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GB03B604-03)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日新刘刚高德武孙雪文徐洪亮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荚果蕨
  • 3篇有性繁育
  • 3篇幼苗
  • 3篇生态因子
  • 2篇幼苗生长
  • 2篇植物
  • 2篇生理特性
  • 2篇人工繁殖
  • 2篇蕨菜
  • 2篇蕨类
  • 2篇蕨类植物
  • 2篇苗生长
  • 2篇繁殖
  • 1篇有机肥
  • 1篇遮阴
  • 1篇生长环境
  • 1篇生长及光合特...
  • 1篇生物量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处理

机构

  • 7篇黑龙江省水土...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7篇李日新
  • 6篇孙雪文
  • 6篇高德武
  • 6篇刘刚
  • 4篇魏琳
  • 4篇徐金忠
  • 4篇徐洪亮
  • 1篇赵雨森

传媒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现代园艺
  • 1篇水土保持应用...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荚果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人们对野生荚果蕨的长期、大量采摘,使其正面临着资源萎缩、减少,产量呈下滑的趋势,为了保持和培育该物种资源,于2004—2006年进行了荚果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内进行,采用互比法3次重复,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温度、水分和基质等生态因子,试验观测对荚果蕨孢子萌发、原叶体出现、配子体形成孢子体及其形成孢子体率的影响,试验结果:配子体形成孢子体率,在4种基质中,土壤为52%,蛭石为33%(见表1,图2);在遮光情况下,透光率在28.1%至全光照的光照强度区间范围内对荚果蕨繁育有利(见表2,图4);平均温度20~24℃条件下,孢子体出现时间、数量,配子体形成孢子体率明显优于平均温度12℃的处理(见表3,图6);土壤水分<20%孢子不萌发,原叶体生长速度和配子体形成孢子体率依次:水分45%>40%>35%(见表4,图8)。
高德武石长金李日新孙雪文刘刚
关键词:荚果蕨生态因子有性繁育
蕨菜人工有性繁育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寻求快速人工繁育技术,采用互比法3次重复,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温度、水分和酸碱度等生态因子,试验观测对蕨菜孢子萌发、原叶体出现、配子体形成孢子体及其形成孢子体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蕨菜孢子繁育影响不明显,对形成率影响差异明显组间达到22%;温度影响没有明显差异;水分影响表现在形成时间组间相差10d,形成率组间相差14%;酸碱度影响明显,组间萌发相差17d,形成率相差6%。
刘刚高德武
关键词:蕨菜生态因子人工繁殖
几种蕨类植物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蕨类植物具有自然无性繁殖特性,研究利用分根茎和分株技术产生新的植株;结果表明:荚果蕨分生根状茎用于无性繁育新植株可提高繁殖系数;蕨菜分生根状茎分段长20cm时繁育出的新植株生长健壮,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蕨菜施用草木灰处理可以提前出苗,具有明显的促进蕨菜生育作用;东北蹄盖蕨施入草炭和草木灰比不施肥新植株分别增加1.25倍和1.0倍,对加快无性繁殖速度、提高生产产量效益显著。荚果蕨施入草木灰有利于荚果蕨分生根茎分根繁育。
李日新
关键词:蕨类植物无性繁殖荚果蕨蕨菜
不同遮阴措施对荚果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5a生荚果蕨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种遮阴措施,具体为:遮阴网(T_1)、1玉米1蕨菜(T_2)、1玉米2蕨菜(T_3)、五味子(T_4),同时以全光照生境条件为对照组(T_0)。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荚果蕨幼苗的生长、净光合速率(P_n)和蒸腾速率(E_n)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_1组中荚果蕨幼苗株高、叶枚数均明显高于其它4组;净光合速率的排序为T_0>T_3>T_4>T_2>T_1;蒸腾速率的排序为T_0>T_3>T_4>T_2>T_1,研究表明:措施T_1组是荚果蕨最适宜生长的光照条件,在此遮阴措施下荚果蕨表现为最佳的生长状况。
徐洪亮高德武李日新孙雪文刘刚魏琳徐金忠
关键词:荚果蕨生理特性
几种蕨类植物孢子采集与保存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蕨类植物孢子的生命力是有性繁殖成败的关键之一,经试验明确了孢子生命力(萌发力)与孢子成熟度、采集时期和保存方法的关系:荚果蕨孢子的采集期长约5个月;而同一地点蕨菜、东北蹄盖蕨和亚洲分株紫萁孢子成熟至脱落一般为7-10d时间,具有极强的时间限制。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限对孢子萌发力比较结果:冷冻最佳,冷藏居中,室温保存孢子生命力较弱;4种孢子的生命力强弱排序:蕨菜﹥东北蹄盖蕨﹥荚果蕨﹥亚洲分株紫萁。
刘刚高德武石长金
关键词:蕨类植物
