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AKS003)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文化聂运麟王建礼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7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主义
  • 10篇社会主义
  • 6篇中国特色社会...
  • 6篇中国特色社会...
  • 6篇社会主义理论
  • 6篇特色社会主义
  • 6篇主义理论
  • 5篇中国特色社会...
  • 5篇社会主义理论...
  • 2篇社会主义建设
  • 2篇市场经济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毛泽东
  • 2篇计划经济
  • 1篇当家作主
  • 1篇党建
  • 1篇新时期社会主...
  • 1篇依法
  • 1篇依法治国
  • 1篇政党

机构

  • 10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中共郑州市委...

作者

  • 8篇张文化
  • 4篇聂运麟
  • 2篇王建礼
  • 1篇王喜满

传媒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共郑州市委...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学习论坛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正>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
王喜满
文献传递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的理论探索被引量:1
2010年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们党为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理论探索,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彻底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模式,建构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模式,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张文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2010年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断发展的理论,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根源于客观现实的理论;同时,还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首先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全部优秀成果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伟大成果;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还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仍然获得了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体路径是: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聂运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被引量:2
2010年
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开放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顺应当今全球思想文化发展的新态势,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化建设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
张文化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体系
毛泽东未能突破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仿照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苏联经济发展模式。1956年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为鉴",努力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理论成果,但最终未能突破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源在于:当时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局限性刚刚显露,还不具备突破这一模式的充分历史条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没有能够正确厘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基本制度特征之间的关系;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没有能够打破对市场经济的忌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上,没有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始终。
张文化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被引量:4
201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历史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经典理论到当代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一面光辉旗帜。
聂运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地位
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与重大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总结党的建设丰富经验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有关重大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张文化
关键词:执政党建设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酝酿阶段的理论探索
2010年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其形成历史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割断理论发展历史联系的空降物,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探索的理论准备和理论孕育过程。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邓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顿期间的理论探索以及从1977年第三次复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理论探索,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作了必要的理论酝酿和理论准备。
张文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引量:22
2008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六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它由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要范畴等五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理论层次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完整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聂运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01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因为它正确地回答了我们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具有不同于当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由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要范畴等五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理论层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聂运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