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822083)

作品数:60 被引量:245H指数:6
相关作者:姚尚建陈鹏张一鸣梅杰郑容坤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政治法律
  • 21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城市
  • 28篇政治
  • 23篇市政
  • 22篇城市政治
  • 16篇权利
  • 8篇城市化
  • 7篇政府
  • 7篇权力
  • 7篇城市发展
  • 6篇乡村
  • 5篇地方政府
  • 5篇政府规章
  • 5篇审查
  • 5篇权利平衡
  • 5篇规章
  • 5篇备案
  • 5篇备案审查
  • 4篇地方政府规章
  • 4篇族群
  • 4篇城镇化

机构

  • 59篇华东政法大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闽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航发商用...
  • 1篇杭州市人民政...

作者

  • 39篇姚尚建
  • 4篇陈鹏
  • 2篇张一鸣
  • 1篇郑容坤
  • 1篇梅杰

传媒

  • 6篇理论与改革
  • 5篇理论探讨
  • 2篇新视野
  • 2篇行政论坛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中共福建省委...
  • 2篇犯罪研究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人大研究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民族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年份

  • 2篇2020
  • 21篇2019
  • 16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国际移民治理——基于社会融合的视角被引量:8
2019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大量集聚的国际移民日益成为我国城市治理的新难题,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主流社会对移民的态度4个方面。基于社会融合的视角分析国际移民在我国城市中的治理难题,能够促进城市的和谐运行与经济发展。为了推动城市与个体的和谐共生,政府可从释放社会活力、加强政府管理、培育移民文化、发挥信息优势4个维度探索"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
晏晓娟
关键词: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经济全球化文化冲突
城市治理的差序参与——基于“市民服务热线”的分析视角被引量:3
2018年
从电话、电报到网络,基于工具的公共治理及其参与存在一个“差序”格局。“市民服务热线”在20世纪后期进入中国城市治理体系,在基于电话沟通的双向互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公众与城市政府的单线联系逐步让位于多维联系,简单的信息沟通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带来的治理参与。但是不同的手段背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公众群体,市民热线的传统沟通方式仍然有消弭数字鸿沟、实现整体性参与的制度空间;从政策促进的角度,借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善市民热线的沟通即时感,则是一个需要积极尝试的方向。
姚尚建梅杰
关键词:公共治理
城市变迁中的双重吸纳——基于国家与城市关系的历史视角被引量:2
2015年
城市化同时是政治权力重构的过程。具体而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有一个从城市国家到国家城市的身份转变。当城市进入国家政治之后,国家与城市不可避免地把自身的权力结构嵌入了对方政治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既体现在国家的形成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国家与城市权力关系调整的过程,国家无法吞噬城市,城市也无法侵蚀国家,城市与国家在双向的政治吸纳中实现城市主体的独立性,也维护着国家的整体性。
姚尚建
关键词:城市政治国家政治
城市的回归——乡村贫困治理中的特色小镇被引量:4
2018年
城市化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公共政策。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中,特色小镇蔓延的可能性已经被城市更新局部取代,但是这样的政策调整忽视了小镇在乡村贫困治理中的可能性角色。在乡村的贫困治理中,城市化往往被简单理解为农民进城务工,或者返乡建设美丽乡村。这种城市化的思维是基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中心主义考虑的,从而忽视了城市的本质特征。特色小镇的背后不仅仅是产业和建制的争论,更重要的是,特色小镇本身就蕴含着城市的本来面目。在中国城市化的基本进路中,特色小镇既包含着美丽乡村的内在诉求,也暗含乡村贫困治理的基本逻辑。
姚尚建
关键词:城市政治贫困治理
法治城市建设中的规制创新:基于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的视角被引量:2
2018年
法治城市是当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城市性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基础保障,法治城市必然要求法治政府的强力推动。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实现对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对政府行政立法权的有效规制。通过从主体、制度和过程的视角对市级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工作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缺乏统一的备案审查主体,政府规章的报备、审查力度以及纠错、处理力度与公众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的启动机制、审查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出路在于强化人大系统对于规章报备的审核,在人大系统和行政系统双备案通道的现有格局和政治体制之下,逐步明确以人大系统对政府规章的备案审查为主,并在立法层面明确人大系统的审查意见作为最终结论,从而通过对于政府的规制创新助力法治城市创建。
张一鸣
关键词:法治城市政府规章备案审查
地方行政立法监督制度的域外借鉴及启示——基于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的视角被引量:2
2019年
一、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概念和功能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所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具有法的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等。
张一鸣
关键词: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立法监督制度地方行政
国有企业一体化监督体系的协同效应探析
2019年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构建一体化监督体系,是做好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监督全覆盖、夯实从严治党、廉洁治企的重要方式。如何通过转思路、调方式、优方法、建工具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创新,探索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纪检、效能监察、内部审计、内控测试等为手段,以监督信息系统为平台,吸收各业务监督检查结果,充分发挥专家和职能部门等各方监督力量,打造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都要被监督的阳光企业和廉洁企业,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矩阵式的一体化大监督体系,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和重点。
张一鸣
关键词:国有企业事中监督内部审计风险管控事前防范矩阵式
开放与包容:落脚城市人口政策的价值指引被引量:2
2019年
城镇化浪潮的启动裹挟着大量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边缘空间是他们的落脚之所。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集聚相当数量的人才,城市是人才的创业空间。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的人口政策陷入了对立的两端,在对部分低收入外来群体及其居住空间进行清理和整治的同时,通过各种落户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手段抢夺人才。排斥性的人口政策,导致完整的城市经济生态链被打破、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加大、人才被一定程度浪费、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社会整合难度加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是人口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尊重市场而非权力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制定城市人口政策的基本准则。开放而非封闭、包容而非排斥,应成为落脚城市人口政策的价值指引。
陈鹏
关键词:城镇化人口政策
城镇化的转向与乡村振兴的机遇被引量:4
2019年
城镇化发展进程与乡村命运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城镇化进程就是人口和资本等要素不断从乡村空间向城镇空间流动的过程。城镇化初期,少数进城务工群体将务工获得的收入带回了乡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而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和资本等要素的持续性流出,乡村衰败开始凸显。随后,伴随城镇化高潮的褪去,逆城镇化阶段开始到来,资源和要素开始一定程度地向乡村地区回流,在城市对周边区域特别是乡村地区产生的扩散效益的带动下,乡村振兴的步伐悄然启动,假以时日,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也必将实现。
陈鹏
关键词:城镇化
进入城市的农民:个体权利与集体权利
2019年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速。随着农民大规模进入城市,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二元体制逐渐为城市权利所瓦解。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长期以来农村的集体耕作与农业生产启发了农民集体权利的形成,因此,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移民过程中,农民进城体现为个体城市权利的实现,本质上却是集体城市权利的实现。为了维系城市的空间安全,城市政府通过积分落户等城市政策实现农民的个体权利,但是这一政策事实上形成农民精英的个体抽离,从而削弱了农民集体性权利的实现。
姚尚建
关键词:城市政治个体权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