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3-005)
- 作品数:25 被引量:362H指数:10
- 相关作者:牟传龙葛祥英周恳恳梁薇王启宇更多>>
-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福建坂头组沉积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福建下白垩统坂头组主要为一套温暖潮湿的湖泊相、河流相碎屑沉积,化石丰富,黑色页岩相对发育。以政和—大埔断裂为界,坂头组在其西、东部差异明显,目前有关坂头组的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等,认为早白垩世福建一带为火山较活跃的岛弧型沉积,断陷盆地发育;坂头组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早白垩世福建等地断陷湖盆未曾发生持续性、大规模的快速下降,碎屑沉积厚度不大;坂头组不甚明晰的阶段性沉积特征,揭示出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相互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期次性;坂头期及其后的火山作用强烈,对有机质以及烃的富集影响明显。如果台湾海峡一带也发育坂头组或与其相当的岩层,或发育有时代较晚的黑色页岩、砂岩,且具有一定的沉积厚度、规模,将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应继续加强坂头组地质研究以及其与上下层系的石油地质条件配置研究,加强对于台湾海峡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石油地质研究,也应加强后期岩浆活动的改造作用研究。
- 岳来群游国庆郑宁姚永坚梁诗经梁英波甘克文
- 关键词:断陷盆地台湾海峡油气资源
- 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与实践——以甘肃省奥陶纪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造山带古地理的恢复与重建难度较大且尚无研究方法体系可循。选择地处复杂中央造山带的甘肃省奥陶纪为例,结合前人研究资料首次编制了早、中晚奥陶世的沉积构造格架及沉积盆地类型图,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在"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控制下,以沉积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等为基础,以优势相原则,共划分出滨浅海相、浅海陆棚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潮坪相以及半深海(含斜坡相)—深海相等7类沉积相类型,采用"在同一板块、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内及空间连续配置的沉积盆地之间采用瓦尔特相律对古地理进行合理的恢复;对不同的板块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盆地或者是空间不连续配置的沉积盆地之间,古地理单元的恢复则按现今出露地层所反应出的沉积环境忠实地表现,古地理单元之间可以不遵循瓦尔特相律"的方法恢复与重建了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编制了相应的古地理图。为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编图思路,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 牟传龙王启宇王秀平陈小炜周恳恳葛祥英
- 关键词:造山带奥陶纪沉积相岩相古地理
- 扬子地块北缘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岩相古地理被引量:1
- 2015年
- 扬子地块北缘与秦岭接壤,早古生代经历了上扬子克拉通盆地(∈-O2)和隆后盆地(O3-S)两个阶段。区内发育上奥陶统观音桥组或南郑组地层,为研究赫南特期的岩相古地理,探讨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的沉积响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沉积特征,结合古生物组合,扬子地块北缘观音桥组可划分为滨岸相和陆棚相。按照岩性等,陆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陆缘碎屑陆棚相、混积陆棚相。滨岸相主要由石英砂岩、钙质砂岩和含砾砂岩组成,发育少量生物,以腕足为主;而在陆棚相中,则是以含粉砂泥岩、生屑灰岩、泥灰岩夹钙质泥岩和含钙泥岩为主,富含生物,以三叶虫(Dalmanitina)、腕足以及标志性冷水、浅水Hirnantia动物群为主。在沉积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其空间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继续早期的格局,持续存在汉南隆起,围绕隆起分布的是滨岸相;往南至大两会-桥亭一线,为陆缘碎屑浅海陆棚,大两会-桥亭一线往南区域分布为混积陆棚。由于在研究区,无论在滨岸地带还是浅海地区,均发育赫南特贝化石,说明在赫南特期,由于受南冈瓦纳冰川事件的影响,冰水侵进扬子北缘全区。这次冰川事件导致海平面下降,致使扬子北缘水体变浅,早期的深水陆棚变为浅水陆棚,生物也由浮游相笔石迅速变为壳相赫南特贝,早期隆起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出现地层的缺失。
- 王远翀牟传龙梁薇王秀平陈超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扬子地块北缘
- 湖南地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被引量:16
- 2013年
- 湖南地区地处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根据沉积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其他沉积特征变化,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的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浅海陆棚相、深水盆地相和陆架边缘—斜坡相。开阔台地相以沉积"龟裂纹"灰岩和瘤状灰岩为特征,浅海陆棚相转为沉积砂质板岩,板岩并夹有粉砂岩及泥灰岩透镜体。深水滞流盆地发育黑色碳质页岩及含放射虫硅质页岩,沉积厚度很小,代表了一个相对缺氧还原的欠补偿深水环境;陆架边缘—斜坡相则为岩屑石英粉—细砂岩,长石石英粉—细砂岩及砂质板岩、板岩的韵律互层,沉积厚度超过1000m,具浊流沉积特征。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湖南地区总体表现为由西北和东南方向往中部逐渐变深,湘中南一带为水体最深地区。
- 葛祥英牟传龙周恳恳梁薇
- 关键词:沉积相
- 中条山地区武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华北地区沉积岩石特征表明:早寒武世辛集期主要为潮间-潮下带沉积,馒头期海平面相对稳定,毛庄期—张夏期大量的潮下鲕粒滩发育,中寒武世张夏期为寒武纪最大海侵期。随后海平面下降,晚寒武世主要表现潮坪相的白云岩沉积。通过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碳酸盐岩δ13 C多数为-1.23~0.34,总体上反映相对水体较浅的环境。早寒武世δ13C为负值,中寒武世逐渐正漂移,晚寒武世又逐渐负偏,表明该地区寒武纪海平面经历了由浅变深再变浅的变化过程,最大海侵面时期为中寒武世张夏期,与岩石特征所反映的结果一致;低负值的δ18 O说明该区域均为较为局限的海域。LREE/HREE值反映了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与碳酸盐岩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一致;δEu和δCe异常、La/Yb值显示早寒武世和晚寒武世海平面均发生过几次明显波动,表明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时期,沉积水体经历了几次氧化-还原环境变化。
