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3219110010)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解立峰安高军黄勇鲁长波饶国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炸药
  • 2篇爆轰
  • 2篇柴油
  • 1篇点火具
  • 1篇氧化铈
  • 1篇乙烯
  • 1篇圆柱
  • 1篇圆柱壳
  • 1篇云雾
  • 1篇蒸气爆炸
  • 1篇蒸汽
  • 1篇直接起爆
  • 1篇乳化炸药
  • 1篇射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下
  • 1篇水下爆炸
  • 1篇喷射火
  • 1篇气相爆轰
  • 1篇柱壳

机构

  • 6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常州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东北大学

作者

  • 4篇解立峰
  • 2篇鲁长波
  • 2篇黄勇
  • 2篇彭金华
  • 2篇安高军
  • 2篇饶国宁
  • 1篇熊春华
  • 1篇邓吉平
  • 1篇韩志伟
  • 1篇郑俊杰
  • 1篇解一超
  • 1篇陈际洋
  • 1篇梁济元
  • 1篇潘峰
  • 1篇黄丽媛
  • 1篇夏博文
  • 1篇曹卫国
  • 1篇秋珊珊
  • 1篇王永旭
  • 1篇杨理

传媒

  • 3篇高压物理学报
  • 2篇爆破器材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能射流引爆柴油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掌握聚能射流引爆车辆油料的物理过程及其火球特征参数,以获取影响爆炸后果的因素,最终实现抑制爆炸后果的目的,进行Φ40 mm聚能装药引爆柴油的试验。采用高速照相机、红外热成像仪分别记录引爆柴油过程和柴油火球的温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引爆柴油瞬间会使油箱内发生蒸气爆炸,若油箱内未形成空气对流,则燃烧火焰在20 ms内自动熄灭;若引爆过程中油箱发生破裂,油蒸气与液滴将喷射出来,与空气混合形成喷射火,并产生液雾燃烧,其火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 000℃。在液相区引爆形成的火球的温度只有482.6℃,远低于在蒸气区引爆产生的火球的温度。对油箱进行加固防止产生除弹孔外的其他裂口,以及避免聚能射流引爆油料蒸气区,均能有效抑制爆炸后果。
黄勇解立峰鲁长波安高军
关键词:聚能射流柴油蒸气爆炸火球喷射火
含铝炸药爆炸作用下的水中圆柱壳动态响应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圆柱壳在含铝炸药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AUTODYN计算了3种不同配方含铝炸药的远场冲击波特性,并将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进行对比,计算误差能够稳定在5%以内,之后结合ABAQUS程序模拟了含铝炸药冲击载荷作用下水中圆柱壳的动态响应。在30 kg药量下分析比对了圆柱壳体加速度、速度及有效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随后确定了各炸药致使圆柱壳结构失稳的临界药量,并以PBXW-115为例研究了临界药量作用下的圆柱壳破坏模式。结果表明,AUTODYN与ABAQUS程序的联用,能够有效地模拟圆柱壳在含铝炸药远场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含铝炸药致使圆柱壳单元达到屈曲失效所需药量普遍低于理想炸药RDX。
夏博文魏亚杰饶国宁彭金华
关键词:含铝炸药数值模拟水下爆炸圆柱壳
柴油云雾最小点火能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柴油的最小点火能量,分别在激波管和外场模拟油箱中开展了-10号柴油的点火引燃实验。激波管实验结果表明,柴油-空气云雾的最小点火能量与柴油-空气当量比近似呈"L"型曲线关系,在当量比为1.31时,最小点火能量达到极小值0.16MJ/m2(约5.02kJ);外场实验结果表明,油液区的最小点火能量是油-蒸汽区的6.74倍,并且油-蒸汽区的最小点火能量不随柴油量的变化而改变,油液区的最小点火能量则随柴油量增加而线性增大。在柴油量为21mL时,外场实验测定的油液区最小点火能量为36.42kJ,是激波管实验最小点火能量极值的7.25倍。
黄勇解立峰鲁长波安高军熊春华朱英中
关键词:蒸汽
点火具爆炸压力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自身爆炸特性以及对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影响,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进行了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过200目筛、中位径为32μm的煤粉进行了爆炸下限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爆炸压力随点火具质量的增加而呈现线性上升;随着点火具质量的增加,煤粉的爆炸压力逐渐增加,爆炸下限浓度逐渐降低,当点火具质量由0.24 g增加至2.40 g时,煤粉的爆炸下限浓度由40~50 g/m3下降到30~40 g/m3,引爆煤粉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曹卫国黄丽媛梁济元郑俊杰刘向阳苗楠秋珊珊潘峰
扩散时间对乙烯-空气燃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究在有限空间中,初始压力为0.25MPa、两处乙烯气体瞬时源在不同扩散时间下的燃爆特性,在内径200mm、高5 400mm的立式激波管中,采用上下进气方式,在强起爆条件下,测定5个不同扩散时间下3种浓度的乙烯-空气混合气体(C2H4-Air)的燃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扩散时间大于1h后,3种浓度的C2H4-Air混合气体燃爆参数趋于一致。4.00%(体积分数)C2H4-Air在当前实验条件下未能达到爆轰。6.67%C2H4-Air在5个扩散时间均可达到爆轰,扩散时间为1h时的爆压、爆速分别为4.24 MPa、1 719m/s。8.89%C2H4-Air在0.08h扩散时间下只发生爆燃,扩散时间为0.5h及以上发生爆轰,扩散时间为1h时的爆压、爆速分别为4.31 MPa、1 813m/s。通过烟熏技术捕捉到6.67%、8.89%的C2H4-Air混合气体的爆轰波胞格,胞格宽度分别为8.22、14.15mm,长宽比分别为1.44、1.57。
杨理饶国宁解立峰王永旭彭金华
关键词:气相爆轰直接起爆
爆轰法合成纳米氧化铈粒径的控制被引量:3
2014年
为获得爆轰合成过程中纳米氧化铈粒径的控制方法,采用乳化炸药爆轰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铈粉末,研究了乳化炸药基质中水相液滴的尺寸对乳化炸药爆速和纳米氧化铈粒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粒度仪,对不同乳化条件下得到的乳化炸药基质和相应的纳米氧化铈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乳化炸药基质中水相液滴的尺寸对乳化炸药爆速和纳米氧化铈粒径均有较大的影响,乳化炸药基质中水相液滴的尺寸越小,相应的乳化炸药爆速越高,爆轰合成的纳米氧化铈的粒径越小,且粒径分布越均匀。
韩志伟解立峰邓吉平王栋陈际洋解一超
关键词:粒径控制纳米氧化铈爆轰合成乳化炸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