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21140076) 作品数:10 被引量:133 H指数:8 相关作者: 杨敏 张昱 齐嵘 齐鸿雁 呼庆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林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细菌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北京7个城市污水厂中10个处理系统的氨氧化细菌(AOB)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城市污水厂的AOB种群多样性不高,除了硝化效果不好的一个污水厂外,其他9个污水处理系统中均检测到AOB的存在.切胶测序结果表明主要属于Nitrosomonas oligotropha/aestuarii-likec luster. 于健 杨敏 齐嵘 周军 张昱 刘如铟关键词:城市污水厂 活性污泥 PCR-DGGE 氨氧化细菌 不同pH条件下酵母菌处理高含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6年 在使用混合酵母菌菌株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中,研究了序批式反应器(SBR)内酵母菌在不同起始pH条件下对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与pH中性或碱性条件比较发现,pH4~5的条件在酵母菌的发泡抑制、菌体生长以及COD/油去除等方面均显示出更好的效果,pH5是系统运行的最佳条件。长达100d的SBR连续运行试验表明,系统可以在pH=5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 孙玉红 吕文洲 高静 杨敏关键词:酵母菌 含油废水 生物处理 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中病原虫与粪大肠菌的相关关系 2008年 系统地研究了北京市某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中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以下简称“两虫”)和粪大肠菌的浓度变化,考察了它们的浓度水平以及去除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中,粪大肠茵的浓度高于两虫,大约是两虫浓度的10000倍。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两虫的去除率低于对粪大肠菌的去除率。从整个污水再生处理系统来看,两虫与粪大肠菌呈正相关关系: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5,累计去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7。但是在各工艺单元内,两虫与粪大肠茵的浓度、累计去除率和单元去除率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03~0.72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可见,为了保障污水再生利用的安全性,对两虫进行直接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谢兴 张彤 胡洪营 宗祖胜关键词:污水再生利用 隐孢子虫 贾第鞭毛虫 粪大肠菌 Detection,isolation,and identification of cadmium-resistant bacteria based on PCR-DGGE 被引量:18 2007年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screening of cadmium-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from Pb-Zn tailing. We investigated the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habiting Dong-san-cha Pb-Zn tailing in Beijing, China,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of 16S rRNA gene of bacterial strain, and found two dominant strains in the DGGE profile. Using special culture media, we isolated two strong cadmium-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IOLOG,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the two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Bacillus cereus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of heavy metals for the bacteria were determined. E. cloacae showed higher MIC values for heavy metals and a larger rang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an B. cereus. HU Qing DOU Min-na QI Hong-yan XIE Xiang-ming ZHUANG Guo-qiang YANG Min关键词:PCR-DGGE 污水再生处理絮凝工艺去除病原性原虫的机制分析 2008年 通过考察在不同的絮凝剂种类、投加量、pH和温度等操作条件下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以下简称'两虫')的去除特性,探讨了污水深度处理絮凝工艺去除病原性原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污水经絮凝处理后,水样中胶体的平均ζ电位与2种荧光微球(两虫替代物)去除率和剩余浊度的线性相关度不高(R=0.49、0.48、0.65);而2种荧光微球之间的去除率线性相关性较高(R=0.99),并且与水样剩余浊度的变化趋势呈一定的指数相关关系(R=0.92、0.95).因此,在本研究的各种絮凝工况下,卷扫网捕是去除病原性原虫和浊度的重要作用机制.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贾第鞭毛虫的去除率大于隐孢子虫. 张彤 胡洪营 谢兴 宗祖胜关键词:隐孢子虫 贾第鞭毛虫 污水再生利用 絮凝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中的消毒问题研究 被引量:18 2008年 从保障再生水微生物安全的角度,考察了北方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以及臭氧消毒对大肠杆菌和总细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大肠杆菌数和细菌总数分别为10^5-10^9个/L和10^9-10^11个/L,经过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后两者分别降为10^3-10^6个/L和10^6-10^9个/L,再经后续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混凝剂PAC投加量:15 mg/L Al2O3)处理,再生水中大肠杆菌和细菌总数仍分别高达10^2-10^5个/L和10^5-10^8个/L。对上述再生水进行臭氧消毒批量实验,在臭氧反应量为12 mg/L的条件下实现了对大肠杆菌的完全灭活,此时臭氧消毒运行费用为0.13元/m^3左右。 蒋以元 柯真山 张昱 廖日红 杨敏关键词:城市污水 再生水 消毒 大肠杆菌 臭氧 水力停留时间对活性污泥系统的硝化性能及其生物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8 2006年 利用微生物呼吸醌指纹谱图结合传统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从30 h逐步缩短至5 h)对活性污泥硝化性能及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NH+4-N浓度为500 mg.L-1的废水,在HRT≥20 h时,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若继续缩短HRT,污泥流失严重,尽管进水NH+4-N浓度降低,出水NH+4-N和NO-2-N仍明显积累.对微生物呼吸醌谱图的解析表明,系统中亚硝化细菌是以变形菌纲β亚纲微生物为主,硝酸细菌是以硝化杆菌为主.亚硝化细菌随污泥量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但硝酸细菌数量维持稳定,保持在105CFU.L-1的水平. 李红岩 张昱 高峰 余韬 杨敏关键词: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菌 硝化 预处理后的活性污泥对锌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13 2007年 剩余活性污泥处理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从活性污泥资源化的角度出发,将活性污泥加工成为锌离子的生物吸附剂,比较了8种方法预处理后的活性污泥对锌的吸附效果,分析了这8种方法对污泥吸附能力的影响机理。对经过NaOH和H2O2处理的污泥的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Pseudo-second Order吸附动力学模型及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低pH不利于吸附,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强吸附效果,增加污泥吸附剂浓度可以增加金属离子去除率,但是单位质量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的量减小。用红外光谱对比的手段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泥颗粒表面一些含氮氧的基团对Zn2+的络合作用是主要的吸附机理。该研究在污泥资源化和废水中锌离子的去除方面有重要意义。 曾景海 杨建州 齐鸿雁 呼庆 张帆远航 张洪勋 庄国强关键词:吸附动力学模型 温度 污泥膨胀状态下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2009年 系统研究了丝状菌膨胀与非丝状菌膨胀2种典型污泥状态下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伴随丝状菌的大量增殖,原生动物总量相应减少,匍匐型纤毛虫及有壳类肉足虫数量迅速上升,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典型原生动物为斜管虫(Chilodonellasp.)、小轮毛虫(Trochilia minuta)以及匣壳虫(Centropyxissp.);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对原生动物总量及种群结构影响较小,伴随粘性菌胶团的大量出现,各功能类群的比例变化较小,但原生动物总量持续增加,其中菌食性纤毛虫呈线性增加,典型原生动物为钟虫(Vorticellasp.)。 刘娟 杨敏 齐嵘 许木启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 丝状菌膨胀 原生动物 重金属抗性菌HQ-1生物吸附镉与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007年 从北京市远郊东三岔地区一处废弃的铅锌尾矿中筛选到一株对铅、锌、铜、钴、银、镉等重金属均有很好抗性的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HQ-1。特别是对镉的抗性高达1200mg/L,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了HQ-1菌株吸附重金属银和镉的情况与机理,发现该菌株对两种重金属离子都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镉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对银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能谱对其吸附机理做了初步推断。并通过质粒消除试验证明该菌株的重金属抗性与抗性质粒存在有关。 窦敏娜 呼庆 齐鸿雁 谢响明 庄国强 杨敏关键词:镉 银 生物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