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05004)

作品数:5 被引量:89H指数:4
相关作者:周天军宇如聪李薇张学洪李树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海气
  • 2篇变率
  • 1篇大洋
  • 1篇淡水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数值天气预报
  • 1篇水循环
  • 1篇涛动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率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率
  • 1篇气相互作用
  • 1篇全球海气耦合...
  • 1篇热盐环流
  • 1篇辛格式
  • 1篇环流
  • 1篇计算量
  • 1篇降水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周天军
  • 1篇张学洪
  • 1篇李薇
  • 1篇宇如聪
  • 1篇李树勇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03
  • 2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求解GPS/MET观测算子的经济算法被引量:2
2001年
全球定位系统(GPS)“射线打靶法”是GPS/MET(气象)资料变分同化中联系GPS原始观测与大气状况的一种自成一体的观测算子,但其计算量非常巨大而难以在资料同化和业务预报中使用,为了减少该观测算子的计算量,针对GPS射线轨迹方程为一可分Hamilton系统的特点,采用二阶经济辛格式求解,取得很好的效果,与经典的四阶Runge-Kutta法相比,不仅计算准确度没有降低甚至有所改善,而且计算时间仅为经典方法的1/4。
李树勇王斌邹晓蕾刘辉
关键词:辛格式计算量数值天气预报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中热盐环流对大气强迫的响应被引量:31
2003年
大气环流与热盐环流 (THC)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挪威卑尔根气候模式 (BCM)的 3 0 0a积分结果 ,讨论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 (NAO)对海洋的强迫与热盐环流的年际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NAO活动的正位相 ,伴随着中纬度西风带的加强 ,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热通量损失剧增 ,同时海表盐度出现正距平 ,二者的共同作用 ,令表层海水变沉、密度增大 ,海洋层结出现不稳定 ,导致深对流发生。在NAO活动达到最强劲状态之后 3个月 ,拉布拉多海对流也达到最深。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强度变化对拉布拉多海对流活动的响应 ,要滞后 3a左右。而在年际尺度上 ,大西洋的极向热输送变化和热盐环流的变化则基本是同步的。对流活动对大气存在明显的反馈作用。在对流活动深度达到最大之后 1~4个月 。
周天军
关键词:海气耦合模式热盐环流大气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北大西洋涛动
大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多空间尺度变率被引量:8
2003年
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指出大洋经向翻转环流(MOC)存在多空间尺度的变率模态它或是表现为全海盆尺度的振荡,翻转环流在整个大西洋经向海盆范围内发生协调一致的强度变化跨赤道流动强:或是表现为局地尺度的MOC振荡,主要限于北大西洋的局部,跨赤道流动较弱.此前研究多强调MOC多平衡态转换的古气候意义,结果提醒我们,即使在年际到年代际尺度上,也应关注MOC变化的空间特征,不同空间尺度上的MOC变化的气候意义不同,简单地利用北大西洋范围内经向输送的最大值不能合理反映MOC变化的空间特征.
周天军
利用不同资料估算的全球海气间淡水交换量之比较被引量:9
2003年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根据物理守恒方程,估算了全球大洋上的海气淡水通量交换量,定性比较表明,基于两套资料的估算结果所揭示的全球大洋淡水通量的年均分布型和季节循环特征非常相似。但是,定量比较则发现,在特定海域特别是中、低纬度,两套资料的结果相差较大,极大值甚至超过100cm/a,文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在北大西洋高纬海域存在一条净蒸发带,它主要源自冬季的瞬变扰动。
周天军
关键词:水循环蒸发量降水量
2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特征被引量:46
2001年
利用时间连续性相对较为理想的 GISST资料 ,分析了 2 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的基本特征 ,探讨了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 :(1 )北印度洋 SST的季节变化具有鲜明的季风特征 ,在西南季风爆发期 ,海温达到全年最冷 ;南印度洋 SST的季节循环特征较为合乎常规 ,大致落后太阳辐射季节循环 2个月左右 ;赤道印度洋沿着非洲东海岸 ,SST的季节变化受季风带影响显著 ,但在赤道中东印度洋 ,SST的季节循环特征不明显。(2 )印度洋 ,特别是 2 0°S以北的热带印度洋 SST的变化 ,具有显著的整体一致性 ,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变暖 ,赤道印度洋增暖了大约 0 .6℃。当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暖异常时 ,2 0°S以北的热带印度洋海域同样出现暖异常 ;赤道印度洋 SST与 Nino3区指数的相关系数 ,在滞后 Nino 3区指数 4~ 5个月左右达到最大。 (3)西太平洋暖池区 SST的变化 ,与南印度洋西风漂流区、赤道北印度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年代际的时间尺度上 ,赤道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池区 SST的变率特征极为一致。 (4)南印度洋 SST的年际振荡幅度 ,远强于热带印度洋 ;南印度洋的 SST演变特征 ,从统计上看 ,更多地与西太平洋暖池 SST变化相协调。
周天军宇如聪李薇张学洪
关键词:气候变率年代际变率厄尔尼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