不同水分处理对荚果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以1年生荚果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质量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土壤质量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T1)、>55%~60%(T2)、>60%~65%(T3),70%~75%(T4)、>75%~80%(T5)、>80%~85%(T6)6种处理,研究了荚果蕨幼苗的生长、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以及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4组荚果蕨幼苗的株高、营养叶枚数均高于其它5组;测定初期由于水分处理导致叶绿素质量分数升高,提高了荚果蕨对水分梯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水分处理下,荚果蕨幼苗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抑制了荚果蕨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整个测定期间,T3组的脯氨酸质量分数最低,T1、T2的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显著高于T3组,在渗透调节作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T4、T5和T6组脯氨酸质量分数随水分增大逐渐减小。测定初期,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T3组最小,T1、T2明显大于T3组且2组持平。T4、T5、T6组随着水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但不明显。研究表明,荚果蕨不适应干旱的土壤水分环境,T3、T4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为28%~32%)是荚果蕨生长和生理特性最优的土壤质量含水率。
魏琳赵雨森高德武李日新孙雪文刘刚徐洪亮徐金忠
关键词:荚果蕨水分条件幼苗生理特性
东北蹄盖蕨人工有性繁育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寻求快速人工繁育技术,采用互比法3次重复,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温度、水分和酸碱度等生态因子,试验观测对东北蹄盖蕨孢子萌发、原叶体出现、配子体形成孢子体及其形成孢子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东北蹄盖蕨孢子繁育影响明显,组间孢子体形成时间最大相差60 d,形成率差17%;温度影响没有明显差异;水分影响表现在形成率组间相差19%;酸碱度影响明显,组间萌发相差20 d,形成率相差43%。
高德武高峰石长金
关键词:生态因子人工繁殖
不同管理方法对荚果蕨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为合理开发利用荚果蕨,为人工栽培荚果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五年生荚果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管理方法对荚果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对荚果蕨株高、营养叶枚数和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P0>P2>P1>P3;不同田间管理方式对荚果蕨株高、营养叶枚数和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T0>T1>T2。因此,遮荫网遮荫的处理方法和及时除草、"三铲三趟"的田间管理方法利于荚果蕨的生长。
刘刚高德武李日新孙雪文魏琳徐洪亮徐金忠
关键词:荚果蕨生物量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荚果蕨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明确不同有机肥、不同梯度施用量对荚果蕨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荚果蕨大面积引种栽培推广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在人工控制水量条件下,采用不同梯度的有机肥施用量分别对1年生荚果蕨幼苗进行栽培处理,研究荚果蕨幼苗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反应及光合特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腐熟猪粪肥(Ta组)、腐熟牛粪肥(Tb组)、腐熟鸡粪肥(Tc组)对荚果蕨幼苗生长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差异显著,肥效大小规律表现为:Ta组>Tb组>Tc组>CK,3种有机肥均在2000kg/hm2的施用量上对荚果蕨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的有利影响达到峰值,以地上部分干重为例:Ta4、Tb4、Tc4分别比CK组高出140.27%、84.16%和45.80%,同时测得的光合特性与生物量积累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合理使用有机肥将对荚果蕨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产生积极作用,腐熟猪粪肥表现最优,且在2000kg/hm2施肥量时达到峰值。
徐金忠高德武孙雪文李日新刘刚徐洪亮魏琳
关键词:荚果蕨幼苗有机肥光合特性
荚果蕨生长环境调查和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对4处荚果蕨生长地点的土壤、伴生植物、郁闭度等环境和营养叶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并得出调查结果:荚果蕨生长环境基本是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水分含量较高,透气好,伴生植物丰富,对光照强度有较大适应性,郁闭度30%长势最好。
高德武孙雪文李日新刘刚
关键词:荚果蕨生长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