- 康建威牟传龙周恳恳王启宇陈小炜梁薇葛祥英
- 关键词:寒武纪稀土元素
- 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地区震旦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地区磷矿沟震旦系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主要发育滨岸沉积体系、碎屑岩潮坪沉积体系和碳酸盐潮坪沉积体系,这几种沉积体系的组合反映了震旦纪阿克苏地区由碎屑岩体系向碳酸盐岩体系的演化过程。在野外露头中共识别出4种不同类型的层序界面:(1)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2)水进侵蚀冲刷面;(3)岩性、岩相转换面;(4)暴露溶蚀面。在识别出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对震旦系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第一超层序SS1包含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第二超层序SS2包含2个三级层序组:SQ4和SQ5。
- 康建威牟传龙周恳恳王启宇陈小炜梁薇葛祥英
- 关键词:震旦系露头层序地层
- 华北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被引量:12
- 2015年
- 通过收集、吸收前人研究以及最新的大地调成果资料,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为编图思路,在现今纬度下对中国华北地区开展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本文认为,华北板块在早奥陶世和中-晚奥陶世处于不同的构造背景之下,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以及原始构造单元的基底形态控制着该时期古地理的展布。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势相以及压缩相的方法,总结划分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蒸发台地、浅(礁)滩、台地边缘斜坡、深水斜坡-盆地等7类沉积环境类型;梳理了华北克拉通沉积盆地在奥陶纪的古地理演化过程,编制了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早奥陶世弗洛期、中奥陶世大坪期-达瑞威尔期、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以及晚奥陶世凯迪期晚期-赫南特期等5个时期的华北地区古地理图。
- 陈小炜牟传龙周恳恳康建威王启宇葛祥英梁薇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奥陶纪盆地演化
- 北祁连地区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研究
- 2016年
- 现今地处造山带的北祁连地区在中寒武世时期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海域进一步拓宽。通过对北祁连地区中寒武统地层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研究,在"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控制下,以沉积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等为基础,在优势相原则的指导下,共划分出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盆地相3种沉积相类型。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编制北祁连地区中寒武世的沉积构造格架及沉积盆地类型图,分析其空间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恢复与重建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编制相应的古地理图。
- 谭志远牟传龙王启宇陈小炜葛祥英侯乾
- 关键词: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 鄂尔多斯西缘中晚奥陶世大坪阶—艾家山阶岩相古地理被引量:12
- 2014年
- 鄂尔多斯西缘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边缘,在中晚奥陶世经历了明显的构造转型,其大陆边缘的性质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向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的改变也导致了盆地性质的转换,鄂尔多斯西缘沉积盆地的性质从大坪期—达瑞威尔期被动陆缘盆地向艾家山期的弧后盆地转换。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中晚奥陶世该地区的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滨岸相、潮坪相、缓坡相、蒸发台地相、开阔台地相、陆棚相、斜坡相和盆地相,其中的陆棚相还可以分出碳酸盐岩陆棚、碎屑岩陆棚以及混积陆棚相。大坪期—达瑞威尔期以稳定的陆表海沉积为主,沉积一套陆棚相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进入晚奥陶世的艾家山期,在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不断挤压抬升影响下,海水逐渐退出鄂尔多斯盆地地区,贺兰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凹陷,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以黑色泥页岩为主深水盆地,为该时期的一个重要烃源岩沉积区。
- 陈小炜牟传龙周恳恳康建威王启宇葛祥英梁薇
- 关键词:奥陶系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
- 川南—黔北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岩相古地理被引量:4
- 2014年
-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良好地揭示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这一沉积转换关键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变化,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以凯迪阶涧草沟组与五峰组之间的界面作为编图的等时界面,编制了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与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2幅岩相古地理图,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古暴露区、古剥蚀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浅滩7个古地理单元;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浅滩5个古地理单元。首次恢复了暴露区及其分布范围,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
- 陈超牟传龙梁薇徐鹏辉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