薯性出现广泛的分离 ,甘薯与六倍体I.trifida的杂交后代结薯率高于与其它低倍体的野生种。在甘薯栽培品种与近缘野生种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一些优良的杂种后代。利用六倍体I.trifida与甘薯栽培品种杂交和回交 ,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了苏渝 30 3和渝苏 2 97等甘薯品种。
谢一芝吴纪中戴起伟张黎玉尹晴红邱瑞镰
关键词:甘薯杂交亲和性种间杂交育种
基于全局颜色的图像检索算法与实现被引量:7
2004年
本文描述了基于全局颜色的图像检索算法及其实现算法。也讨论了颜色空间划分方法、全局颜色直方图特征提取方法和基于全局颜色直方图特征的检索算法。这种算法检索速度快、准确率高。并给了一个具体检索实例。
于汶涤王崇骏伍静陈兆乾
关键词:图像检索算法图像识别计算机
中华绒螯蟹卵巢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31
2003年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中华绒螯蟹卵巢两个发育时期的差减cDNA文库。正向差减杂交以Ⅲ期卵巢为试验方、Ⅱ期卵巢为驱动方 ,反向差减杂交以Ⅱ期卵巢为试验方、Ⅲ期卵巢为驱动方 ;将所获差减cDNA片段克隆入质粒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最后获得的正、反向差减文库分别含 86 3、 36 0个重组子。PCR扩增鉴定正、反向差减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平均大小分别为 36 0和 16 0bp 。
马长艳周开亚郭豫杰王义权赵乃刚汪朝晖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卵巢差减CDNA文库
基于DSVM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被引量:11
2005年
针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采用纯积分的电压模型作为磁链观测器,存在着误差积累以及直流偏移,导致电流和转矩的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磁链观测器,该观测器由两个模型组成,开环电流模型用于低速范围内观测磁链,自适应电压模型用于全速范围内观测磁链.对电压模型观测的定子磁链引入一个反馈量,用PI调节器进行误差校正,大大提高了观测的精度.并采用离散空间矢量调制(DSVM)的方法,提高异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动态性能.在保留传统直接转矩控制(DTC)动态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电机的低速转矩,并减小了转矩脉动和电磁噪声,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刘贤兴黄旦旦汤煊琳孙玉坤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磁链观测器空间矢量调制
除湿空调用高效吸附剂的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对自制吸附剂 (DH 5 0 ,DH 70 )、硅胶和 13x的除湿制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DH 5 0和DH 70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 ;对DH 5 0、DH 70、硅胶和 13x用于除湿制冷 (空调 )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吸附量、空气湿度、再生温度、制冷量和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对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DH 5 0和DH 70的除湿制冷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吸附剂 (硅胶和 13x)。DH 5 0和DH 70吸附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 .72 1kg/kg和 0 .73 6kg/kg ;在 10 0℃条件下再生 ,DH 70吸附剂的除湿制冷量是硅胶的 2 .2倍 ,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是硅胶 1.9倍 ;在较高再生温度 (2 0 0~ 2 5 0℃ )下 ,DH 5 0吸附剂的除湿制冷量是 13x的 1.3倍 ,单位质量DH 70吸附剂的制冷功率是 13x的 2 .2倍。DH 5 0和DH 70吸附剂具有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 ,既适用于以低位热源驱动的除湿制冷系统 ,也可用于利用汽车尾气 (3 0 0~ 5 0 0℃ )
崔群姚虎卿
关键词:除湿制冷吸附剂除湿空调硅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定量性状位点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定量性状位点:16内含子插入/缺失(I/D)和3’非翻译区4656(CT)23多态性与高血压、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5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CI)、45例腔隙性脑梗塞、33例脑出血、40例高血压患者及66例正常对照者以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FLP)方法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以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检测4656(CT)23多态性。结果:各受试组之间比较,仅ACI患者ACE基因I/D等位基因频率(0.546/0.454)分布与对照人群(0.674/0.326)显著不同(X2=4.114,P<0.05),而高血压、脑出血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人群无显著差别;D等位基因决定高水平血AT-Ⅱ。本受试人群中未发现3'非翻泽区4656(CT)23多态现象。结论:ACE D等位基因并非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是ACI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中国人3’非翻译区可能无4656(CT)23多态性。
张颖冬钱敏石静萍刘阳方群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多态性高血压脑血管病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